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山街道

張家山街道

張家山街道是江西省樟樹市下轄的一個街道辦事處。位於樟樹市北部,距城區5公里。街道國土面積9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萬畝,轄27個村(居)委,166個自然村,35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5萬人,通用贛語(樟樹話),多為江右民系。201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億元,財政收入1.45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7800元。引進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3個,簽約資金達9.16億元。2011年,街道黨委榮獲宜春市“先進基層黨委”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山街道
  • 別名:張家山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龍王廟、門樓里
  • 電話區號:0795
  • 郵政區碼:331200
  • 地理位置贛中
  • 面積:99.2平方公里
  • 人口:6.5萬(2012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昌北機場
  • 火車站:樟樹站,樟樹東站
  • 車牌代碼:贛C
  • 民系江右民系
基本概況,行政區劃,經濟概況,經濟優勢,

基本概況

張家山街道位於樟樹市北部,距城區5公里。街道國土面積9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萬畝,轄27個村(居)委,166個自然村,35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5萬人,多為江右民系。201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億元,財政收入1.45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7800元。引進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3個,簽約資金達9.16億元。2011年,街道黨委榮獲宜春市“先進基層黨委”稱號。

行政區劃

樟樹市城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北街道),是2003年9月27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原樟樹市張家山鎮、薛溪街道辦事處、樟樹市工業開發區三家合併而組建的。轄19個行政村、8個居委,172個自然村、35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73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330人。現有基層黨(總)支部48個,黨員總人數1354人。概 況 樟樹市城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北街道)位於樟樹市東北部,與樟樹城區僅一橋之隔。總面積97.85平方公里,建工業園後的耕地62365畝,(其中水田52503畝、旱地9862畝),可養水面6232畝。城北東瀕贛江,北臨肖江,袁河流經西南境,境內以平原為主。水域面積廣闊,漁業資源豐富。地處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5 ℃,年均日照總時數1522.7小時。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564.9毫米。無霜區長,平均272天。加之土地平坦、肥沃。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經濟狀況
樟樹市張家山街道

經濟概況

城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北街道)經濟總量較大,是樟樹市的經濟重區。2005年,財政總收入完成1387.5萬元,招商引資1.2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3946元。 經濟布局 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後發優勢明顯。農業生產以稻穀、蔬菜、大豆、油菜、芝麻為主,是樟樹市的主產糧區。糧食生產占全市的11%,薛溪、蛟湖蔬菜生產基地,保證了城區一半以上居民的蔬菜供應。養殖業以水產為主,素有“蔬菜銷三省,魚苗游天下”的美譽。“一村一品”的經濟格局已經形成。荷湖麵條、蛟湖蔬菜、郭坊魚苗、蓼洲油脂、麻埠棕製品、光明制磚、楊林苗木、朱坊蘿蔔乾、徐家凌蜂蜜等都已達到相當規模。 工業已初步形成“二區”:一是樟樹市工業開發區。總投資14.6億元,初步形成了醫藥、包裝、食品、機械化工的行業布局。二是落戶在樟樹市人造板廠內的鹽化工業區。該區以鹽為基礎原料,生產鹽化產品及其相關下游產品。投資達到了2.3億。 基礎設施、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浙贛鐵路複線、張上鐵路支線、贛粵高速公路連線線,樟宜、樟高省級公路穿境面過,與贛江航道、肖江航道、袁河航道相互交織,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樟樹市1路、4路、樟經路公車開至城北。日供水量達1萬噸的樟樹市第二自來水廠已投入使用。樟樹市在城北設立了供電、郵政、電信、移動等分公司。實現了村村通程控電話及傳輸數位化,交換程控化,電視光纜已延伸農村千家萬戶。 教育、文化、衛生、體育 城北現有1所完中——原張家山中學(市屬),三所國中,村完小17所,教學點5個。校舍都實現了樓房化。文化站、影劇院、廣播電視站等文化設施都比較齊全。中心衛生院1所,設備較為先進。18個村衛生所布局合理。民眾體育活躍,有“體育之鄉”的美稱。每年一次的春節農民運動會已連續舉辦了35屆,先後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國體育先進鄉鎮”等光榮稱號。

經濟優勢

樟樹市為加快形成“一江兩岸”的城市格局,實施“南建北開”的戰略構想,大手筆整合資源,創造性成立了城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北街道),並明確了城北在經濟發展中單獨享有“特區”的待遇。樟樹市委、市政府在《關於全面實施‘心圈廊’發展布局,加快樟樹經濟發展的決定》中指出:把城北經濟技術開發區當作“特區”,建設成“體制創新的實驗區”、“工業企業的聚集區”、“城市發展的新區”,使城北成為樟樹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優勢一:開發區內各項優惠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在樟樹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入駐城北的企業在稅收、土地審批、建設規劃、項目立項及其他各種手續的報批方面,均享有樟樹市最優惠的政策和最優質的服務。 優勢二:開發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逐步完善:園區內“七縱三橫”道路硬化和地下排水道工程形成格線;廣場景觀綠化、主幹道亮化、工業園區主排水排污渠等工程已經完成; 電力、電訊、光纜網線布局全部到位。此外,為進一步最佳化城北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樟樹市投資5000餘萬元,對贛西橋頭至工業開發區段的清江大道進行硬化、綠化、亮化改造,全線長8.3公里,2006年5月中旬已全線通車。 優勢三:城市建設高起點,投資人居環境好。為把城北打造成樟樹市各種城市功能完備的新區,使之成為最適合投資、置業、人居的新型城市。我們對城北進行了高起點規劃。控制性詳規正在設計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