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春(教育家張伯苓的別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壽春 即張伯苓(1876-1951) 教育家。名壽春。天津人。1951年2月23日卒於天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壽春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76
  • 逝世日期:1951
  • 職業:教育家
  • 畢業院校:北洋水師學堂
辦學南開,參政,教育觀點,

辦學南開

1895年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1904年與前貴州學政嚴修在天津創辦私立敬業中學堂,後改稱南開學校。1919年創辦南開大學,以後又成立南開女中、南開國小以及重慶南開中學,先後擔任校長40餘年。抗日戰爭開始後,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昆明合組西南聯合大學,張伯苓任校務常委。

參政

1938年7月,他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副議長。1946年6月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48年7月,任南京國民黨政府考試院院長,不久辭去。

教育觀點

張伯苓是位愛國教育家。他認為國家不振和民族災難深重,在於愚、弱、貧、散、私五病,他痛惡時弊,親制南開校訓為“允公允能”,以培養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他仿學日本和美國的教育制度,實行教育改革。但不拘泥形式,明確指出“教育宗旨不可仿造,當本其國情而定”。
1928年他主持制訂《南開大學發展方案》,規定“以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為學術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張伯苓主張學生德、智、體、美四育並進,提倡研究學術和生動活潑的學習,鼓勵學生髮展特長。並且十分重視學生的體育鍛鍊,列體育為必修課程。他十分注意學校的用人和效率,聘請教職員均注意嚴謹選擇。在張伯苓領導下,南開機構精簡,人員精幹,辦事效率高,有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制度;並規定“校務公開、責任分擔、師生合作”的方針,多方聽取師生對學校工作的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