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田(前中共福霞縣委員會書記)

張寶田(1899-1940),又名張則梅、張乃義,張寶田溪柄鄉山下村人。1899年7月出生於農民家庭。1926年入福州私立“交學會”講習所學習,期間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是年冬返回家鄉,在溪柄鄉柏柱洋組織農會(由國民黨左派領導),1927年2月當選柏柱鄉農會副會長,發動農民開展抗捐抗債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寶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40年
1929年與詹如柏、施霖等人策劃組織農民自衛武裝,率領部分農會會員到閩北投軍,準備藉機拖槍回鄉,但因泄密失敗。逃回福安後,以“法會”形式參與組建“紅帶隊”(農民自衛武裝)。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投身革命鬥爭,在福霞(福安、霞浦)邊界地區開展革命活動,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和工農革命武裝。1933年秋任中共福霞邊委副書記,1934年1月任書記,同年10月轉任中共福霞縣委書記,領導福霞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1934年冬,國民黨調集重兵殘酷“圍剿”閩東蘇區,閩東紅軍主力轉移外線作戰。張寶田受命率領少量武裝在福霞邊區開展反“圍剿”游擊戰爭。1935年春奉命安排福霞縣委、縣蘇維埃機關和紅軍游擊隊完成分散隱蔽的任務後,轉移到福州東郊的鼓山以“出家為僧”的身份秘密開展革命活動。期間因叛徒出賣被捕,經寺廟僧侶保釋出獄。此後轉移到連江縣報福寺繼續開展秘密活動,期間再次被捕,因無證據獲釋。隨後重返福安,任中共福安縣委委員,從事地下革命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組織“福安抗敵後援會甘棠支會”,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閩東紅軍游擊隊主力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後,受命留在閩東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11月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在福安監獄。不久被敵用毒劑殺害,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