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琦(美術教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文琦,女,漢族,1954年出生,大專學歷,中學特級教師,祖籍河北容城,1972年、1982年、1999年先後在西城師範美術系、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原在32中任教,1995年至今在北京八中任教,現任音美教研組組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文琦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4年
  • 職業:教師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獲獎情況,學為人師、行為師範,

人物簡介

張文琦
女,漢族,1954年出生,大專學歷,中學特級教師,祖籍河北容城,1972年、1982年、1999年先後在西城師範美術系、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原在32中任教,1995年至今在北京八中任教,現任音美教研組組長。西城區中學美術兼職教研員,西城區普教系統學科帶頭人。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優秀美術教師”,2004年獲第四屆全國中國小美術課現場評比一等獎,北京市中小學生美術錄像評比一等獎,同年被西城區教育學會評為“先進個人”。有多篇論文在北京市及西城區獲獎。
199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北京八中支部宣傳委員。熱愛盟務工作。

主要事跡

張文琦老師,北京市優秀美術教師。西城區教育學會先進個人。西城區教育委員會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西城區中學美術學科兼職教研員。西城區普教系統學科帶頭人。三十八年來始終擔任中學一線美術教學工作,以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善於挖掘美術作品中具有思想性的教育內容,關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情感價值觀的形成。在貫徹新課標,探索美術教學改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了系統堅實的教學理論基礎,和美術教學的基本特色。國中美術課程《大家動手做條龍》,在全國美術課現場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出色完成教育部國家十五課題的研究任務,多篇論文獲獎。代表北京市美術教學參加“首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資源博覽會”展覽,為多個省市的美術教研員、美術教師講授、示範美術課程新教材,出色完成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任務。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2008年,所帶領的北京八中美術教研組在西城區教育委員會第二屆“西城杯”先進教研組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獲獎情況

2004年被西城區教育學會評為先進個人。
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工作委員會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2005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
2006年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評為北京市中國小學科德育優秀教師。

學為人師、行為師範

民盟北京八中支部主委、北京市特級教師張文琦三十多年來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美術教育事業。2002年,張文琦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評為北京市優秀美術教師、被西城區教育學會評為先進個人。她還擔任了長達十五年的西城區美術學科兼職教研員、連續三屆被西城區教委評為普教系統學科帶頭人、連續十年擔任西城區中學美術學科高級職稱評審和西城區教委委員的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工作委員會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長期的一線美術教學工作,使張文琦具有很好的教學素質和教學工作能力。她在探索美術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創新性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張文琦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思維轉變與方法選擇上呈現出的靈活性,不斷挖掘和啟發學生的智慧型和創造力,培養創新意識,形成創新精神。她每年組織校園學生美術作業展覽,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超常生、特殊學生群體的美術教學中,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循的情況下,張文琦結合學生年齡幼小、活潑好動、才思敏捷、求知慾強的特點,設計出《畫在臉上的自豪》、《黑白轉換的美感》、《用直線搭結構》等教學內容,摸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即:適時地給學生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展開自主性的學習研究;走出教室,深入生活,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用分組學習、一對一學習、討論學習、爭論學習、比賽學習、遊戲學習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藝術表現欲望;用牙籤插結構,用多米諾骨牌搭造型,用手指表現色彩,用廢棄的飲水瓶製作裝飾擺件,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藝術,在參與教學中得到發展。美術教學的豐富多彩,使超常學生放下在校時間短、課業負擔重、升學壓力大的包袱,培養了他們對美術課的極大熱情和興趣,得到學校及家長的充分肯定。
張文琦在教學中十分注重推行素質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目標,善於挖掘美術作品中具有思想性的教育內容,關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情感價值觀的形成。例如,她將課程《大家動手做條龍》中的中華神龍、《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中“開國大典”等人文內涵,滲透到美術教學之中,育人效果顯著。
在日常美術教學中,張文琦及時吸收利用與本學科相關的現代科學知識,注重與學生生活密切關聯的設計與套用的教學實踐,將《藝術與科學》、《生活與工藝美術設計》等教學內容以較超前的藝術視角展示給學生,滿足現代人的生活審美需求,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她還善於組織豐富多樣的綜合探索型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社會實踐。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了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課堂學習氛圍,為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創造了條件。
2002年,張文琦以《新課標條件下的美術教學》為題,在西城區魯迅中學召開的《體育、音樂、美術教學現場會》上,代表西城區美術教研組做大會發言,向全體與會教師介紹美術教學改革的新理念,收到顯著效果。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張文琦具備了出色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她積極投身美術課程改革,以《大家動手做條龍》的成功案例,出色地完成了教育部國家十五課題《新課程條件下教學方式的研究》的任務;以《探索美術教學課件設計的新思路》的獲獎論文,完成了教育部國家十五課題《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任務;憑藉論文《設計、生活、教學、發展》完成了國家教育部《中小幼骨幹教師培訓》實驗研究課題(此課題榮獲國家教育部全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實驗區課題研究一等獎)。同時,張文琦以《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等課程承擔了美術課程改革實踐的一線教學任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相關成果在全國進行推廣,對提高美術教育領域教師教學水平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作為西城區美術學科的帶頭人,張文琦積極履行帶頭人的職責,經常深入本校和兄弟學校美術教學第一線,與青年教師交流教育思想,交換教學意見,指導青年教師將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於教學實踐,幫助他們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受國家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課題組的委託,張文琦多次承擔外省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培訓任務,併到“西部”地區為當地的美術教師講授、示範新的美術課程教材。在西城區美術教研活動中,她先後做了《提高教學能力,練就教學基本功》和《探索美術教學課件設計的新思路》等教學指導講座。
在張文琦身上,真正體現了“學為人師、行為師範”的教師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