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凱(南極科學考察人員)

張勝凱(南極科學考察人員)

張勝凱,男,1977年6月出生於山東省東明縣。1994-1998年,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測量工程專業學習並獲學士學位。1998-2001年,在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工作。2001年-2003年,在武漢大學測繪學院讀碩士研究生,並於2003年提前攻讀博士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勝凱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7年6月
  • 性別:男
人物介紹,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介紹

中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向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正式提出Dome A科學考察計畫,並於1996—1997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2001—2002年4次向Dome A衝擊,最遠行程1100公里,為最後沖頂Dome A奠定了基礎。2004年,中國終於完成了沖頂Dome A的各項準備工作,於第21次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中設立13人組成的內陸冰蓋隊,向Dome A頂點發起最後衝擊,張勝凱成為冰蓋隊13人之一,承擔測定Dome A最高點的任務。他成功抵達南極內陸距海岸線最遠的冰穹DomeA,使中國成為國際上首個從地面進入該點展開科學考察活動的國家。他也是人類歷史上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的第一人,2005年1月18日3時16分,張勝凱手中的GPS接收機顯示,這個最高點的位置是南緯80°22′00″,東經77°21′11″,海拔4093米。張勝凱將一根標誌桿深深地插進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這一歷史時刻,標誌著人類首次確定了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的位置。在2008-2009年的第25次南極科考中,已是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青年的教師的張勝凱不僅擔任了建設崑崙站的施工測量工作,還將在冰穹A建立全球首個無人值守GPS跟蹤點。
張勝凱還是武漢大學2005年度“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第五屆“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人物生平

張勝凱,男,1977年6月出生於山東省東明縣。1994-1998年,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測量工程專業學習並獲學士學位。1998-2001年,在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工作。2001年-2003年,在武漢大學測繪學院讀碩士研究生,並於2003年提前攻讀博士至今。2002/2003年,參加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深入南極內陸500多公里的格羅夫山區進行科學考察。2004—2005年,參加中國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前往南極冰蓋最高點Dome A區域進行科學考察。曾參加《中國南極考察地區基礎測繪》、《南極地理信息獲取及其動態過程研究》、《3S技術集成在極地冰貌環境與地殼動態過程中的套用研究》和《北極衛星跟蹤站和動態空間信息系統的建立》等極地測繪重點項目,其中《3S技術集成在極地冰貌環境與地殼動態過程中的套用研究》獲2004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9月,赴烏克蘭參加第五次國際南極大地測量研討會(AGS’03),並宣讀論文《The Establishment of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Data Analysis in Grove Mountains》。2004年5月,參加在武漢召開的第三次東南極國際GIS研討會(AntGIS04)。2005年10月,參加在上海舉辦2005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CSPS2005)。2005年10月,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中英極地科學研討會(CHINA-UK Partnership in Polar Science)。
張勝凱在南極張勝凱在南極

主要成就

2002—2003年,參加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闖入被稱為“生命禁區”的格羅夫山區,在中國,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南極格羅夫山區進行大範圍的遙感測圖。在海拔2000多米的冰蓋上,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酷寒和冰裂隙隨時崩塌的危險,成功埋設了8個永久性中國測繪標誌,測定了8個GPS大地測量控制點,繪製範圍達8000平方公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在該地區布設控制點最多、控制範圍最廣的國家,在國際上首次測繪出格羅夫山區的地圖,為中國在南極格羅夫山區進行地質、隕石及冰川學等多學科考察提供準確的空間信息基礎,對於維護中國在南極的權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4—2005年,參加中國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前往南極冰蓋最高點Dome A區域進行科學考察,主要負責測定南極冰蓋最高點、內陸冰蓋隊的導航、測繪南極冰蓋最高區域地形圖及冰川動力學監測等任務。中國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尋找並確定Dome A的最高點,為我國在Dome A區域開展多學科綜合考察及建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做前期調研。

人物評價

武漢大學2005年度“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第五屆“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