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恭(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

張恭(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

張恭(1877年—1912年11月13日),又名臨,字伯謙,號同伯、萬平,人稱同伯先生,浙江金華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考取舉人,由於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外侮迭起,張恭絕意仕途,立志革命,從事演新劇、印書刊、辦報紙等革命宣傳活動。後來,張恭積極發展組織革命團體,聯絡會黨,加入光復會。1907年,孫中山先生在兩廣組織起義時,張恭與徐錫麟秋瑾等共組浙東光復軍,任分統,準備發動武裝起義。後因徐錫麟、秋瑾遇難,起義未成。張恭避難上海,轉戰報界,任報館主筆。又因滿清追捕,流亡日本,但鬥志不懈,繼續宣傳革命。曾主持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筆政,並出版增刊《天討》。1908年夏,張恭從日本回國,重整武裝,約熊成基陳其美王金髮等人策動武裝起義。由於安慶之役失敗,張恭被端方逮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東南光復。張恭隨即獲釋,立即召集舊部,準備揮兵北伐。而此時南北議和告成,張恭被推舉為中國同盟會浙江支部長兼都督府參議,在杭州創辦《平民日報》,大力宣傳民生主義。不久,因病解甲歸鄉。1912年11月13日因病逝世,年僅35歲。

張恭一生雖如“石火電光”,但在那歐風美雨侵襲、堅船利炮侵略中國的非常時期,為了拯救中華民族,張恭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百折不回,歷盡艱難困苦,不斷追求真理,一以貫之的革命精神,至今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金華
  • 出生日期:1877年
  • 逝世日期:1912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張恭(1877—1912),浙江金華人,自幼就有“神童”之譽。光緒十四年(1888年)11歲的張恭考取頭名秀才,進入麗澤書院深造,結識大於他29歲的蔣樂山,蔣樂山經常向張恭介紹會黨反清革命的情況,使張恭心儀不已。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鄉試考取舉人。為了發動民眾,張恭自己出谷100石,倡導成立“積穀會”獲官府批准,取得光大民眾同情。入會人員大量增加。光緒二十八年前後,張恭和永康沈榮卿等人參加了反清會黨終南會,不久終南會會主病卒,副會主離開浙江。張恭被推舉為副會主,將終南會改成龍華會。光緒三十二年,張恭率龍華會骨幹到紹興大通學堂學習,並參加光復會,迅速把龍華會納入民主革命的軌道。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間,徐錫麟秋瑾準備發動皖浙起義,由於起義失敗,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秋瑾等人犧牲。滿清政府懸賞一千兩緝拿張恭,張恭從青田經溫州出海至滬,東渡日本。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張恭回國,重整武裝,約熊成基陳其美王金髮等人策動武裝起義,不幸被端方逮捕。宣統元年(1909年)元月,張恭在獄中寫成《劇史》一書,又翻譯了日本界利彥僧和近遠平所著《社會主義綱要》。宣統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12月南京光復。張恭出獄,回到金華,追隨孫中山先生北伐。南北議和後,被調杭任都督府參議等職。1912年11月13日因病英年早逝,年僅35歲。孫中山先生致電轉達各府縣一律下半旗致哀一日。後安葬於杭州棲霞嶺麓岳墳後。翌年禮葬時,孫中山先生親臨杭州,參加安葬儀式。

人物評價

張恭一生與金華等地的辛亥革命活動相始終,是金華辛亥革命的先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