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和

張久和

張久和,男,漢族。1963年3月10日生於內蒙古滿洲里市扎賚諾爾,祖籍山東省萊州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久和
  • 出生地:內蒙古滿洲里市扎賚諾爾
  • 出生日期:1963年3月10日
  • 畢業院校內蒙古大學
  • 祖籍:山東省萊州市
個人介紹,個人經歷,研究方向,學術研究,成果,專著,論文,

個人介紹

個人經歷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內蒙古大學歷史系學習,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8年畢業後,留研究所從事北方民族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1992年9月至1997年7月,在職攻讀內蒙古大學專門史中國民族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亦鄰真(林沉)教授,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1990年,任講師。1997年6月,任副研究員。1999年6月任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03年,博士生導師。
1997年,任蒙古史研究所所長助理。1999年至2005年,任蒙古史研究所所長。
2005年5月任內蒙古大學人文學院旅遊系主任。
2007年6月任人文學院院長。
2008年2月任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兼旅遊系主任。
2010年任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院長至今。
讀書期間,師從林乾、亦鄰真(林沉)、周清澍等著名教授學習古代北方民族史、遼金元史和內蒙古地區史等,工作後主要從事北方民族史、內蒙古地區古代史、內蒙古歷史地理和旅遊文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7部(4部合著)。

研究方向

治學方向主要集中在北方民族史和古代內蒙古地區史領域。系統研究了蒙古族的序史即原蒙古人——室韋—達怛的歷史。在這一領域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探討了室韋—達怛人的起源、部族構成、發展演變、生產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將蒙古史的研究向前推進了數百年。針對古代內蒙古地區史研究相對薄弱的狀況,潛心爬梳史料,借鑑前人成果,對唐朝以前中原政權、王朝經略和管轄古代內蒙古部分地區的歷史有了較為系統深入的認識。

學術研究

成果

博士學位論文《原蒙古人的歷史——室韋—達怛研究》入選教育部《高校文科博士文庫》,2000年獲自治區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專著《遼夏金元史徵·遼朝卷》2008年獲自治區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合著的《草原文化史論》(《草原文化研究叢書》)、《內蒙古通史綱要》分別獲2008年自治區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內蒙古歷史地理》獲教育部高校優秀學術著作獎、內蒙古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內蒙古自治區首屆圖書獎。
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民族研究年鑑》和《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摘要介紹或題錄;多篇論文被收入《蒙古民族發祥地考論》、《海拉爾謝爾塔拉墓地》等論文集或著作當中。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蒙古史文獻的整理與比較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戰國秦漢時代中原王朝對內蒙古部分地區的經略和管轄”;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蒙古學百科全書·古代史》卷,任副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內蒙古通史》,任分卷主編。主持自治區人才開發基金項目“內蒙古長城地帶的民族、文化格局”,參加內蒙古測繪局項目《內蒙古歷史地圖集》的編制等。
為專門史、考古學與博物館學、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學專業研究生開設和講授“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內蒙古地區史史料學”、“內蒙古歷史地理”、“北方民族考古”、“北方地區歷史地理文獻導讀”、“漢語音韻學”等課程。已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18人,博士研究生4人。
多年來被聘為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現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社會科學工作者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蒙古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學會昭君文化研究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內蒙古史學會副會長、自治區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內蒙古地區社會歷史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兼職教授、呼和浩特市旅遊學會常務理事等。

專著

周清澍主編:內蒙古歷史地理(合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4年;
張久和:原蒙古人的歷史——室韋—達怛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郝維民主編:內蒙古通史綱要(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
薄音湖主編:蒙古學百科全書·古代史卷(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曉克主編:草原文化史論(合著),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張久和:遼夏金元史徵·遼朝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年;
張久和:蒙古人從何而來(韓文),韓國松樹出版社,2009年。

論文

應該充分認識元朝的落後性,文史知識,1985年第3期;
東胡系各民族綜觀,內蒙古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
達怛述論,西北史地,1990年第3期;
東胡系各民族髮式考辨,內蒙古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室韋地域考辨,內蒙古社會科學,1991年第5期。
關於室韋語言的幾個問題,內蒙古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
室韋的習俗述論,北方民族,1992年第3期;
北朝至唐末五代時期室韋的物質民俗及其經濟類型的轉變,內蒙古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東胡系各族族名研究及其存在問題,內蒙古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河西地區的達怛,西北史地,1997年第2期;
室韋——達怛研究概況,蒙古學信息,1997年第3期;
文獻記載的達怛諸部,蒙古史研究,第5輯;
北朝至唐末五代室韋部落的構成和演替,內蒙古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
黑車子的史實和相關的問題,內蒙古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
關於室韋的來源,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年第1期;
室韋的經濟和社會狀況,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室韋地理再考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1期;
達怛史料概述,蒙古學信息,1998年第1期;
關於烏洛侯的幾個問題,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年第2期;
九姓達怛考索,內蒙古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室韋基本史料辨析,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關於達怛的名稱、族屬問題,黑龍江民族叢刊,1999年第1期;
三十姓達怛與室韋的關係,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陰山達怛史跡鉤沉,內蒙古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鮮卑興盛原因初探,內蒙古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
戰國時代燕、趙、秦諸國對今內蒙古部分地區的經略與統轄,內蒙古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秦朝對古代內蒙古部分地區的統治,內蒙古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兩晉十六國時期慕容鮮卑與高句麗的關係,黑龍江民族叢刊,2003年第3期;
思路新穎頗有創見的《遼代政權機構史稿》,內蒙古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庫莫奚基本史料比較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內蒙古大學古代北方民族史著作成果簡述,內蒙古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