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旗蘆雁圖

張書旗蘆雁圖

《張書旗蘆雁圖》是中國的名畫,作者是張書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書旗蘆雁圖
  • 類別:中國名畫、國畫
  • 年代:現代
  • 作者張書旂
作品簡介,時代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名稱】張書旂蘆雁圖
【類別】中國名畫、國畫
【年代】現代
【作者】張書旂
【簡介】
中國花鳥畫的魅力是獨特的。它的色彩、布局不但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其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表現手法也令其他畫種難望其項背。中國畫表現的鳥是活靈活現的。不僅刻畫鳥的基本形態,而且抓住了鳥內在的生命,將鳥在瞬間的微妙變化躍然於紙上,充分顯示了中國畫的真正價值。張書旂是現代花鳥畫大家,他的作品爽利明快、秀麗清妙,充分繼承了傳神的創作方法,是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的完美結合。呂鳳子對張書旂的花鳥畫曾有這樣的評價:“書旂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技法卓絕,當代無與抗衡者。”徐悲鴻也認為:“其氣雄健,其筆超脫,欲與古人爭一席之地。”

時代背景

能得到如此評價與他重視對景寫生、實地觀察有密切的關係,更要歸功於他的“取法乎上”,“博採眾長”。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黃筌、徐熙、八大、任伯年的痕跡,同時還可看到他也受過日本畫的感染。這幅《蘆雁圖》創作於1938年,時值日寇瘋狂向我國發動侵略戰爭,蔣介石的消極抵抗,造成軍事上的全面潰敗,整箇中華民族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國破家亡、生靈塗炭使畫家心態極度悲涼,其畫境必然流露出哀傷的心懷。此圖描繪的是月色下,一隻孤雁獨眠於葦叢中的景象。天地之間蕩漾著靈氣,朦朧的月色里,隨著寒風搖曳著幾竿蘆葦;蜷爪藏頭獨眠的大雁,所共同營造的淒涼、冷寂的氛圍正是當時畫家心境的最好寫照。同時他花鳥畫的幾個重要特徵在這幅作品中也有集中體現。

作品賞析

其一,主題鮮明,意境深幽。張書旂常說:“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畫家作畫應有所為而畫,有的放矢。”這幅《蘆雁圖》主題突出、立意不凡,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善於將客觀觀察對象的自然美與主觀理想相結合,達到情景的統一,詩畫的和諧。故此即使未在畫面題詩,也能意趣盎然。難怪蔡元培先生曾在張書旂的畫上題過“一經妙筆,耐人尋思”之句。
其二,大膽構圖、生動刻畫。張書旂的構圖極重視主從、疏密、虛實、開合的關係。這些關係不僅是表現花鳥的遠、近、前、後的空間關係的手段,而且也是描寫重點與非重點的方法。《蘆雁圖》中,他大膽採用對角線構圖方式,蘆葦在明月與大雁之間起到了巧妙地搭橋作用,使面、線、面有機地構成一個整體,使之“賓主呼應”,“顧盼有情”,“揖讓有理”,達到了整體與局部的統一。虛實、疏密關係的體現則主要表現在對蘆葦的刻畫上。葦桿線條剛勁,葦葉疏密得當,充分做到了疏而不散、密而不窒,體現了物象的空間感和位置感。
其三,設色優美、筆墨精到。色調是體現畫面整體效果的關鍵,古人所謂“設色不難於濃艷,而難於深厚”,這幅《蘆雁圖》設色淡雅、調合,只是在大雁胸、腹、嘴、爪及蘆花略施暖色,給人以“濃妝淡抹總相宜”之感。大雁的繪製採用沒骨和勾勒法相結合,為求筆觸質感,兼用中鋒與側鋒,大雁背部尾部羽毛以焦墨寫之,胸部墨色中揉以淡赭, 筆調簡潔,刻畫逼真傳神,墨與色的搭配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的效果。
其四,主簡去繁,風格獨具。 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主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圖中大雁、蘆葦、天地、明月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

作者簡介

張書旂(1900—1957),原名張世忠,浙江浦江人,他是繼任伯年、潘椒石之後,獨樹一幟的現代花鳥畫家。他在筆法、設色、造型等方面都有一定創造。他的花卉翎毛,形神兼備、栩栩如生,雅俗共賞,為世人所喜愛。曾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工花卉、翎毛,與徐悲鴻、柳子谷被譽為“金陵三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