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生

張周生,雲南省天文台UFO研究專家,雲南省昆明市的雲南天文台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周生
  • 國籍:中國
  • 職業:研究員
  • 性別:男
人物生平
1977年7月26日晚上,在雲南省天文台工作的張周生和往常一樣進行著例行的巡天觀察。突然,他看到一個視直徑達5度的大型螺旋狀發光體從星空緩緩飛過,整個過程歷時5分鐘。這次漩渦星雲的壯觀天象(即:螺旋狀UFO)吸引了張周生,他開始對這一現象進行調查研究。
1980年初,張周生提出了此種螺旋狀飛行體的天文成因假設:即該現象是類似彗星的流星體在穿經地球磁場時,其上的電漿和地球物理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特殊天文現象。根據這一理論,1981年6月上旬,張周生預測當年7月24-29日螺旋狀飛行體將再度出現。結果7月24日螺旋狀飛行體如期出現,其運動特徵也與預先構想的極其相符
雲南省昆明市的雲南天文台研究員張周生,在北京發行的“航空知識”的1980年5月號上,發表了一篇很詳細的論文,於是就揭開這一事件的序幕,在此給諸位看官作一介紹。  張周生於7月26日晚上,在四川省成都的戶外觀測星象。這時,在北方突然有一個螺旋狀的、不可思議的物體,緊緊攫住了他的視線,此時時間是10點5分。他馬上叫來同伴,於是大家就一起仔細觀察張周生所發現的奇怪現象。  這個物體的中心部位,有如黃色的星星一般,光度大約是負三等星的光度。  從中心部位,延伸出阿基米德螺旋狀的光,且形成了好幾圈。顏色是淺綠色帶點藍光,螺旋狀物體的中心好像噴射出東西。再仔細地看,可發現該部分由三、四層所組成,整體看起來是橢圓形的。該物體由北向西筆直前進,中心雖然在移動,但整體的形狀、大小、明度都沒有變化,而且在空中亦不留下飛過的痕跡,在22點14分的方位上,好像被雲吸進去似地消失了。  後來才知道,當時,在附近看露天電影的人,全部看到了這個物體。  張周生更進一步地向北京和南京的天文台和氣象台探聽,結果得到了許多關於這夜的不可思議怪現象的資料,而更加了解詳情。  看到UFO的地域,南北長達180公里,亦有某位天文學者說達900公里。而且據說目擊的人高達1000人以上。  目擊的時間,雖然各地都不同,但是大致上都和張周生觀測的時間差不多,前後相差不超過10分鐘。更令人駭異的是,在南北相差180公里的兩個地點的目擊報告裡,它的出現、移動和消失的方向,居然是一模一樣,令人嘖嘖稱奇。  張周生自小就喜好觀察星象,在來到雲南天文台之前,也是從事和天文有關係的工作。他說拜工作之賜,至目前為止已看過流星群、彗星、人造衛星等所有的天體、空中現象。  “我看到的東西,絕不是幻覺或者誤認了什麼東西,是確確實實發生的事。可是,即使是以我的天體觀測的經驗,也無法說明那夜的現象。”他如此說。
預言  究竟這些形狀奇怪的飛行物體是 UFO呢?還是,只不過是大氣現象而已?  事實上,在中國的UFO調查研究活動,現今才剛開始萌芽而已,至今仍無較有理的解釋和說法,來給這事件一個合理的定論。  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在中國UFO的研究探討,被視為是資本主義的毒素。到了70年代後期以後,隨著社會的安定,有關UFO之事才被“解凍”平反,變成可以在公開正式的報紙刊物上刊出。結果,大量的UFO報告有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而至,連天文台也快被這些投書信件淹沒了。據估計,這些投書和案例的數字,已高達10萬,甚至數10萬了。  1980年,中國最早的民間UFO研究組織“中國UFO研究協會”成立了。協會擁有科學家技術人員等250名的會員,全國的28省、市、自治區都設立分會,積極地展開活動。且在1981年,發行了先前介紹過的《飛碟探索》雜誌,點燃了中國對UFO的狂熱之火和熱潮。
值得玩味的是,本身是中國UFO研究協會的會員張周生,早在一個月之前,就預測了“1981年7月24日事件”會出現UFO。  《飛碟探索》刊載了這則預測如下:  “1981年7月10日至30日之間,UFO出現的頻率加強,特別是7月24日到29日這段時間,UFO出現的可能性最大,在中國各地都可看見。  這個UFO小的時候和月亮一樣,大的時候,可達月亮直徑的10倍。小的呈皿狀,大的則成規則的螺旋狀。慢慢地旋轉,方向是順時針方向,亮度則如月亮照射的雲一般,中心部位亮度則較強。白天的時候是銀白色的,夜晚時則略帶色彩,而中心部位的顏色則更深。在白天的方向向東,夜晚則由北向南移動。出現讓人看見的時間約10分鐘左右。”  對這個說法,某箇中國的UFO研究專家說,那個物體一定是UFO沒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