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國民革命軍抗日將領)

張敬(國民革命軍抗日將領)

張敬(1908—1940),福建省閩侯縣人。1927年從福州理工學校畢業後,來到北平, 在一高級軍官家當家庭教師, 後考取南京中央陸軍炮兵科。因學習成績優異,被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1933年回國後,任第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直屬炮兵營營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 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青年軍司令部、乾訓團等部門任職。後被引薦到張自忠的總司令部任少將高參。從此,隨張自忠將軍轉戰在抗日戰場的第一線。1940年5月,侵華日軍分三路圍攻棗陽地區, 張自忠率軍迎擊數倍於己的日軍。張敬協助張自忠將軍指揮戰鬥,抗擊日寇。面對蜂擁而至的日寇,張敬帶頭沖向日軍,壯烈殉國,年僅32歲。

198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央民政部門先後追認張敬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閩侯縣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40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炮兵科
  • 主要成就:抗擊日寇
投身軍旅,屢立戰功,壯烈殉國,

投身軍旅

張敬(1908—1940),福建省閩侯縣人。早年畢業於中央陸軍炮兵學校。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炮兵學校深造。回國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78師炮兵連連長、炮兵營營長;第5戰區青年團大隊長、司令長官部作戰科科長、幹部訓練團第3大隊長。1939年張自忠前往均縣視察33集團軍後方留守部隊,並以第五戰區副總司令身份視察五戰區有關部隊時,受主持第5戰區幹部訓練學校工作的老朋友張壽齡之邀,就近視察了五戰區乾訓團。視察過程中,他發現第三大隊的內務整理得非常整潔,讚不絕口;並詢問第三大隊隊長的姓名、經歷和特點。張壽齡告訴張自忠第三大隊的大隊長叫張敬,此人屬科班出身、有膽有識、工作紮實、作風頑強,是個年輕有為的優秀軍官。張自忠聽後一下子對張敬產生了強烈的好感。他對張壽齡說:“老朋友,能否請你忍痛割愛,讓張敬到我那裡去乾吧!”張壽齡欣然地說:“我沒意見,但這事還要他本人拿主意!”“那就違請他過來,我與他面談。”張自忠有些迫不及待了。十分鐘後,一位英氣勃勃的年輕軍官跑步來到張自忠跟前,“啪”地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如鐘洪亮地報告:“張敬奉命來到!”張自忠還禮後,便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張敬大隊長,你願不願意跟我到33集團軍去工作?”張敬久慕張自忠大名,見他點了自己的將,內心十分高興,當即朗聲作答:“願意!”“你跟著我,不僅要吃很多苦,還有戰死沙場的危險,可不像在戰區司令長官部,條件既好,而且比較安全;你可要仔細考慮清楚。”張自忠叮囑道。“能追隨張總司令抗日殺敵,是我畢生所願,我自不會有半分躊躇。”張敬回答得十分乾脆。隨後,他欣然辦了一切調動手續,便主動收拾行裝,隨張自忠到33集團軍報到,就任了司令部上校作戰參謀。

屢立戰功

張自忠的確獨具慧眼,張敬果然才識過人,身手不凡,工作能力極強。他不僅掌握先進的軍事理論,而且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對步炮協同配合作戰戰術的研究更有其獨到之處。由他負責制訂的作戰計畫,精細嚴密,絕無破綻。數月之中,張自忠按照他制訂的作戰計畫和指揮的幾場重要戰鬥,均取得輝煌戰績,予敵重大殺傷。33集團軍中將參謀長張克俠和副軍長李文田中將對他均極為賞識。張自忠更是如獲至寶,視作軍中奇才培養。1939年年底,張自忠特呈報軍委會銓敘部,將張敬晉升為少將高參,並準備進一步提拔重用。張自忠對張敬說:“像你這樣有能力、有頭腦、有理想的革命軍人,實不多見,等你再經歷—些大陣仗,過一陣子我要委你以重任,讓你去獨當一面。”張自忠治軍嚴謹,同自己的下屬講這樣的話,是絕無僅有的,可見他對張敬的器重和信任。
1940年初,張自忠兼任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司令部設在襄河西岸荊門。所部三萬人擔任襄河河防及大洪山和江漢平原的守備任務,其中部分兵力固守襄河西岸陣地,主力配置於襄河東岸長壽店以北地區抗擊日軍。4月,日軍第11軍調集4個師團及其他部隊約15萬人,發動了第二次隨棗戰役,意圖控制長江交通,徹底切斷通往重慶的長江水系和漢江水上運輸線。5月1日,隨棗戰役正式打響。東北方向的日軍第13師團兵分3路,向襄河東岸發動大規模進攻。守軍力戰不支,於5月3日全線潰退。聽到河東陣地失守,張自忠心急如焚,於6日晚決定親率手槍營和兵團預備隊74師渡河督戰,聯絡河東各部,向日軍進行反攻。5月7日拂曉前,張敬與張自忠、副軍長李文田率74師(轄443團、444團)和司令部手槍營約4000餘人,在茫茫夜色中,從宜城窖灣渡口架橋渡過寬闊浩蕩的襄河,奔赴河東戰場。9日黎明,部隊北進途中在襄河東岸的二郎廟與日軍一部遭遇,將敵擊退,斬獲無數。上午,38師師長黃維綱率部前來會合。張自忠指揮部隊馬不停蹄,繼續向北攻擊前進,先後在新街、白廟、方家集等地與日軍發生激戰,斃敵甚眾。3天內,過河部隊與河東各部陸續取得了聯繫。河東將士得知張自忠、李文田、張敬等高級將領親臨前線,頓時士氣大振,大舉反擊,幾乎將日軍後路完全切斷。
5月11日,日軍為挽回河東局勢,第13師團和39師團共數萬餘人掉頭南下,全力攻擊我軍河東部隊。我軍河東部隊雖為5個師,但總兵力僅有2萬餘人,只相當於日軍一個師團,武器裝備則遠遜之。張自忠採納了張敬的建議,立即調整部署,乘來敵第13師團立足未穩,集中兵力予以迎頭痛擊。敵我雙方在峪山、黃龍檔、琚家灣、曹家大灣、梅家高廟一路激戰,一路廝殺。僅梅家高廟一戰,就斃敵第13師團1400餘人。此後,我軍又在耿家集一帶與敵激戰。5月13日晚,經與李文田、張敬、黃維綱等商量,張自忠決定把部隊分為左右兩個縱隊,張自忠和李文田、張敬率74師和司令部手槍營為右縱隊;黃維綱指揮38師為左縱隊,分頭抗擊日軍兩個師團的合圍,並相機接應其他河東部隊。不幸的是,張自忠司令部所用密碼於當日被日軍第11軍通訊部隊破譯,我軍一切部署均被日軍獲悉。而我軍卻毫不知情,我河東各部頓時陷於十分被動的境地。
又是幾番惡戰下來,張自忠所率右縱隊傷亡慘重,15日下午4時,部隊到達南瓜店以北的一個名為杏花山山溝時,餘部僅剩1500餘人。日軍根據截獲的電報,判定我河東張自忠部及最高指揮機關就在杏花山上。於是調集5000餘人在大批飛機、大炮的配合下,連續發動猛攻。戰至16日上午,我河東部隊又傷亡上千人。此時日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在此生死關頭,張自忠的老戰友、老朋友李文田也挺不住了,再次勸說張自忠轉移。但張自忠卻安排李文田率部分部隊掩護國際友人從後山一條通道撤出戰場。

壯烈殉國

張自忠為了保護幹部和國際友人以及西北軍的一點人脈,他安排傷病員和蘇聯顧問、徐惟烈顧問、李致遠參軍、參謀處長吳光遼等高級幕僚轉移。又命張敬迅速轉移,但張敬堅決不從。張自忠勃然大怒:“我只求良心平安。你還年輕,要為國家為民族做的事很多,前途不可限量。何必為我去隨葬!”張敬說道:“總司令不必多言,要走你走,我來斷後。”見來硬的不行,張自忠又來軟的,好言相勸:“看今日情勢,不走決無生還可能。我已抱定必死決心,你還是快走吧。”可張敬不肯後退半步,張自忠無可奈何,重重地嘆了口氣,虎目中淚光漣漣:“張敬,我果然沒有看錯你。只不過可惜了,我不該把你從乾訓團要來的!”張敬也動了感情:“總司令,人生自古誰無死。作為一名軍人為抗戰犧牲,本身就是件光榮之事,能隨您共赴國難,那是我張敬三生有幸!”
下午二時左右,日軍又發起攻擊。張自忠在右臂被炸傷、左臂被擊穿的情況下,帶傷督戰。張敬矯若游龍,手持左輪手槍和一挺輕機槍保護著張自忠,並對部隊退回來的散兵一面走一面高喊:“張總司令在此,誰也不許後退!”張自忠喊:“敵退,快打!”張敬傳呼:“敵退,快打!”張自忠命令:“快,左擊!”張敬也高呼:“快,左擊!左擊!”戰鬥中,身經數創的張敬早將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步步逼近的大批日軍,張敬表現出驚人的勇敢和頑強,率餘部浴血拚殺,將十倍於己的絕對優勢之敵,阻於山腳下長達兩個多小時。
廝殺在風雨中持續,血雨腥風籠罩了整個戰場。被圍官兵已所剩無幾,張自忠身先士卒,操起衝鋒鎗向日軍猛烈掃射,又再次中彈,右胸洞穿,血如泉涌。張自忠躺在地上對張敬說:“我不行了,你快帶他們突圍,我自己有辦法。”張自忠在彌留之際,仍在焦急地催促張敬等人快走。下午3時許,張自忠為國捐軀。
這時,一群日軍已沖至跟前。張敬從張自忠身旁一躍而起,舉起手槍,擊斃幾名日軍,後因子彈打光,日軍一擁而上,把刺刀捅向張敬的胸膛,張敬奮力搏鬥,隨即又有多把刺刀同時刺中了他。此時,張敬怒目圓睜,訇然倒下,壯烈犧牲,年僅32歲。198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央民政部先後追認張敬為革命烈士,批准入祀文林山革命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