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封

張伯封,字桐卿,自號鐵陽腐傖,生於公元一八九二年。廣東省普寧市燎原鎮泥溝鄉人。

自幼天資聰穎,兼之勤學苦練,年十八便畢業於本鄉維新高等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伯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普寧市燎原鎮泥
  • :字桐卿
人物簡介,古文教學名師張伯封,

人物簡介

張伯封,字桐卿,自號鐵陽腐傖,生於公元一八九二年。廣東省普寧市燎原鎮泥溝鄉人。
自幼天資聰穎,兼之勤學苦練,年十八便畢業於本鄉維新高等國小。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雖然已廢科舉,但普寧縣仍舉行全縣競學會,入場紀律森嚴,不減棘圍之風。伯封參予競賽,以<<石敬瑭父事契丹論>>為題,榮獲冠軍,縣長陳覺民,勸學所長王藻汀,甚為嘉許,從而受族中長輩重視,聘任留校任教。執教期間,伯封又博覽群書,精習數學,因而青年時期,已對文學、數學、醫學、謎學方面修養都有較高造詣。及後,維新學堂停辦,另創彌高學校,伯封主持校政,殷勤治校,造就無數學子,遠近聞名,得享盛名。

古文教學名師張伯封

一九二八年,張伯封顯示因故舉家南渡泰國,為華人經營之公司司帳,頗得東家張繩周(饒平港城人)之青睞。因張翁素諳文學,酷愛燈謎,每於閒暇,與其相對酬和,或遇盛會偕往猜射,或開謎邀猜,他們積極宣揚中華文化,弘揚國粹,近鄰聞風登門學習者甚眾。兩年後,因家人不服水土,不得不挈眷回國。
伯封回國後,重操舊業,創辦同聲文學專修學校,短期內便遐邇聞名,負笈前來求學者,遍及普寧、潮陽、揭陽三縣。伯封一向治學嚴謹,蜚聲學界,桃李遍天下。
伯封飽學多才,功力深厚,詩、文、聯、謎俱精。謎作典雅貼切,嚴緊精當,雅俗共賞。辦學過程,除講授文學課外,還開設謎語課。每屆畢業,即舉行燈謎活動,對提高校中學生燈謎水平和本鄉民眾的猜射興趣,深有影響。
伯封生平心直,喜歡扶掖後進,照顧貧困學生,所以每年一百多學生中,總有幾名免費入學。
伯封辦學四十年,從門下出師眾生中在政界有杜平、張順、詹澤平等,在文藝界造詣高超者,有賴少其、張華雲等,在謎界享有盛譽者,有莊笑生、張聲振、張伯人等。
解放後,黨政對伯封極為器重,因此,伯封當選為普寧縣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兼任普寧燎原中學名譽校長、泥溝華僑學校校董會主席,且經常受縣教育局委託,在燎原中學、普寧華僑中學等學校,給縣屬中學語文教師及機關幹部開設古典文學講座。他參加普寧縣人代會時曾作詩一首云:
百家欣值爭鳴時,各盡所能抒所思。
疲馬解馱久伏櫪,尚思崛起任驅馳。
由此足見其晚年壯志未泯,雄心不已,夕陽餘輝,令人讚佩!
解放後,黨政重視鄉村文化活動,每年春節、國慶等節日,縣文聯、文化館特邀請伯封親臨縣城開謎,傳經授藝,對當時普寧開展燈謎活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此時泥溝燈謎活動更加彭勃發展,並且全面開花,成為全縣之冠,且在潮汕地區內享有很高聲譽。一九五七年以後,伯封因年事關係遂將縣城謎事交其哲嗣張仲益和愛徒張伯人二人接棒。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們頗受廣大謎友歡迎。縣城燈謎是一項重要文娛活動,一直持續到一九六七年,因“文革”而暫停。一九六八年,伯封因病逝世,昔日門生聞訊,不少人痛哭失聲與老師送別。
伯封享壽七十有七,遺著有<<腐傖詩集>>及<<一斑謎學>>等書。
一九八二年二月,昔日門生賴少其、張華雲、詹澤平等聯訣前來謁墓,並撰書一聯云:“世稱夫子為木鐸,住近南山見高風”,此確足以為先師生平之寫照。
一九九七年,愛徒張伯人獨力承擔編纂出版<<張伯封詩文紀念集>>,賴少其還為該集題簽,丘汝騰作<<序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