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成

張幼成

張幼成(1922-2007),獸醫外科學家。率先在獸醫專業開設野生動物病課程,首次在奶牛白血病中確定BCV病毒及其早期診斷的微量瓊脂擴散法;進行山羊腎臟移殖手術,獲得成功;編制《家畜外科手術總論》電視教學片。為獸醫外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幼成
  • 出生地:江蘇省常州市
  • 出生日期:1922
  • 逝世日期:2007
  • 職業:獸醫外科學家
  • 畢業院校: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
  • 主要成就:首次在奶牛白血病中確定BCV病毒及其早期診斷的微量瓊脂擴散法
  • 代表作品:《家畜外科手術總論》
個人簡歷,生平履歷,童年,助教,學習,教材,科學成就,電視教學,開設課程,以身示範,研究生工作,國外交流,開學研究,移植研究,生產實習,醫學研究會,退休工作,主要論著,

個人簡歷

1922年12月25日 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1929年 就讀常州市局前街國小。
1937-1942年 先後就讀上海麥倫中學和重慶南師附中。
1942-1947年 就讀並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1952年 任講師。
1980年 任副教授。
1983年 任教授。

生平履歷

童年

張幼成,1922年12月25日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7歲在常州市局前街國小讀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占領了他的家鄉,被迫停學一年。1938-1940年,在上海麥倫中學(教會學校)讀初三、高一;1940-1942年,18歲的張幼成隻身到重慶市南師附中求學。
高中畢業後他選擇了一條科技救國的道路,夢想成為一名醫生,為百姓治病,救死扶傷。1942年他考取了當時的中央大學醫學院。二年級時由於身患肋膜炎,無法學醫,後轉入了畜牧獸醫系就讀。

助教

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獲得學士學位。因成績優異而留校任助教,之後師從於中國著名教授盛彤笙熊大仕程紹迥羅清生,1952年晉升為講師。
臨近解放和解放初期,學校教師很少,教學任務繁重,張幼成在羅清生教授的親自指導和帶領下,先後擔任過家畜解剖學獸醫藥理學獸醫微生物學和家畜普通病學的教學工作。並跟隨當時兼任南京農學院獸醫院院長的羅清生教授從事家畜疾病的門診和出診工作。回憶起羅老,張幼成總是非常激動:“羅先生要求嚴格,經常啟發式的提問,尤其是陪同羅先生去上海為大象和大熊貓治病,真是受益匪淺,一輩子難忘。”羅清生教授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嚴以律己的高貴品德為當時年輕的張幼成樹立了榜樣。張幼成的確是按照羅老的教導去做了,而且把它發揚光大一代代地傳給了自己的弟子和學生。

學習

在全國學習蘇聯的高潮中,1955年由學校推薦,張幼成到長春獸醫大學,跟著蘇聯專家阿夫利康托夫進修獸醫外科及外科手術學。半年以後,張幼成獨當一面,開創了南京農學院的家畜外科及外科手術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從那時起,他擔任了普通病教研組(包括有內科、外科、產科和中獸醫)主任,為後期臨床課的發展盡力工作。他積極要求進步,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80年晉升副教授,1983年晉升教授。長期擔任畜牧獸醫系外產科教研組主任、獸醫系學位委員會委員、羅清生獎學金評審,1980-1983年擔任獸醫系副系主任,1990年11月離休。

教材

舊中國的獸醫外科教學還是很落後的,沒有完整的教材。解放後,則基本上是照搬蘇聯的那一套。如何結合本國的特點,編寫適合於國情、實用的教材,是當時高等農業院校獸醫外科教學的迫切任務。在農業部組織下,60年代起張幼成教授參加了全國統編教材《家畜外科學》的編寫和後來的修訂工作。隨後的年代裡,圍繞著獸醫外科學的建設和發展,他先後又主編出版了《實用家畜外科》和《獸醫外科學》(編譯)。
1992年作為主編之一,完成出版了全國性教學參考書《獸醫外科學》專著的編寫任務。並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獸醫外科條目的編撰。同時,積極參加編寫《中國畜牧獸醫辭典》的有關外科條目,該書幾經周折終於1996年8月出版。

科學成就

電視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教材建設和教學形式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和課堂上,電化教學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出現了。在南京農學院電教組成立初期,張幼成就帶領和組織獸醫外產科教研組的全體同志,在電教組的配合下,1983年完成了獸醫系第一部電視教學片《家畜外科手術總論》的攝製。
通過幾年的套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一手術片被評為農業院校電教教材優秀獎,先後被10餘所院校所翻錄和使用。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基礎,此片被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指導委員會定為《家畜外科手術學》的配套教材。1991年又重新進行了錄製。1992年獲全國高等農業院校電教金穗二等獎。

開設課程

根據生產的發展和需要,原來只限於獸醫外科學和手術學的教學領域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在張幼成的帶領下,發揮長期從事臨床工作的特長,逐步開設了多門選修課,如:小動物疾病學、小動物外科學、野生動物疾病防治學和獸醫外科臨床學等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張幼成經常去動物園出診,長年的積累,對動物園動物的疾病防治具有豐富經驗。
從1983年開始就編寫了《野生動物疾病學》教材,為獸醫本科專業開設了選修課,就該學科而言,它成為全國農業院校第一個開設的課程。連續講授了十個年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亦豐富了獸醫教學的內容,深受學生的喜愛。《動物園動物疾病防治學》(即野生動物疾病學)和《小動物外科學》這兩本教材亦被我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指導委員確定為參考教材,已正式出版發行。這中間張幼成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資料都提供出來,而且讓中青年老師擔任主編,為他們儘快成長輔平了道路。

以身示範

學科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作為一名獸醫外科教師,除要掌握完整系統的理論知識外,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手術素養尤顯重要。張幼成處處以身作則、親自動手、操作示範、嚴格要求。給每位年輕教師都訂有培養目標。在工作中大膽放手,讓年輕教師上第一線經受鍛鍊,使他們能儘快成長。
要求他們不僅要當好一名外科教師,而且知識面要寬,在臨床工作中都能獨當一面。經過張幼成的精心培養,獸醫外科教研組成為一個老、中、青結合,有較合理梯隊,工作效率高的團結戰鬥的集體。

研究生工作

從1979年開始,張幼成開始培養獸醫外科碩士研究生。從研究生的選題,開題報告,具體的研究試驗,一直到論文的修改、試講和答辯,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反覆審查,精心指導,並安排教研組的教師參加研究生講課和實際指導。
他先後培養出12名碩士研究生。論文的研究內容涉及到:奶牛白血病,奶牛關節炎,妊娠綿羊安氟醚麻醉對母羊和胎兒血液藥物濃度、血氣及藥代動力學以及人工提高山羊膽汁膽紅素研究等。論文水平較高,都獲得了優良成績。另外,他對先後來外科組進修學習的14名兄弟院校的教師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還曾應邀去福建農學院和山東農業大學進行講學。1984年,他被評為南京農學院的優秀教師。

國外交流

1989年4-5月應西德官方邀請,作為姊妹學校進行交流的專家,張幼成,赴漢諾瓦獸醫學院講學。這次講學全部用英語,涉及面廣,重點是介紹和示範牛的針刺麻醉。並解答外國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通過講學、交流,宣傳了我國獸醫教育情況,擴大了傳統中西獸醫結合的影響,加深了兩校之間的友誼,得到了多方好評。
張幼成教授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工作,長期以來根據獸醫外科的特點,主要圍繞臨床工作進行選題,曾經主持的課題有:“黃牛、水牛的輸血試驗”、“乳牛腐蹄病研究”、“牛硫賁妥鈉麻醉”、“馬屬動物腹壁疝研究”、“動物骨折內固定研究”、“乳牛皺胃移位研究”等。在野生動物方面進行了“東北虎佝僂病研究”、“東北虎繼發性四肢骨折研究”、“東北虎難產的剖腹術”等,其中東北虎佝僂病研究,主要針對當時南京玄武湖動物園繁殖的小虎陸續發生骨折等外傷性疾病。他對病虎進行X射線檢查,發現骨之畸形、骨密質較低,是經常出現跛行的主要原因。在針對性地補充VAD,加骨化醇注射補充鈣質後,小虎跛行減輕或消失,同時還配合套用了骨的內固定技術,共救活了4隻小虎。論文發表後受到國內同仁讚揚,也為今後防治類似疾病的發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給動物園挽回不少損失。

開學研究

1973-1976年,張幼成主持了“水牛針刺麻醉的研究”。從篩選穴位、改進針刺方法、臨床實際套用都取得了明顯效果。曾帶領教研組的同志,為外賓參觀團作針麻手術表演達10餘次,取得滿意效果,深受外國同行讚揚,擴大了國際影響。1980-1985年,張幼成和陳萬芳一起合作主持了農業部下達的重點課題“乳牛白血病研究”,他們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組織全系有關教研組共同攻關,最盛時期參加者達40餘人,是進行橫向聯繫、集體攻關的一次有力嘗試。當時每年有近10篇論文發表。
通過研究確定了該病的病原為白血病病毒(BLV);提出了簡易快速的早期診斷方法——微量瓊脂擴散法;對大量病畜進行了病理剖檢,找出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剖驗特徵;初步總結了用中藥製劑莪甲酮和化療效果等;並對該病提出了綜合防制措施,指出淘汰早期診斷出的陽性病牛,可降低其發病率。並參加編輯發表了有關白血病研究的論文專輯。在張幼成的帶領下,還組成南農小分隊赴北京,開展對北京種公牛站和某些奶牛場進行的牛白血病的檢測工作。另外還主持了“乳牛腐蹄病研究”,該課題著重研究了南京地區乳牛腐蹄病的特點,首先從調查入手,工作量十分繁重。調查內容包括飼料、飼養管理、品種以及個體四肢的解剖生理以及牛舍地面結構,牛床地面潮濕程度,甚至乳牛運動場的大小與結構等因素,併到大連、青島、天津、上海等地牧場進行實地了解。對本地區牛隻的蹄形、蹄結構有代表性地均逐一加以測量記載,發現早期有腐蹄病傾向的,雖還未出現嚴重跛行時治療效果較好。當時還摸索出用中藥血竭等治療牛腐蹄病效果特別滿意。
通過研究證明,要預防和減少腐蹄病的發生,關鍵要有一套完整綜合防治措施。如保持牛床適當乾燥,要糾正偏大的牛床傾斜度,避免後蹄踏入糞溝內,運動場的碎石、異物等需隨時清除,雨天地爛必須限制放牧,運動場飲水池保持不溢水或缺水,定期為乳牛刷刨以保證皮膚健康等切實可行的措施,其次是定期修蹄,既可矯正蹄形又能及時發現小病灶,立即給予治療,取得明顯效果。在張幼成主持下,深入基層,與乳牛場科技人員共同協作,默契配合取得明顯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80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移植研究

山羊腎臟移植研究
張幼成對於教研組的其他教師所進行的科研工作,如“山羊腎臟移植研究”,這是器官移植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親自指導外,在遇到種間排異與個體間排異的關鍵問題時,還曾邀請過人醫研究腎移植的專家親臨指導,縮短了閉門造車的盲目性,得到很快的長進,取得了成功,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另外對小動物“氨氟醚麻醉研究”、“牛體培植牛黃研究”、“東北虎激素測定研究”等都給予了積極的支持和認真的指導。
熱愛和重視獸醫臨床工作在張幼成身上得到了充分地體現。用他自己的話說:“數十年來不論外界條件如何,我還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好的臨床醫生。”這是他的座右銘,亦是他一生所奮鬥和追求的。從青年時代起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興趣廣泛,勤奮好學,善於積累。每遇到好的病例就做病例資料卡片,長年堅持不懈,已達5000多張。
早在1950年泗洪縣大面積發生耕牛錐蟲病時,張幼成作為負責人之一,帶領由南京農學院學生、部隊獸醫和安徽知青組成的防治隊,奔赴農村對耕牛進行血液普查、藥物防治,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亦使參加人員得到了實際工作的鍛鍊。

生產實習

從1954年起,張幼成就參加帶領畢業班的生產實習。在獸醫站、乳牛場、食品站、馬場等生產單位,開展檢疫和臨床工作,他工作大膽潑辣、果斷、技術嫻熟,診療水平高,為生產單位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他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性格開朗活躍,沒有架子,平易近人,民眾關係好,深受廣大學生和基層同志的愛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停課期間,他仍不斷受到外單位的邀請,去處理各種疑難、複雜的病例。
1974年,50多歲的張幼成,還在邳縣獸醫院帶學生實習,因尿結石急性發作,血尿不止,才被硬性送回南京校部。他這種熱愛臨床工作的精神,使學生、研究生和年輕教師深受感動。
長期的臨床工作,使張幼成掌握了豐富的臨床知識和經驗,所以除了在獸醫外科方面編寫出版了一些書籍外,從1950年開始陸續參加主編了《家畜病例彙編》1~3冊:主編了《獸醫處方手冊》、《奶牛疾病》、《經濟動物疾病防治手冊》,還參編了《牛病防治》以及《乳牛疾病學》等書。

醫學研究會

為了不斷提高獸醫臨床研究的水平,加強相互交流,張幼成作為發起人之一,與一些兄弟院校獸醫外科專家一起,於1980年共同籌建成立了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外科研究會(以後改為外科分會),並一直擔任該研究會的副理事長至今。同時他還長期兼任江蘇省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和江蘇省家畜臨床研究會理事長。為全國獸醫外科的發展和江蘇省畜牧獸醫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96年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授於“榮譽會員”。
由於張幼成在獸醫臨床工作中的突出成績,1983年10-12 月,農牧漁業部組織的“獸醫臨床學科及學術赴歐考察團”(簡稱獸醫代表團),作為五位成員之一,赴英國和原西德,在獸醫教育、科研與臨床工作方面進行了學習與交流。對如何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發揮本國的傳統優勢,進一步提高臨床學科的教學質量都受到很大的啟發,回國後代表團集體向部領導提出了五點建議,有的已被採納,在工作中得以實施。

退休工作

1990年,70歲的張幼成辦理了離休手續,按理可舒舒服服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並安度晚年,但高度的責任心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仍放不下臨床工作。他關心研究生培養,離休後還為邊遠的貴州農業大學培養了一名定向碩士生。他還非常關心現在日漸增多的小動物疾病,每周都堅持跑幾次門診部或應邀出診,以專家的身份親自到生產第一線,為把他豐富的臨床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仍在不斷地發揮餘熱而作出奉獻。他終於實現了當一位優秀臨床醫生的夢想。

主要論著

1 張幼成。獸醫處方手冊。北京:農業出版社,1964
2 張幼成等。獸醫手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66
3 張幼成等。獸醫外科學。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83
4 張幼成(參編)。家畜外科學(上下冊)。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5 張幼成等。實用家畜外科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6 張幼成。奶牛疾病。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7 張幼成。經濟動物疾病防治手冊。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
8 張幼成等。獸醫外科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
9 張幼成(參編)。動物園動物疾病防治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10 張幼成(參編)。小動物外科學.19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