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昭

張德昭

張德昭,男,1965年生,四川西充人。先後畢業於四川大學和復旦大學,獲四川大學哲學學士/碩士學位、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重慶大學工業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過研究工作。曾在家鄉南充及軍隊工作多年。現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青年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審,重慶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常委,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擔任科學技術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德昭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業: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和復旦大學
  • 性別:男
  • 籍貫:四川西充人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發表著作,

人物經歷

張德昭長期擔任高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課、公共課教學,教學效果好,受到學生歡迎。入選重慶大學首屆研究生教學優秀教師。
張德昭
科研方面,多次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生態經濟學的哲學基礎研究”(09XZX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研究”(CDJSK100197)等。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項目《哲學大詞典(修訂版)》(馮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的編纂,擔任《大辭海(哲學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出版)的撰稿人。
學術專長為生態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套用倫理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光明日報》理論版、《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社會科學研究》、《教學與研究》、《倫理學研究》等著名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深度的人文關懷——環境倫理學的內在價值範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5月),該書被國內(含港台)各主要圖書館收藏。參編全國統編教材《自然辯證法概論》;副主編《現代科學技術哲學概論》(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參著《改變歷史的科學名著》(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等。
近年對生態倫理學的研究處於國內學術前沿,其研究成果獲多種權威性學術綜述介紹並獲有關專家較高評價。如《學術月刊》2006年第3期在《一年來若干學術問題討論綜述(哲學、倫理學)》一文中,在“環境倫理學”部分第一個並用較大篇幅介紹了他的研究工作;《中國社會科學學術前沿(2005-2007)》(高翔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5出版)一書引用和介紹了他的相關研究成果;《從“工具價值”到“內在價值”:自然價值論進展》(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從“眼前局部”到“長遠整體”:環境倫理學進展》(中國環境倫理學學會學術網)等學術綜述也對他的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
國內權威專家評價其研究工作“推進了環境倫理學的學科建設”、“為哲學創新和把握當代哲學的新走向提供了理論參照。”認為他的研究“對環境和生態保護實踐提供重要理論支撐”、“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獲得了一個有力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支撐。”他提出的“內在價值是‘滲透著價值的事實’”等觀點,有關專家評價“這是對生態哲學理論的一大貢獻,同時對價值哲學理論也有推動作用。”

主要成就

曾獲重慶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理論文章第1名、全軍優秀成果獎、解放軍總後勤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三等獎等。

發表著作

1.《鄧小平的科學技術發展動力論》,《光明日報》理論版 1998年3月6日;
2.《科學技術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毛澤東思想研究》1995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社會主義研究》1995年第7期全文轉載;
3.《鄧小平的科學技術發展動力論》,《毛澤東思想研究》1998年第2期,要目;
4.《鄧小平的科學技術社會價值論》,《毛澤東思想研究》1999年第6期;
5.《試論科技意識》,《自然辯證法研究》1997年第4期,要目,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1997年第6期全文轉載;
6.《社會轉型時期的偽科學現象評析》,《自然辯證法研究》1997年第10期,要目;
7.《知識經濟與道德文明》,《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第5期;
8.《論倫理評價對科學技術的張力》,《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第1期;
9.《重建人和自然界的價值論地位》,《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第3期;
10.《自然觀和價值觀的轉折與互動》,《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第5期;
11.《價值層面的可持續發展》,《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第3期;
12.《生態經濟學的範式——生態、經濟與德性之思》,《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2008年第8期全文轉載;
13.《論動物解放/權利論的天賦價值範疇》,《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年第4期;
14.《開啟智慧:創新型教育的核心》,《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年第4期;
15.《塑造學術人格,培養人文情懷》,《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年第3期;
16.《大科學時代的學術生態建設》,《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年第5期;
17.《解釋模式:科學與人文的交匯點》,《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年第4期;
18.《環境倫理學與後現代主義》,《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8期;
19.《解釋模式的轉換與後現代科學實在論——兼論生存論視野的科學與人文》,《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期,要目;
20.《論生態經濟學的倫理基礎》,《倫理學研究》2010年第4期;
21.《論環境倫理的基礎》,《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4期;
22.《當前研究生素質教育的幾個觀念問題》,《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7期;
23.《大科學時代的學術生態建設——讀《關於科學理念的宣言》》,《學術交流與學術生態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4月;
24.《知識經濟與思想道德教育》,全國高校第四屆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論研討會論文集《走向新世紀》,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25.《反邪教鬥爭與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26.《整體論、以人為本與可持續——從生態維度看當代發展理論的共同旨趣》,《重慶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27.《深度的人文關懷:環境倫理學的內在價值範疇研究》(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28.《哲學大辭典(修訂版)》(國家九五重點課題)科學技術哲學部分19個詞條,馮契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9.《現代科學技術哲學概論》,副主編,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
30.《改變歷史的科技名著》,高興華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