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中(黔西南回民起義首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定中是黔西南回民起義首領。被清軍誘降最後服毒自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定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貴州黔西南
  • 出生日期:1864年10月
黔西南回民起義首領張定中,張筱岩,

黔西南回民起義首領張定中

1864年10月,貴州黔西南回民起義首領張凌翔、馬河圖壯烈犧牲後,由張定中、金萬照繼續帶領義軍堅持戰鬥。1866年4月,金萬照、張定中等設計殺叛徒馬忠於新城,並再克興義府城。但由於張、馬陣亡,起義軍失去了核心領導,力量逐漸衰弱。
同治十一年(1872)11月5日,張定中、金萬照聚眾商議,見大勢已去,決定談判議和,由金萬照會見周達武。張定中被清軍誘降將金萬照出賣,並命令起義軍放下武器。清軍隨即入城,對起義軍將士及其家屬進行殘酷殺害。張定中將金萬照騙出城外,讓清軍捉獲,金萬照被解送貴陽英勇就義。張定中得知金萬照遭清軍殺害,又聽說要將他解滇“管束”,亦服毒自盡。至此,堅持14年之久的黔西南回民起義歸於失敗。

張筱岩

張筱岩(1880~1962),字定中,今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平鎮人。清光緒十二年(1906)在貴州省試辦大學堂結業。張筱岩在晚清、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五十年代,一生誠樸敦厚,治學嚴謹,長期為興辦學校和投身教學工作,培養人才,為振興沿河教育事業,辛勤勞動,貢獻突出。新中國成立後,被選為沿河縣第一、二屆縣人民代表,成為沿河縣及黔東北教育界老一輩中的知名人士,為當代中青年教師樹立了良好榜樣。1962年病故,享年八十二歲。
清宣統二年(1910),沿河開辦國小,他是積極倡導者之一。他以學識淵博,教學有方,組織有才,被大家公推為國小校長,併兼任高等國小堂的語文課(當時稱國文課)。1926年他以教學有功,被提任為縣勸學所長。1934年擔任縣教育局長。1934年,任縣教育科長。他在此17年任職期間,輔佐縣當局開辦縣各區中心國小十二所,國民國小佼七十八所,代用國民學校五十四所,縣教育訓練班一所。自己除了主管行政教育工作外,還在教育訓練班任教。他為興辦和發展沿河教育事業,頗費心機,為人所敬。新中國成立後,他雖然年近古稀,但仍擔任和平鎮完小的語文教員。
張筱岩頗有文才,擅長詩詞。於1943年,他積極主動參與編修《沿河縣誌》,擔任分纂,並主編《教育志》、《食貨志》。他在《學校志》的“概述”里指出:“生聚教誨強國要圖,縣府慮民生之多難,教育之難普及,除積極增置學校外,並二十八年春,就西岸川主廟設民教館,以發展社會教育。”他親自撰寫“沿河民眾課本編輯大意”和四十課課文。
常與楊化育(曾任民國沿河縣長)、覃夢松、劉思齊在修志期間相聚,朝誦夕詠。曾著有當時有名望的《余園詩話集》。與覃夢松、劉齊賢三人合編《祜溪酬唱集》,同詠沿河八景,其中“珠岩積雪”一景中詠道:“寒夜薰籠懶作呤,梅花訊息故來尋,推窗萬磐連天日,斑駁珠岩隱日深。”又與劉其賢步韻“三相橋”一詩。詩云:“一溪橫障石苔濃,閒步新堤訪舊蹤,玉筍排雲朝雨滴,香梗和露夕陽昏。房姚治績視春意,王謝風流有逸容,紅雲平分波上下,聲聲聽頌不違農。”後來,他還在自己的書房題寫《聽雨樓書齋》,撰寫有《聽雨樓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