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寨鎮(張三寨)

張三寨鎮

張三寨一般指本詞條

張三寨鎮,隸屬於河南省新鄉市長垣市,地處長垣市北部,東鄰丁欒鎮,南接滿村鎮,西靠樊相鎮,西北、北分別毗鄰安陽市滑縣,距長垣市城區12千米,區域總面積39.5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張三寨鎮戶籍人口為38987人。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前,張三寨集以北村莊屬滑縣;2010年3月,由張三寨鄉改為張三寨鎮。截至2021年10月31日,張三寨鎮轄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張東村。

截至2019年末,張三寨鎮有工業企業48個,其中規模以上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6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三寨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新鄉市長垣市
  • 地理位置:長垣市北部
  • 面積:39.51 km
  • 下轄地區:2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張東村
  • 電話區號:0373
  • 郵政區碼:453414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豫G
  • 人口:38987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前,張三寨集以北村莊屬滑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衛南縣,張三寨集以南村莊屬長垣縣一區宜丘鄉。
1949年,南北兩部統歸丁欒區(二區)。
1958年8月,改屬丁欒公社。
1961年3月,社改為區,仍屬丁欒區。
1963年3月,屬丁欒公社。
1983年3月,歸丁欒鄉。
1989年5月,從丁欒鄉分出,建立了張三寨鄉。
2010年3月,由張三寨鄉改為張三寨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轄張東、張南、張西、張北、新寨、虎頭寨、陳安和、崔安和、馬安和、皮前、皮北、皮西、皮東、肖官橋、李官橋、焦官橋、橫堤、草坡、臨河、大前、大東、大西、韓村、河道、官橋營、張卜寨、小屋、西角城28個行政村,下設18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張三寨鎮轄28個行政村:張東村、張北村、張西村、張南村、臨河村、新寨村、馬安和村、崔安和村、陳安和村、虎頭寨村、皮東村、肖官橋村、草坡村、橫堤村、李官橋村、焦官橋村、小屋村、河道村、官橋營村、韓寨村、西角城村、張卜寨村、大堽東村、大堽西村、大堽前村、皮北村、皮西村、皮前村,鎮人民政府駐張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三寨鎮地處長垣市北部,東鄰丁欒鎮,南接滿村鎮,西靠樊相鎮,西北、北分別毗鄰安陽市滑縣,距長垣市城區12千米,區域總面積39.51平方千米。
張三寨鎮

地形地貌

張三寨鎮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西北略高,平均海拔57.3米。

氣候

張三寨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少霧。年平均氣溫14.6℃,1月平均氣溫-6℃,極端最低氣溫-10℃(2011年1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41℃(1964年、1966年、2002年);無霜期年平均208天,最長達233天,最短為17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15.5小時,年總輻射140千卡每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00天;年平均降水量644.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29天,最多達38天,最少為13天,最大雨量1041.3毫米(1964年),最少雨量375.9毫米(198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水文

張三寨鎮境內河道屬金堤河流域,有大功和石頭莊2個灌區;有張三寨溝、文明渠流經,河流總長度6千米,流域面積26.7平方千米,徑流總量30立方米每秒,年排澇量40立方米每秒,年最大排澇量40立方米每秒。

自然災害

2009年11月12日,張三寨鎮因大雪,造成271座大棚倒塌。

自然資源

2011年,張三寨鎮有耕地4.2萬畝,人均1.2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總人口有3543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76人,城鎮化率20%;另有流動人口1350人。總人口中,男性19488人,占55%;女性15944人,占45%;14歲以下7653人,占21.6%;15—64歲24412人,占68.9%;65歲以上3366人,占9.5%;以漢族為主,占99.98%;有藏、回2個少數民族。2011年,張三寨鎮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0.11‰,人口自然增長率0.9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43人。
截至2019年末,張三寨鎮戶籍人口為3898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三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421元;財政總收入549.4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57元,比2010年增長12%。
截至2019年末,張三寨鎮有工業企業48個,其中規模以上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6個。

農業

2011年,張三寨鎮農業生產總值0.8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全鎮生產總值的13%。張三寨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張三寨鎮生產糧食4.2萬噸,人均1000千克,其中小麥0.45萬噸,玉米0.55萬噸。張三寨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瓜菜等。2011年,張三寨鎮瓜菜種植800畝,年產量1500噸,主要品種有西瓜、黃瓜、洋蔥、辣椒、豆角等。種植冬棗3100畝,產量650噸。馬鈴薯2000畝,產量5000噸。張三寨鎮畜牧業以飼養雞、生豬為主。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蛋雞存欄55萬羽,生豬存欄1.1萬頭;全年生產肉類2200噸,鮮蛋800噸,畜牧業總產值32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

工業

張三寨鎮是豫北衛生材料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醫療器械、衛生用品、食品加工、化工油漆為主的工業體系,規劃了衛生材料工業園區。2011年,張三寨鎮工業總產值為5.1億元,比2010年增長19%,工業增加值占全鎮生產總值85%。2011年,張三寨鎮工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職工0.48萬人。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有商業網點92個,從業人員2000人。2011年,張三寨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張三寨鎮農村信用社各類存款餘額為735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有幼稚園17所,在園幼兒1800人,專任教師110人;國小14所,在校生3454人,專任教師,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國中3所,在校生988人,專任教師,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張三寨鎮教育經費達227萬元,比2010年增長26%。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有文化藝術團體8個,會員240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2個,其中有衛生院1個,衛生室41個;設病床65張,每千人擁有衛生醫療床2.03張,固定資產總值5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5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03人。2011年,張三寨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5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3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4萬人,參合率99%;居民人口平均期預壽命71歲,其中男性70歲,女性72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是1‰、2‰、2‰。

社會保障

2011年,張三寨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21戶,人數166人,支出33.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20戶,人數1369人,支出151210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5人,支出10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0人;農村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3人次,共支出75200元,比2010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2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7人。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100千米,投遞點400個,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戶5478戶,比2010年增加240戶,電話普及率68%,比2010年提高0.7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5600戶,比2010年增長10%;光纜線路總長260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2400個,寬頻接入用戶2000戶,比2010年增長460戶。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器2台,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5千米,用電負荷98910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7%。

交通運輸

截至2011年末,張三寨鎮有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50千米;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6輛,3000噸位,客運汽車18輛,342座位。2011年,張三寨鎮客運總量38.88萬人次。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張三寨鎮因古時張氏三兄弟在該地居住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