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浙江衢州市江山市張村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村,古稱秀峰,位於浙江省江山市區東南25公里處。面積近2平方公里、2000餘人,村莊四周環山,層層疊疊,園園盆地,鬱鬱蔥蔥。第一層是海拔400--600米高的荷葉山、秀峰尖、大塢山、蜈蚣山等。該層青山含翠,怪石嶙峋,飛鳥喃喃,流泉淙淙。第二層是海拔700—900米的毛回山、東山底尖、會司尖、大尖、小尖等。該層峰岩突起,挺拔險峻,眾山錯落,氣象萬千。第三層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太陽山、箬坑山、熊岩頂尖、龍皇殿尖等,該層疊峰連雲,巍峨磅礴,氣勢雄偉,莽莽蒼蒼。十幾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險峰峻岭,連亘數十里,如屏如障,將張村緊緊圍成密密一圈,疑無出口,驚無退路。只有荷塘溪、大源、小源3條小溪,迂迴盤轉,並在西邊合攏後,隱隱流出村外。幾位老人告知,張村地形又如同船隻,更似燕窩,故歷代以來,每逢節日廟會,只準舞獅,不準舞龍。舞獅能得福,舞龍要翻船。而且龍又是蛇的化身,蛇進燕窩,災難多多。迎獅拒龍,約定俗成,一直延續到當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村
  • 所屬地區:浙江衢州市江山市張村鄉
  • 地理位置:浙江省江山市區東南25公里處
  • 面積:2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人文薈萃,自然景觀,古建築,

歷史沿革

張氏宗譜載:“蓋以秀峰鎮閩浦、括蒼(古麗水縣名,轄遂昌)二鄰郡之口,而為江邑鎖鑰”,是福建浦城、遂昌和江山三縣交通要會。村中街道縱橫,參差數百人家,鄰近有太陽名山、琚源古剎,自古為繁華勝地。
張村姓氏眾多,除張、周、黃幾個大姓外,還有柴、陳、余、饒等姓氏,最盛時一村建有九座宗祠。諸多姓氏中,張氏定居最早。據《秀峰張氏宗譜》記載:“清河張氏繁衍秀峰,地方姓氏之最古且久者也,故秀峰又名張村。”其始祖於唐末前往須江經商貿易,游至秀峰,“樂山水之清趣,土俗之宜人”,遂自常山於唐天佑三年(905)遷居秀峰。歷數百年,而成一方望族。其後更為顯赫的周氏與黃氏也因為張氏而遷居張村。
秀峰周氏系江山“五坦周氏”中學坦的分支,其始遷祖辛二公為秀峰張氏外甥,少有才名,曾中過鄉試解元(省一級考試第一名)。他是南宋末期人,雖有文才,但“審時度勢,知宋事終不可為,乃肆志林泉,寄情吟詠”,愛秀峰山水之美,於晚年遷居張村。辛二公生於宋乾道八年(1172),終於淳佑四年(1244)。由此推知,秀峰周氏始於13世紀初。秀峰黃氏則因周氏而在張村繁衍生息。黃氏之先於明永樂年間遷自遂昌,入贅張村周氏,因此成族,距今近600年。

人文薈萃

自張氏始遷張村,延綿千年,村中人文薈萃,代有才人。而影響最大,存留文物古蹟最多的,莫過於清代中期的黃氏和周氏族人。小小的張村,在清代中後期,有武狀元一人,武進士六人,武舉人十多人,尤以武狀元黃瑞、廣東提督黃大謀最為知名。自唐以降,無論是張氏、周氏還是黃氏,都耕讀為業,崇文尚儒。到了清代轉而武風大盛,與特定的歷史時期和張村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明末清初,天下未定,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突出,張村地處山區,又為三地通衢之地,常為山匪流寇所侵。據清康熙《江山縣誌》記載,明崇禎十五年(1642),“廿七都閩人種靛者揭竿而起,屠戮張村、石門、清湖等地”。清順治五年(1658),“閩寇亂,魏福賢嘯聚亡命,出沒三省”。《秀峰周氏宗譜》中也有類似記載:“順治癸巳(1653)間,蹇遭魏寇(魏福賢,下同)釀火為害,吾族祠堂並家譜被毀”,“昔耿氏不軌,災遍村隅。而魏寇焚掠秀峰特甚,兵馬蹂躪,死傷逃散,村落幾邱墟矣”。可見在明末清初時期,張村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裡屢遭兵火,促使居民習武自衛,保護家園。這幾個家族原來就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傳統,棄文從武后參加科舉考試有一定優勢,從而其後人出現登科及第、加官進爵的盛況。

自然景觀


村莊周圍,無山不秀,無石不奇,無洞不幽,無水不趣。隨便指點,處處是風景,景景有典故。且不說雄踞傲立、直插雲霄、海拔1339米的太陽山,單說四周,就有以形取名、形象逼真的雌雄山、荷葉山、筆架山、蜈蚣山,有神奇幽深、千奇百怪的風岩、上仙岩、下仙岩、獅岩、象鼻岩、猴子岩,有散落眾山、鬼斧神工的鑼鼓石、蛤蟆石、雞公石、鬼拉磨石、棋盤石,有天地造化、妙不可言的神仙大門、院門溪、寶劍影、鯉魚潭、石印潭。尤其是上仙岩、下仙岩,相距只20多米,兩個洞窟寬敞幽深,各可容納數十人。洞項,山泉潺緩,飛珠濺玉:岩卜,霧騰富震,白練飛垂,悅目爽上},美小勝收。又如那棋盤石,其縱橫的經緯,散落的棋子,神仙對弈的酒杯,仍隱隱可見。天地悠悠,手起處,一枚棋子的下落,駐足觀棋的樵夫不覺柯爛斧銹,滄桑幾度。正如詩人黃應曾在游此景時的感嘆:“樵夫柯爛尋遺蹟,羽客旌還想舊蹊。棋罷偏甾殘局在,明將勝敗示端倪。”
衢州市江山市張村鄉

古建築

張村地處群山中的一片平原地帶,四周群山環繞。村落原來位於平原的中部,人口增加後往北擴展,依山而建。名為泗水的溪流自西向東橫亘村中。至今村中尚存黃瑞故居、黃氏和周氏宗祠、牌樓等古建築,均保存完整,歷史文物價值較高,是張村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