張樹錚

張樹錚

張樹錚,男,1956年11月出生,山東壽光人,博士,現任山東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樹錚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文學
  • 職務:山東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所長
人物經歷,學術兼職,研究方向,教授課程,所獲榮譽,學術成果,主要著作,主要論文,

人物經歷

山東大學中文系一九七七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一九八一級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84年底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至今。
2002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一直從事語言學教學與研究工作。1999年晉升為教授,2002年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2007至2008年曾應聘在日本松山大學任教。

學術兼職

山東省語言學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學術委員,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音韻學分會副會長(原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

研究方向

為漢語音韻學、方言學,研究興趣涉及漢語語法學、辭彙學、文字學、社會語言學、漢字信息處理等。

教授課程

本科課程有“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語言與文化”“漢語方言和方言調查”“漢語語法專題”“中國語言文字學修養”等。

所獲榮譽

1993年獲得首屆山東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2015年獲得山東省高校教學名師稱號。講授的《漢語知識十講》入選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學術成果

已發表論文100餘篇,獨立出版著作9種,合作出版多種。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後期資助項目、國家語委項目等多項。應邀赴日本、韓國、香港、澳門等地參加學術會議多次。

主要著作

1.《壽光方言志》,1995年,語文出版社。
2.《方言歷史探索》,1999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3.《清代山東方言語音研究》,2005年,山東大學出版社。
4.《語言學概論》(主編),2012年,武漢大學出版社。
5.《蒲松齡〈日用俗字〉注》,2015年,山東大學出版社。
6.《蒲松齡白話作品語言研究》(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018年,山東大學出版社。
7.《山東方言研究》(副主編,並撰寫“歷史卷”),2001年,齊魯書社。
8.《漢語官話方言研究》(撰寫“冀魯官話”部分),2010年,齊魯書社。
9.《藝術與語言的關係研究》(副主編,並撰寫第四編“地方文藝與方言的關係),2013年,人民出版社。
10.《蘭陵方言志》(與孟子敏、增野仁、劉勛寧合著),2012年,日本松山大學。
11.《山東省志·方言志》(撰寫第一章“聲母”部分),1995年,山東人民出版社。
12.《迢迢長路——趙元任》(傳記),1998年,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香港)中華書局。
13.《家用電腦實用疑難解答》,1996年,石油大學出版社。
14.《高考語文:專家閱卷心得與學生備考策略》,2004年,商務印書館。

主要論文

1.《山東青州北城滿族保留的北京官話方言島記略》,《中國語文》,1995年第1期。
2.《關於方言溝通度和方音理解的幾個問題》,《中國語文》,1998年第3期。
3.《蒲松齡聊齋俚曲所反映的輕聲及其他聲調現象》,《中國語文》,2003年第3期。
4.《山東省壽光方言的形容詞》,《方言》,1990年第3期。
5.《山東省壽光方言的助詞》,《方言》,1995年第1期。
6.《山東壽光北部方言的兒化》,《方言》,1996年第4期。
7.《膠遼官話的分區(稿)》,《方言》,2007年第4期。
8.《現代漢語方言音系簡化的趨勢與推廣國語》,《語言文字套用》,1994年第1期。
9.《試論國語對方言語音的影響》,《語言文字套用》,1995年第4期。
10.《標題中冒號的新用法及其規範問題》,《語言文字套用》,2003年第4期。
11.《冀魯官話清入歸派的內部差異及其歷史層次》,《中國語言學報》第12期,2006年。
12.《從上古地名異稱看上古聲母》,《古漢語研究》,1991年第3期。
13.《漢語水澤詞語的地理分布》,《古漢語研究》,1994年第2期。
14.《山東方言歷史鳥瞰(上)》,《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2期。
15.《山東方言歷史鳥瞰(下)》,《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3期。
16.《蒲松齡聊齋俚曲用韻研究》,《古漢語研究》,2001年第3期。
17.《〈醒世姻緣傳〉和〈聊齋俚曲集〉的語法差異》(第一作者),《古漢語研究》2005年第6期。
18.《對“無方言族”的初步觀察》,《語文建設》,1998年第8期。
19.《論國語聲韻調的可接受性變體》,《語文建設通訊》(香港)第62期,2000年1月。
20.《〈切韻〉系韻書韻目字的選擇原則與最小對立》,《語言研究》,1994年第1期。
21.《清代山東方言中古入聲的演變》,《語言研究》,2003年第1期。
22.《論國語“-兒”尾的語音形式》,《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3期。
23.《論音長不是上古聲調的區別性特徵》,《文史哲》,1985年第6期。
24.《語音演變的類型與語音演變的規律》,《文史哲》2005年第6期。
25.《應該加強方言音韻史的研究》(第二作者),《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1年第1期。
26.《“非典”時期社會語言生活的典型意義》,《山東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7.《山東方言語音特徵的擴散方向和歷史層次》,《山東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28.《論保唐片的歸屬》,《山東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29.《19世紀末北京話中的異讀——以富善〈華英袖珍字典〉為標本》,《吉林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30.《從壽光方言看〈中原音韻〉的知莊章》,《中原音韻新論》(中國音韻學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
31.《近代漢語白話語料中語言成分的異質性——以蒲松齡白話作品為例》,日本《現代中國語研究》,第17期,2015年10月。
32.《今本蒲松齡〈日用俗字〉形訛字考正》,《蒲松齡研究》2009年第3期。
33.《〈日用俗字〉中的俗字》,《蒲松齡研究》,2012年第3期。
34.《〈日用俗字〉形訛字補考——兼論路本、盛本、影印本之關係》,《蒲松齡研究》,2014年第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