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寬

張新寬

張新寬,1950年出生,河南汝州人。中國漢畫學會會員,解放軍炮兵學院、鄭州工學院畢業。1968年入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收藏漢畫像磚。現藏品已達千餘方。倡導和主持成立了東方漢畫研究院,致力於對漢畫像磚的研究和弘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新寬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汝州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業:中國漢畫學會會員
  • 性別:男
主要藏品,人物評價,社會活動,

主要藏品

“同為戎馬書生,千唐志齋伯英藏盛唐故物;俱是愛國情懷,漢畫山莊新寬揚大漢雄風”。這是筆者日前在位於青島市嶗山區一隅的由被譽為“中國漢畫像磚收藏第一人張新寬”精心打造的“漢畫山莊”里見到的由多次獲得全國專業書法大賽金獎的中原著名書畫家范斌先生書寫的一副對聯。這副對聯通過新舊社會兩代愛國將領志在保護國家文物所抒發的愛國情懷,以精闢的語言讚頌了軍旅收藏家張新寬弘揚大漢雄風的報國之志。
魁梧的身材,稜角分明的面龐,炯炯的睿目。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筆者面前的原濟南軍區某預備役高炮師副師長、軍旅收藏家張新寬,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與具有悠久歷史的漢畫像磚打了數十年的交道,已珍藏了千餘方漢畫磚精品。他的收藏經歷,令人喟嘆,令人欽佩。在由他和夫人籌資打造的私人博物館——“漢畫山莊”里,我們還見到了原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張文台 上將去年五月份利用在青島休養的時間三次造訪“漢畫山莊”並為老部下張新寬題寫的詩詞。分別是:“發揚軍人傳統,弘揚漢畫事業”和“文化真跡本就少,漢畫像磚不得了,濃縮歷史顯精華,一方半瓦都是寶.”以及“漢磚無語畫有意,訴說滄桑留真跡。龍鳳虎豹栩如生,文化瑰寶堪稱奇”等。
張新寬的收藏經歷近年來經中央及省市十多家新聞媒體廣泛報導後,如今可謂家喻戶曉。收藏過程中真正觸動張新寬責任感的,是一個未曾謀面的故人張鍅(字:伯英)將軍。張鍅是辛亥革命時期的一名軍人,他為了保存唐朝墓碑不被損毀,以一己之力,蒐集一千餘塊唐碑,砌於洛陽新安縣鐵門鎮的房屋的牆壁間,由章太炎先生親筆題名為“千唐志齋”。正因為張鍅先生的愛好和努力,才使千餘塊唐朝墓碑藝術珍品得以安全保存至今並世代流傳下來,並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鍅成了張新寬的榜樣和力量。作為當代軍人,面對著一片龍飛鳳舞的古老藝術的遼闊疆域,張新寬參觀完“千唐志齋”後,越發感到責任重大。如今,已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張新寬,把過去的愛好當成事業乾,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漢畫像磚和傳播漢文化上來。他曾感慨地說:“國家允許藏寶於民,收藏正當時,我是新時代的軍人,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應該力所能及地盡到自己的責任。”

人物評價

在美麗的島城青島,參觀過張新寬漢畫像磚、石等藏品的人無不感到震撼,莫不嘖嘖讚嘆張新寬的作為,由衷欽佩他文化守衛者的情懷與精神。清朝以後的原拓片已是一紙難求,而張新寬卻能靠一己之力如此“富有”,著實難能可貴。並且他收藏的漢畫像磚大多品相良好,來源地域廣泛,題材廣泛,漁獵耕讀、草木禽獸,市井人物等無所不包。而且刊刻精美,造型生動,深刻折射了兩漢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世間風貌,具有濃郁的金石氣息和深厚的古典美。著名學者、中國第一任漢畫學會會長馮其庸先生為即將出版的由中原著名書法家王朝賓和范斌先生題跋的百餘張漢畫像磚拓片組成的《崇漢軒中國漢畫像磚精拓》一書題寫了書名和序言。青少年書法報原主編,現任青島神龍文化藝術學校校長綦宏偉在該書的後記中寫道:“漢像磚在我心中太偉大,每次觀看都衝撞我的神經直達心靈,於是在無與倫比的古典畫磚世界裡,讓人魂縈夢繞。”范斌還為崇漢軒藏品題字:“漢畫像磚代表著中國藝術的一種風貌、一種精神,做這種事,功德無量。”山東省書協名譽主席、著名書法家高小岩先生在看到拓片後欣然揮筆題寫了“秦瓦漢磚,鴻文永寶”。年已九十六歲高齡的島城著名書法家張傑三先生在拓片上題寫了“此畫像構圖簡潔,線條飛揚,氣韻生動,風格獨特為神品也”。中國美術館美術一部主任、研究員、中國漢畫學會副秘書長陳履生先生親臨張新寬300多平方米大的展室中,對拓工的工藝水平進行了講評和指導,並欣然題寫了“漢室”二字。藝術大師範曾、中國書協主席張海、中國美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大為以及中國書協副主席申萬勝等名家也為他的拓片精選集及展覽題了簽。張新寬的收藏已引起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去年以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解放軍報》、山東衛視“天下收藏” 等中央和省地市的十多家新聞媒體紛紛作了大篇幅的報導。兩年來,在青島舉辦的“沉睡了兩千年的偉大創意”、“ 崇漢軒藏漢畫像磚精拓展”等多次展覽展出的漢畫磚拓片,均為崇漢軒藏品的精拓,有單片、長卷、名家題跋、鏡心、冊頁等多種形式,以濃厚的文化底蘊、強烈的黑白效果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藝術震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間,對張新寬的收藏起到了巨大的啟蒙、支持、推介以及策劃作用的當屬中國書協會員、青島書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家宋文京先生。親自為三次展覽寫了前言,為不少拓片題跋,同時,在島城的多次展覽中,青島市黨政軍領導和部門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不少主管領導都親臨現場。
張新寬

社會活動

“步入漢畫中,感受千古情。”如今的張新寬已經達到了“守望千年遺產,鑄就漢畫輝煌”的至高境界。他說:“漢代是輝煌的時代,燦爛的漢畫以它恢弘的氣度、豪邁的風格,健康的形式,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成為中國文化精彩的組成部分。”正如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顧森先生所說的那樣:“漢畫像形象繁多而生動,被視為一部圖像的先秦文化和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做為對中華固有文化的尋根。”著名學者、漢畫學家張道一說:“漢畫像是兩千年前的偉大創意,成教化助人倫的古代樣板,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共賞之物,是難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現象,是漢和先秦文化的百科全書。”事實上,漢畫像藝術作為一幅漢代畫卷,承載著漢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塊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一朵文化奇葩,是一顆光耀世界的燦爛明珠。許多人在讚嘆張新寬時說:“你的作為早晚會感動中國”。作為一名收藏家,張新寬每每在聽到類似的讚美之詞和談到收藏價值時,都會由衷地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收藏的是歷史、是文化,不是金錢和虛榮。”
參觀完“漢畫山莊”的大小十餘個展室。張新寬說,展覽的目的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激發中華兒女的自豪和自信。同時對許多渴望了解中國固有文化的中國人以及熱切想要認識中國固有文化的海外人士起到積極的正面作用。去年在北京舉辦的“強悍的藝術——漢畫展覽”上有許多精闢的語言。張新寬說起來如數家珍:“看漢畫像能使人有一種精神的振奮作用和一種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自豪感”,“若論什麼是具有中國泱泱大國氣派的美術作品,漢畫可以給出確切的答案,”“我們現代中國人離不開漢畫像為代表的文化藝術鏈,這是我們的精神祖先”。
當談到今後的構想時,張新寬說下一步要建四個基地,即漢畫像磚展覽基地、兩漢文化的研究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藝術學院寫生基地。張新寬深知“要讀懂中國必須先讀懂中國傳統文化,讀懂傳統文化必須先讀懂中國漢代文化,中國漢代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源,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根”之箇中奧妙。因此他想窮其一生所有,致力於祖國優秀文化遺產——漢畫像磚的保護、研究和弘揚。要讓人們都知道漢文化的博大精深。
採訪結束時張新寬說:“工作之餘,我便全身心地致力於漢畫像磚的發掘與收藏工作。我堅持做到了‘四個經常’:經常相伴漢畫像這一無言的朋友,經常去陳列有漢文化的博物館、展覽館的地方旅遊;經常與具有廣博的漢文化知識的學者、專家交朋友;經常翻看、摘記有關漢文化知識的資料書籍。只有這樣,才能拓寬我嚮往、鐘情漢文化的藝術新路!收藏使我心胸更寬,我做到了珍惜歷史,保持榮譽,由純粹的興趣向學者轉變,光收不研究是保管員,光買不研究是採購員,又藏又研究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收藏家。”
這就是張新寬,一名新時代的軍人,值得欽佩的軍旅收藏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