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莊社區

山經濟開發區張家莊社區位於人民路西首,共有275戶、580人,其中黨員4名。社區兩委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社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榮獲區先進黨支部、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莊社區
  • 行政區類別:經濟開發區
  • 人口:580人
  • 戶數:275戶
社區簡介,村莊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狀況,社會事業,

社區簡介

張家莊社區居民住房多是低矮狹小的破舊平房,是一個典型的“都市裡的村莊”。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發揮優越的地理優勢,在廣泛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2005年5月,居委會與香港萬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訂舊村開發協定,投資6000萬元,建設80000平方米的新樓房。本著起點高、高標準和“讓居民少花錢或不花錢就能住上新樓房”的原則,新建居民樓按照毗鄰的鼓浪嶼花園的標準建設,新樓房與拆除房屋實現等面積置換。考慮到民眾的不同需求,新房規劃了65、80、100、110平方米四種戶型,供居民選擇。拆遷前,居委會在積極幫助居民聯繫住處的同時,對自行解決過渡房的居民,以戶為單位,按每月300元的標準,一次性發放了12個月的臨時安置費及600元的搬家補助費。為鼓勵居民搬遷,居委會還出台了獎勵政策,在規定的期限內搬遷的,沒提前一天,獎勵每戶150元。由於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這次整體舊村改造得到了居民的積極回響和熱烈擁護。2006年6月開始拆遷,8月開工建設;2007年9月,居民開始回遷,居民全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
社區的發展變化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走科學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根據開發區關於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部署和要求,我們結合社區實際。精心組織安排,確保學習活動順利開展。一是加強領導,認真部署。社區召開了學習實踐活動大會,要求全體黨員幹部統一思想,積極投身到深入學習時間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來。成立了以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主增強同志為組長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施意見》,對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基本原則和方法步驟作出了明確規定,確定了“科學發展、富民強居”的活動主題和“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加快舊村改造步伐,實現社區集體富裕,讓居民得實惠”的實踐載體。二是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採取培訓班、主題講座、送課上門、個人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等方式,重點學習了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並隨時做好筆記。三是廣泛開展“進家門、聽民生、找問題”活動,綜合歸納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著力解決好黨員幹部思想觀念更新慢,黨員幹部在帶頭致富、加快發展房辦法不多等問題。同時,根據民眾的意願和要求,著力為居民辦好三件實事:(1)繼續實施舊村改造,完成社區自建住宅樓工程。(2)完善社區企業租賃手續,增加社區集體收入。(3)提高居民福利待遇,退休居民每月享受300—400元的勞保補助;每月免費為每位居民提供3噸自來水;重大節日每戶享受400—500元的節日補貼;70歲以上老人享受300元的生日賀金。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開發區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要求,扎紮實實地開展好學習實踐活動每個階段的工作,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推動社區發展,在發展中讓民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村莊由來

張氏祖於清康熙年間由平度窩鋪遷此建村,以姓名村。1984年改名東張家莊。
社區大街社區大街

政區人口

位於街道駐地西北4公里處,青煙公路東側,南鄰寺後社區,東鄰後古鎮社區,西與前桃林社區接壤。2004年村改居,改稱張家莊社區,土地總面積40公頃,其中耕地17公頃。有居民217戶,544人。

經濟狀況

農業以種菜為主,主要品種有西紅柿、油菜、黃瓜等。二十世紀70年代村里辦起了烘爐鑄鋁、運輸等工副業,1984年工副業年產值達到40萬元。現有個體私營企業3家,個體運輸業戶10餘家,工商業戶10餘家,從業人員100餘人。2004年社區總收入430萬元,人均收入4378元。

社會事業

硬化了進村路,安裝路燈,綠化了環境,衛生專人管理,日日清掃,街巷乾淨。機車、汽車、電動車成為家庭代步工具,彩電普及率達100%,固定電話普及率達90%,絕大多數家庭擁有電冰櫃、冼衣機、熱水器。2004年,參加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的191人,參保率為70%;有448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