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利(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張忠利(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張忠利,男,山東臨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生態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畢業(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專業),經常應邀參加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有關部門的研討會、座談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忠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山東臨沂
  • 職稱: 助理研究員
  • 學位:博士
主要研究領域,主要社會兼職,主要學術榮譽,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環境法、能源與氣候變化法、國際環境法研究。近年來,重點研究和關注領域為自然資源法治、國土空間規劃法治、環境憲法與行政法、能源與氣候法判例、國際環境法等。

主要社會兼職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

主要學術榮譽

1.對策建議《關於完我國國土空間規劃法制的建議》,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度優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一等獎。
2.對策建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應強化土壤修復的法制保障》,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19年度優秀信息對策研究類二等獎。
3.會議論文《中國語境下碳排放交易體系與節約能源法制的衝突與協調》,在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2017年會上,獲得“2016年會中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4.會議論文《氣候變化背景下<節約能源法>面臨的挑戰及其思考》,在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2018年會上,獲得“2017年會中青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5.會議論文《促進環境全面守法的若干思考》,在第五屆全國新時期法治宣傳教育暨“誰執法誰普法”專題研討會(2017年8月23日)上,獲得會議論文三等獎。
6.2014年9月,於中國人民大學獲得2014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7.2013年6月,於中國人民大學獲得台達環境基金會優秀學位論文獎學金。
科研項目:
1.《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地方法治建設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視角》(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國情調研項目,劉洪岩主持,已結項。
2.改革開放40年全國百縣調研項目暨吉林省集安市生態文明建設調研項目(2018年),中宣部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國情調研項目,劉洪岩主持,已結項。
3.《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研究”(10AFX012),李艷芳教授主持,已結項。
4.《中國低碳發展立法研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國家合作中心2013年研究項目(ZC2013-7),李艷芳教授主持,已結項。
5.《碳排放權交易的風險防範和救濟規則研究》,國家法官學院2015年法學研究項目(編號1510),周珂教授主持,已結項。
6.《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規制對象研究》,2014年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本人主持,已結項。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類:
1.陳甦主編《新時代法治發展的新面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
2.劉洪岩主編《生態法治新時代:從環境法到生態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
3.陳甦、田禾主編:《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9)》(總報告部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4.李林、田禾主編:《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8)》(總報告部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
5.李林、田禾主編:《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7)》(總報告部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
論文、文章類:
1.《邁向國土空間規劃框架法-南非<空間規劃與土地管理法>的啟示》,載《國際城市規劃》2020年中國知網首發。
2.《應對氣候變化訴訟中國家注意義務的司法認定》,載《法律適用》2019年第18期(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法》2020年第3期全文轉載)。
3.《空間規劃法的立法進路與體系框架》,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0年第3期。
4.《生態文明視野下空間規劃法的立法路徑研究》,載《河北法學》2018年第10期。
5.《氣候變化背景下<節約能源法>面臨的挑戰及其思考》,載《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法勞動法學》2018年第6期全文轉載)。
6.《改革開40年來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的回顧與展望》,載《中國環境管理》2018年第6期。
7.《愛沙尼亞環境法典法總則及其啟示》,載《中國人大》2018年第15期。
8.《依託“網際網路+”構建深度融合的固定污染源環境治理體系》,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參閱》2017年第20期。
9.《美國環境守法促進戰略對我國推動環境守法的啟示》,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參閱》2017年第31期。
10.《韓國碳排放交易法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載《東北亞論壇》2016年第5期。
11.《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的若干思考》,載《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合著第二作者,人大複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16年第6期轉載)。
12.《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法律制度體系的建構》,載《清華法治論衡》2015年輯刊。
13.《道德的生態化》,載《中華環境》2015年第8期(合著第二作者)。
14.《二氧化碳的法律定位及其排放規制立法路徑選擇》(合著第二作者),載《社會科學》201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法勞動法》2015年第7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法學文摘》2015年第3期觀點轉載)。
15.《論我國低碳法律制度體系的完善》,載《中州學刊》2015年第10期。
16.《美國聯邦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法律監管及其挑戰》(合著第二作者),載《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法勞動法》2014年第8期轉載)。
17.《歐盟溫室氣體排放法律規制及其特點》(合著第二作者),載《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
18.《氣候變化背景下<節約能源法>面臨的挑戰及其思考》,載《中國能源法研究報告2017》,立信出版社2018年版。
19.《中國語境下碳排放交易體系與節約能源法制的衝突與協調》,載《中國能源法研究報告2016年》,立信出版社2017年版。
20.《法學視野下的能源普遍服務》,載《中國能源法研究報告2013》,立信出版社2014年版。
對策建議(部分):
1.張忠利:關於完善我國國土空間規劃法制的建議;
2.張忠利:關於空間規劃立法的建議;
3.張忠利:愛沙尼亞環境法典法總則對我國編纂環境法典的啟示;
4.劉洪岩、張忠利、岳小花:《地下水管理條例(送審稿)的修改完善建議》;
5.張忠利: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應強化土壤修復的法制保障;
6.張忠利:節能減排應堅持“降低守法成本、提高違法成本”原則;
7.張忠利: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制度應與現有節能法制相協調;
8.張忠利: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修改建議;
9.張忠利:依託“網際網路+”構建深度融合的固定污染源環境治理法律制度體系;
10.張忠利:環境保護稅施行前應當儘快解決的問題;
11.張忠利:美國環境守法促進戰略對在我國推動全民環境守法的啟示;
12.張忠利:以生態修復為核心目標構建生態損害事後救濟法律制度體系;
13.張忠利:構建環境守法促進機制的若干建議;
14.張忠利:《文物保護法》應強化對可移動文物的法律監管與保護;
15.張忠利等:《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的修改建議;
16.張忠利:關於加強環境行政執法的若干建議;
17.張忠利: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的修改建議;
18.張忠利:關於森林法的修改建議;
19.張忠利等:關於長江保護立法的建議;
20.張忠利:關於建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的建議。
參與立法論證(部分):
1.《環境保護稅法(草案)》;
2.《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3.《海洋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
4.《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
5.《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徵求意見稿)》;
6.《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
7.《地下水管理條例(送審稿)》;
8.《長江保護法(草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