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平

張樂平

張樂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男,浙江嘉興市海鹽人,中國當代漫畫家,漫畫“三毛”形象的創作者。

畢生從事漫畫創作,畫筆生涯達60多個春秋。1949年後,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解放日報社、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任專業畫家。80年代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漫畫世界》主編。其漫畫以政治諷刺見長。1949年後還畫了三毛在新時代的經歷系列畫集,共出版10多部三毛形象的漫畫集。

張樂平被譽為“三毛之父”,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他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婦孺皆知,名播海外。另外,他也是女作家三毛(陳懋平)的乾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樂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嘉興市海鹽縣海塘鄉黃庵頭村
  •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10日
  • 逝世日期:1992年9月27日
  • 職業:漫畫家
  • 主要成就:三毛之父
  • 代表作品:《三毛流浪記
人物生平,童年啟蒙,抗戰漫畫,公益漫畫,人物評價,家庭成員,人物軼事,酒後創作,永為孩子,後世紀念,張樂平紀念館,張樂平故居,出版著作,新聞報導,

人物生平

童年啟蒙

1910年,生於浙江海鹽縣,父親張舟若是一位國小教師,母親擅長刺繡、剪紙,是張樂平最早的美術啟蒙者。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資來維持。張樂平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一個。按照中國北方和華東一帶給孩子取乳名的習慣,家裡有幾個孩子的,往往就大毛,二毛,三毛……依次排下去。張樂平從小就酷愛畫畫,海邊的沙灘是他的畫板,岸邊的蘆葦是他的畫筆。
1923年,在國小老師的指導下,少年張樂平創作了平生第一張漫畫《一豕負五千元》,諷刺軍閥曹錕賄選,在當地名噪一時。
1925年,國小畢業之後為了生活,15歲就到上海郊區的永源木行去當學徒。木行老闆精通針灸、樂於慈善,並擅長書法,張樂平喜歡繪畫,他就給予鼓勵和支持,並經常與張樂平進行探討,使其畫技進步很快。後來,張樂平進過私立美術學校,在印刷廠當過練習生,在維羅廣告公司繪製廣告畫和加工來稿,也為教科書畫插圖,後來又進了三友實業社當繪圖員……張樂平先生還畫過一些時裝設計畫,曾經與葉淺予合作畫《明光麻紗》的時裝設計書。

抗戰漫畫

1927年,在家鄉反對軍閥迎接北伐軍宣傳隊作畫。
1929年,開始向上海各報紙投稿。30年代初期,經常在《時代漫畫》等刊物上發表漫畫作品,逐漸成為上海漫畫界較有影響的一員。
年輕的張樂平成了上海灘上頗有名氣的三位專職漫畫家之一。社會日報、時代漫畫、時代畫報、新聞報、新聞夜報、現象漫畫、獨立漫畫、上海漫畫、中國漫畫、漫畫界、漫畫之友、牛頭漫畫、民眾漫畫、潑克、電影藝術、美術雜誌、論語、多樣文藝、青青、立報等等,上海的報章雜誌上都刊登有張樂平的漫畫作品。
三毛從軍記三毛從軍記
1935年,春夏之交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形象在上海誕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廣大讀者的注意。三毛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現了舊中國流浪兒童的苦難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以後又被改編成電影故事片、木偶片。
1936年,為籌組全國漫畫家協會,當時有7位知名漫畫家先行被推定為漫畫家協會上海方面的籌備委員,張樂平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員。
1937年抗戰爆發,青年張樂平與上海一些漫畫同仁迅速成立救亡漫畫宣傳隊,由葉淺予為領隊,張樂平為副領隊,率隊離滬宣傳抗日。
1938年,葉淺予因公赴香港,由張樂平主持漫畫宣傳隊隊務。
1939年,漫畫隊在桂林兵分兩路,張樂平擔任其中奔赴前線的隊長,堅持戰鬥至抗戰勝利。張樂平先生是當時在中國堅持戰鬥崗位最久、輾轉各省各地最多的漫畫家。他率領救亡漫畫宣傳隊戰鬥在滬、蘇、鄂、皖、浙、湘、桂、贛、閩、粵諸地。
三毛從軍記三毛從軍記
1940年,張樂平在第三戰區擔任漫畫宣傳隊隊長,並出任《前線日報》副刊“星期漫畫”主編。第二年,又在金華參加進步畫刊《刀與筆》的籌備與編輯工作。張樂平在東南地區一帶堅持漫畫宣傳工作直到抗戰勝利。
1945年,張樂平從廣東重返上海,開始新的漫畫創作生涯。
1946年,在上海參與發起上海美術作家協會和上海漫畫家協會。同年,《三毛從軍記》在上海《申報》發表,引起轟動。第二年,另一部傳世之作《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連載,激起社會強烈反響。這一時期,張樂平的漫畫作品大膽地反映了深刻的社會矛盾。
1949年4月,在宋慶齡的支持下,張樂平舉辦了三毛原作畫展,並義賣三毛原作及各種水彩、素描、寫生畫,籌款創辦“三毛樂園”,收容流浪兒童。

公益漫畫

1949年5月29日,張樂平與劉開渠楊可揚鄭野夫龐薰琹朱宣鹹溫肇桐陳煙橋邵克萍趙延年等國統區美術先驅代表上海美術界在《大公報》發表迎接解放的“美術工作者宣言”,該“宣言”的發表標誌著國統區美術和上海近代美術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張樂平張樂平
1950年,張樂平擔任上海美術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以後長期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並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常務理事、顧問,中國文聯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五、六十年代,張樂平創作了大量的時事漫畫,名重上海灘。在此期間,張樂平除創作單幅漫畫外,還有系列漫畫。張樂平在《小朋友》、《兒童時代》等刊物上長期為兒童作畫,並經常深入 學校及少年宮等兒童活動場所輔導小朋友,曾幾次榮獲“全國先進兒童工作者”稱號。

張樂平的藝術生涯是多姿多彩的。除了畫漫畫,他的年畫、插圖、速寫、素描、水彩畫、剪紙、國畫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例如,他的年畫曾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上獲得一等獎”。
1977年6月1日,三毛闊別十年後,以系列漫畫《三毛學雷鋒》形象復出。以後,張樂平又創作了《三毛愛科學》、《三毛與體育》、《三毛旅遊記》、《三毛學法》等系列連環漫畫。
張樂平張樂平
1983年,文化部在北京舉辦《三毛流浪記》原稿捐贈授獎儀式,原稿由中國美術館收藏。同年,這位令人尊敬的“三毛之父”再次榮獲“全國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稱號。1985年,榮獲首屆中國福利會“樟樹獎”。
1983年起,張樂平患嚴重帕金森綜合症,創作遇到極大困難,但仍在“救災義賣”等活動中,用顫抖的手堅持作畫。平時仍關心著我國的漫畫事業和青少年教育事業。
1985年,《漫畫世界》刊物在上海創刊,張樂平任主編。
1986年,創作最後一套連環漫畫《人到老年》。
1989年,以“三毛”為筆名的台灣著名女作家陳懋平千里來滬尋父,被傳為文壇佳話。張樂平晚年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傾注了巨大的熱情。
1991年,以《我的“女兒”三毛》一文,榮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海峽兩岸情”徵文特等獎。
1991年4月4日,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最後一幅漫畫作品:“貓哺鼠”。
1991年冬,張樂平決定將《三毛從軍記》原稿捐獻給上海美術館。
1992年1月23日,在上海華東醫院因吸入性肺炎病情惡化。
1992年9月27日下午6時,在上海華東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2歲。

人物評價

知名兒童文學家魯兵評論:"熱愛孩子的畫家和作家,無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使自己的作品於孩子有益,就是包括審美在內的教育。誰都會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否每一位畫家、作家在創作時都是想著這句話呢?社會將從作品來檢驗畫家和作家。張樂平是完全經得起這種檢驗的。″
20世紀30年代初,漫畫成為激越的時代鼓手,引人矚目,張樂平就是其中新銳的一員。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強烈的平民意識,其漫畫的核心是人道主義。

家庭成員

張樂平夫人馮雛音,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馮步青是當時上海有名的律師。1939年,16歲的馮雛音與父母不告而別,參加了宣傳抗日的浙江中心劇團。1939年秋,救亡漫畫宣傳隊隊長張樂平在金華舉辦個人戰地素描展覽會,正在金華主演於伶的《夜光杯》和吳祖光的《鳳凰城》的馮雛音與張樂平在畫展上相識。其實,馮雛音的腦海里早有了張樂平的影子。
1936年馮雛音在上海讀中學的時候,看到一本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小孤女》連環畫,因是三毛的作者張樂平所繪,就欣然買下。同為抗日救亡,又是"上海老鄉″,風度翩翩的漫畫家與秀雅柔美的女演員一見鐘情。一對戀人於194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紀念日,在江西玉山結為伉儷。
1991年3月18日,兒女們為他們這一對飽經磨難的夫妻準備了一個小小的金婚慶典,兩位老人追憶了過去的坎坷歲月。
張樂平夫婦有7個子女,但先後收養過許多孩子,幫助這些孩子度過了人生中最困難的歲月。
張樂平長子讀國小的時候,有個同學舉目無親,無家可歸,張樂平夫婦熱心地收留了他。電影演員上官雲珠被迫害身亡後,她的一雙兒女成了張樂平一家的親人,張樂平的夫婦待他們如同己出。
在張樂平夫婦長長的一串“編外”兒女名單中,還有一個人們熟知的名字——三毛。這位知名的台灣女作家陳懋平就是因為酷愛《三毛流浪記》中的小三毛,才把筆名改作三毛的。1989年,台灣三毛千里尋父,兩岸父女相見,傳為文壇佳話。後來三毛棄世,張樂平一直沒有能從打擊中恢復過來。
在文革期間,劉海粟、林風眠等在最困難的時候,張樂平會偷著去看他們。後來劉海粟平反,張樂平反而不去了。他說:他有人去看了,我就不必去了。而當林風眠離開上海的時候,張樂平又是少數幾個趕至機場送行的人。80年代初,當他得知國小時候的美術老師陸寅生在上海,便東尋西找打聽老師的住址。那天正下著大雨,他也不管,買了一大盒蛋糕走了近兩個小時才找到老師家。離別了幾十年,老師已經認不出來這個學生了,而這個一生不得志的老師沒想到這位名揚全國的大漫畫家還記得自己。

人物軼事

酒後創作

酒,是張樂平先生清貧一生中唯一的嗜好。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老酒一杯以後出來的。50年代,他在解放日報工作,工作非常繁忙。常常半夜裡突擊畫稿。解放日報的人至今還記得,他總是帶著酒,喝完以後,大筆一揮,作品就出來了。文革中,"張樂平不許喝酒″的標語一直貼到了家門口。一向本分的他,卻"惡習難改″。有時候連寫檢查的時候,也把藏著的酒偷偷拿出來喝。 1992年,在樂平先生遺體告別會上,老友丁錫滿特地獻上一瓶花雕酒,並為之斟酒送行。他眼含熱淚悲痛萬分地說:"樂平,再乾一杯吧!″

永為孩子

張樂平先生一生中大部分的作品是以孩子為題材。他說:"我是畫漫畫的,畫了許多兒童漫畫,也畫了不少成人看的漫畫,大家總喜歡稱我是兒童漫畫家,我也樂意接受這個稱號。有人問我,你的兒童漫畫小孩子那么喜歡看,有什麼訣竅嗎?我想來想去沒啥訣竅,就是有一點,我愛孩子。″
身為漫畫大師,張樂平日常生活卻非常樸素,且非常樂於和下層社會的人交流,是名副其實的"平民大師″。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幾部最寶貴的三毛漫畫作品毫無保留地捐獻給了國家,作為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禮物。
1983年,張樂平先生謝絕了海外收藏家想以高價收購《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原稿的要求,將《三毛流浪記》原稿共234組全部捐獻給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文化部為此召開了隆重的授獎大會。
1993年,張夫人馮雛音遵照張樂平先生的遺願,將《三毛從軍記》原稿共114組全部捐獻給了上海美術館收藏。
1995年,馮雛音女士向張樂平家鄉浙江海鹽人民捐贈張樂平的592幅(組)作品原稿,包括除《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以外的大部分三毛原作。
1998年,馮雛音女士向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贈《三毛翻身記》共39組189幅原稿,以及人民幣10萬元。馮雛音女士還幫助了28名延安地區的貧困兒童上學,自己卻一直過著清淡的生活……

後世紀念

張樂平紀念館

張樂平紀念館坐落在張樂平先生的家鄉浙江省海鹽縣城中心,館名由文壇巨匠巴金先生題寫,1995年11月10日開館,2011年12月遷建新館,占地面積:3405平方米,建築面積1926平方米。2012年2月10日正式開館,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和浙江省省長夏寶龍發來賀信。
張樂平紀念館張樂平紀念館
館內設有序廳、生平展廳、遺作展廳、公共展覽廳、多功能廳、少年兒童活動區域、創作研討室、接待室等,館外坐落著張樂平與三毛在一起的銅像。整座紀念館結構精巧,造型獨特,環境優美。紀念館陳列張樂平先生遺作和遺物等,用多種形式介紹張樂平先生投入社會和從事藝術創作的歷程,配合放映根據張樂平先生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卡通片,以及多部介紹張樂平先生的電視專題片。紀念館收藏了張樂平先生數百幅原作精品,歷次出版的畫集,以及生前照片和遺物等。
紀念館被命名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榮譽稱號。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授予的“全國少兒漫畫基地”標牌就放置在紀念館內,標誌著“三毛故里”海鹽縣成為全國首個少兒漫畫創作基地。

張樂平故居

張樂平
張樂平故居位於上海五原路的這幢小樓,是張樂平先生居住了42年的地方,自1950年6月起,他在這裡繪製了大量的美術作品。他的畫室至今基本保持著原樣,仿佛依然飄著墨香。2008年12月,張樂平故居列為上海市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張樂平故居被評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 2016年2月6日起,張樂平故居向公眾開放。一樓布置了百年樂平、大師漫畫、藝苑掇英、朋友畫我四個展廳;二樓再現生活空間的原貌,包括張樂平先生的書房、臥室、其子女的臥室等。

出版著作

系列漫畫有:《二娃子》、《萌萌與菲菲》、《百喻經新釋》、《胡大生活漫記》、《父子春秋》、《我們的故事》、《好孩子》、《寶寶唱奇蹟》、《小咪畫傳》、《小蘿蔔頭》、《三毛翻身記》、《三毛日記》、《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
三毛從軍記
法國人員將漫畫《三毛流浪記》上架法國人員將漫畫《三毛流浪記》上架
《三毛迎解放》
《三毛學雷鋒》
《三毛愛科學》
2014年2月7日上架的《三毛流浪記》法文版,由法國FEI出版社出版發行,收錄並翻譯了“三毛之父”中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創作於1946年至1949年間的《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全書共416頁,首次印刷3000冊,售價為33歐元。

新聞報導

法文版《三毛》獲法國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
三根卷卷的頭髮,配上圓圓的眼睛,翹翹的鼻子,流浪街頭卻聰明機靈、樂觀幽默的三毛,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在中國,三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伴隨著法文版、英文版、韓文版、越南文、德文版等多個國家文字版本的三毛系列漫畫陸續出版,“三毛”形象正受到世界矚目。2014年,《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先生的兒子張慰軍就曾透露,三毛將由好萊塢拍攝成電影。在第42屆法國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上,法文版《三毛流浪記》獲得文化遺產獎。
三毛不僅僅屬於中國
法國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是一年一度的漫畫出版界盛會,與美國聖迭戈漫畫節同為世界最著名的兩大漫畫節。文化遺產獎是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的一個重要獎項,2015年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0部作品入圍該獎項的評選。最終,評審委員會決定將2015年的文化遺產獎授予《三毛流浪記》法文版,以強調這部作品在世界漫畫史上的重要意義,並表彰作品出版社為保護漫畫文化遺產所作出的貢獻。
《三毛流浪記》法文版由法國FEI出版社出版發行,收錄並翻譯了“三毛之父”、中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創作於1946年至1949年間的《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全書共416頁,從2014年2月7日開始在法國漫畫專業書店和文學書店上架銷售,隨後又在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國以及加拿大法語區亮相。
1日在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文化遺產獎頒獎現場,張樂平先生的兒子張慰軍說:“非常感謝給我們頒發這個獎項,我父親1935年創作的這個人物到今天已經80年了,能夠得到這個獎,我想我父親在天上會非常高興。”FEI出版社負責人徐革非說:“三毛不僅僅屬於中國,更是全世界的文化遺產。”
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張慰軍曾表示,讓三毛走向國際,是張樂平子女的夙願。“因為三毛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也想讓外國人知道他,就像我們也知道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的丁丁一樣。”
產生讓三毛“出國”的念頭,是因為歐美藝術家對這一形象的高度認可。當比利時漫畫博物館館長看到三毛形象後,覺得其藝術價值很高,還收藏了若干三毛作品的出版物,逢中國人來參觀就驕傲地展示出來。對於三毛,歐美同行與國人是完全不同的審美觀。國內人都覺得三毛是個苦孩子;但是歐美人卻覺得,孩子在成長期吃苦是磨鍊,三毛的故事反映的是一段中國歷史,而且很具有上海地方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