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張良墓

張家界張良墓

張家界張良墓現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水繞四門柏柳岩下孤台上。這是張家界風景區重要人文景觀之一。 張良(?—前185年)字子房,戰國末期韓國(今河南穎川)貴族。張良原姓姬,其祖上五代為韓國相。秦滅韓後,殺其家族三百餘人。張良曾傾全部家財尋求刺客刺殺秦始皇報仇,未遂,後回響陳勝吳廣起事反秦,歸附劉邦,成為劉邦身邊重要的謀士。晚年隱沒於深山之中,熱衷道家修煉功夫。公元前185年,張良去世,諡號文成侯。 張良的生平因為有司馬遷的《史記。留侯世家》為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界張良墓
  • 外文名稱:Zhangjiajie zhang liang's tomb
  • 地理位置: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
  • 著名景點:張家界張良墓
歷史傳說,爭議,

歷史傳說

傳說張良青岩山修行學道達數十年,後來就老死在黃石寨上。關於他的死,本來就傳得很玄乎,呂后聞訊,卻非要尋到墓冢不可。誰知詔令一下,天下一夜間就發現三千多座“張良墓”,弄得呂后無處下手。但據武陵郡喬太守的密報,斷定張良墓就在張家界,而且說,張良就與他師傅黃石公公葬在一起,不然為什麼拱出了個“黃石寨”?呂后聽了,覺得有理,便傳下密旨,令喬太守率三百幹練士卒,帶上風水先生,扮成香客,上張家界查訪。 喬太守一行,爬了三千座石峰,過了八百道山澗,就是找不到張良墓。風水先生畢竟有些眼力,到了水繞四門,就覺得這地方氣勢非凡,你看:左有‘‘青龍出水”,右有“白虎昂頭’’,前有彎彎玉帶泉,後有巍巍將軍岩,真箇是“山止水歸成福地,前屏後帳卜佳城”,張良精通巫術,必在此選址葬墳!眾人四處一查,果然在香爐岩上發現了墓冢。喬太守撥開樹枝,見碑頭上分明寫著“張良之墓”四個篆字。墳挖開了,穴孔里放著一具擦木棺材。棺蓋一打開,忽地從裡面飄出一縷清氣,升上天空。棺材裡哪有屍骨,只留下一套衣冠!呂后聞奏,把喬太守大罵一通,限令他在一個月之內找到張良 真墓。還說,無完屍有骨頭也可,事成升賞,事敗問斬! 喬太守哪敢怠慢,只好重上張家界。這時,有人稟報說:“香爐岩上的張良墓又長起來了!”喬太守一看,可不是么,被挖開的墓穴真的又壘起來了,而且墳頭上還長了草呢!一士兵使鋤就挖,只聽“鐺”的一聲,鋤挖斷了,原來是座鐵墳!就這樣挖了三五一十五天,連一毫坼縫都未打開。喬太守眼看限期快到,急得坐臥不安。風水先生獻計說:“鐵是人用火煉出來的,挖不開,就用火燒嘛!”喬太守一聽,急吩咐士兵砍來柴火,放在墳上燒,這樣燒了三五一十五晝夜。喬太守想:這該會燒溶了吧?他捋著山羊鬍子,用撥火棍往火堆中撥了幾下,只聽“轟”的一聲,墳炸了,滾燙的鐵水把他的腳燙傷了,山羊鬍子也燒了。喬太守吼道:“還不快給老子上,誰揀得張良一根骨頭,升官受賞!”眾士兵一個個爭先恐後就往火中撲。這時,只見那棺材裹著滾滾濃煙,呼啦啦升到半空,又慢慢落在香爐岩峰頂上,然後,又慢慢長起一座圓圓的墳堆。喬太守見墓飛上了香爐岩,急下令士兵爬上去挖。待士兵們好不容易爬上山頂,那墳墓又不見了。士兵們只好垂頭喪氣溜下山。剛下山,喬太守又叫:“快上去!墳墓現出來了!”士兵們抬頭一看,真是的,那墓碑還隱隱閃光呢!士兵們又爭相攀崖附葛往上爬,可爬上山頂,那墳墓又不見了!這樣往復幾次,喬太守無計可施,一屁股坐在地下,嘆道:“到底不知埋骨處,卻問台上是何人?” 據說以後,不少人也看到了張良墓,不過,那機會總是不多,因為時有時無,隱隱約約。後來,一位陰陽學家經過反覆查考,認為水繞四門香爐岩上葬的就是張良墓,並作詩云:踏遍青山尋古人,四門水繞得佳城;香爐岩上舊土堡,漢代留侯張良墳
張家界張良墓

爭議

其實關於張良墓的真假一直是眾人爭論的問題。全國的張良辟穀處有20多個,張良祠廟數約100上下,張良墓也有10多處!其中喊得最響的是留城故地、蘭考縣、張家界青岩山和岱陰曆城高而鄉銅壁山東麓等幾個地方。
張良的生年史上沒有記載,但死期卻有,《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後八年卒(公元前185年),謚為文成侯。”既然有明確死期,應該也有明確的死地,但考究起來,河南蘭考是張良託病隱居的東昏縣所在,死後葬於此很正常;留城是張良的封地,留侯葬在封地附近也合情合理;古書《陵墓誌》記載:“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黃石公書後,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岩各山,多存遺蹟。”張家界青岩山風景秀美,張良曾在此修行,死後葬在當地,也不是不可能。這遍布各地的張良墓,似乎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