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建(臨沂民間藝人)

張明建(臨沂民間藝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明建,1948年出生於臨沂河東區太平辦事處,十四歲師從當地著名彩印藝人周紹祥,精通彩印花布、藍印花布的製作,其彩印藝術獲“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稱號。“臨沂市十大民間藝人”,“山東省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張明建是目前中國民間唯一一位彩印花布藝人,其作品多次獲全國大獎,其中《魚戲蓮》獲第一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金獎,並有兩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07年6月被命名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張明建自小家境貧寒,心靈手巧。為了掌握一門技術,長大後能夠自食其力,1964年被送到離家8里遠的一個村子,跟隨當地有名的印染藝人周鎮寶學習藍印花布、彩印花布技術。這期間,他吃苦耐勞,刻苦學習,白天仔細觀察師傅的操作過程,晚上反覆琢磨。兩年後基本掌握了這門印染手藝,學成回家。此後他開始嘗試印製一些花布,趕集銷售。由於他的花布花樣新,顏色鮮,布料好,人們爭相購買,張明建的名氣逐漸大起來。很多人主動找上門來,要求為他代銷。可是好景不長,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那些費勁心血創作、蒐集來的印版和一些祖傳的刻板工具大都被沒收,只有少量被他藏在雞窩裡才幸免於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明建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8年
  • 職業:臨沂民間藝人
藝術介紹,藝術成績,

藝術介紹

張明建意識到,靠印染花布維持生活已經不可能了。於是他又跟木匠學習木工技術,做家具、膠輪車車架等。張明建善於動腦,善於思考,他製作的車架,不用一個鐵釘,榫卯緊扣,結結實實,很受人歡迎。他尤其擅長製作雕花家具,雕龍畫鳳,鏨金鑲銀。不久他就成了當地很有名氣的木工師傅。
文革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張明建主要靠種地養家餬口。進入80年代,文化藝術活動逐漸復甦,進而蓬勃發展。但是他仍然把情有獨鐘的彩印手藝束之高閣,因為沒有意識到,沂蒙山區老百姓日常生活所用的彩印花布能登上大雅之堂,成為光華四射的藝術品。然而,藝術往往就是這樣,在你絲毫沒有思想準備的時候,突然有一天變為寶貝。
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起,彩印畫布沉寂了許多年後名氣逐漸大起來,一批批全國知名的藝術家、高校的藝術專業老師和學生、民間藝術研究者陸續來到臨沂,會聚在河東區太平鎮一個古老的村子裡,向張明建請教彩印花布的刻板、調色、選料、印刷技術。當張明建用粗糙的大手,熟練而靈巧的印製出一幅幅色彩鮮亮、圖案精美的彩印花布後,現場的每一個人無不拍案叫絕。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恐怕誰也不會相信,在沂蒙山區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莊裡,竟然蘊藏著這么神奇的民間藝術。
從此,彩印花布使張明建名聲遠揚,在全國各地舉辦的藝術博覽會上,經常見到他的彩印花布作品,並多次獲得民間藝術金獎,不少作品被國家級藝術機構收藏,或作為貴重禮品贈送國際友人。
2004年,他應邀出席了在天津舉行的中國國際民間文化藝術博覽會,受到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先生的高度評價。國際美術大師韓美林、著名老藝術家張汀先生對彩印花布藝術讚賞不已,多次邀請張明建到北京現場表演這種民間藝術。著名美術大師韓美林曾設計了多副工藝美術圖案,邀請張明建刻版印製,使彩印花布這個沂蒙山區古老的民間藝術奇葩更加璀璨奪目,光耀華夏。

藝術成績

由於一些民間藝術最初是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因此隨著實用價值的萎縮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彩印花布也是如此,如果不抓緊時間整理創新,並把他發揚光大,也面臨著後繼無人、可能失傳的危險,這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的藝術家最布願意看到的。所以蒐集、挖掘、整理深藏於民間的一些傳統藝術,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成了民間藝術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這幾年,國家非常重視民間藝術的保護,臨沂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加強對本地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工作。
張明建是一個農民,但他對民間藝術,對彩印花布有著獨特的感情,儘管生活無憂,再也不用它養家餬口,但是他不想讓它失去往日的光華和風采。他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翻看保存下來的刻板和彩印花布,把一些破損的刻板重新製作,希望把它傳給子孫,世世代代流傳下去,讓這一民間藝術發揚光大,永放光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