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馬里恩

弗朗西斯·馬里恩

弗朗西斯·馬里恩(1731-1795年),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游擊隊領導人,陸軍準將。生於南卡來羅納殖民地伯克雷郡聖約翰教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朗西斯·馬里恩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南卡來羅納殖民地伯克雷郡聖約翰教區
  • 出生日期:1731年
  • 逝世日期:1795年
  • 職業:軍事家
簡介,生平,讓英國人顫抖的矮子,沼澤中的“狐狸”,領兵最少的準將,小游擊隊也有大作為,

簡介

1761年任民兵中尉,曾參加對切諾基印第安人的鎮壓,1775年任南卡來羅納議會代表,同年晉升上尉,1776年升少校,參加保衛查爾斯頓的作戰,同年底晉升中校,任團長,1779年率部進攻薩凡納,失敗。1780年英軍進攻南卡來羅納時,率部轉戰各地,進行游擊戰,以機動靈活的戰術多次打敗敵人,由於在帕克斯渡口大膽營救被困的美軍,受到國會表彰。後來加入納撒內爾·格林將軍的部隊,參加喬治敦、沃森特堡、尤特斯普林斯等軍事行動,屢見戰功,1780年底晉升陸軍準將,1782年在法爾拉恩成功地伏擊英軍。他因戰術詭詐多變被英軍成為“沼澤地的老狐狸”。戰後任詹森堡司令。

生平

讓英國人顫抖的矮子

1775年4月19日,列剋星敦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此後,美英兩軍在北美展開了激烈的較量。1777年10月,美軍取得了薩拉托加大捷,使英國的宿敵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紛紛改變了動搖不定的態度,英國的局面變得愈加困窘。但就在1780年,當人們都以為戰爭勝負已定時,美國南部殖民地革命事業出現了接近毀滅的局面。
那個夏天,上任兩年的北美英軍司令亨利·柯林頓遵照倫敦的旨意,實行北守南進的戰略方式,放棄了在紐約方面發動攻勢的一切企圖,並撤離費城。同時在北線實行戰略收縮,以紐約為中心進行固守;併力圖搶在法國援軍到達北美之前,占領美國南部地區,以充分利用南部親英派人數眾多、勢力強大等有利條件,與法美聯軍對抗。這片區域被稱為“柔軟的腹部”,靠近英屬西印度群島,利於英軍海上支援。
1780年5月,一支一萬人的英國軍隊奔赴了查爾斯頓前線,並巧妙地運用戰術困住了南方的美國野戰軍。時長6個星期的圍攻,造成了美軍在獨立戰爭中一次最大的失敗,班傑明·林肯將軍及其部下的5000餘人被俘。南方許多人開始重新效忠英國。
5月底,南卡羅來納的最後一支有組織的抗英武裝力量,也在韋克斯豪斯被親英派部隊所擊敗,戰鬥呈現一邊倒局面,英軍僅僅傷亡17人,而美軍死亡113人,受傷150人左右。據說戰鬥中英軍無視美軍投降的白旗,肆意殺傷美軍,從而引發如此慘劇。因此這場戰鬥又被稱為“韋克斯豪斯屠殺”。
在一片勝利聲中,柯林頓得意洋洋地報告說,他已經“平定了南卡羅來納的叛亂”,斷定南方戰場勝利局勢已定,於是北返紐約,留下康沃利斯勳爵鎮守查爾斯頓。
這一天,從南卡羅來納州來了一支吃了敗仗的隊伍,他們有老有少,有黑人也有白人,衣衫襤褸,為頭的那位,長著一個突兀的鷹鉤鼻子,臉龐上稜角分明,他就是弗朗西斯·馬里恩中校,他骨瘦如柴、其貌不揚,因為腳上受了傷,他甚至是在僕人的幫助下才從馬背上翻身下來。這與傳聞中那個“當聽到他的名字,英國士兵都會不自覺顫抖”的中校完全不一樣。
但此後不久,馬里恩和他的追隨者又騎馬回到了北卡羅來納州。在未來13個月,他證明了自己是非主流游擊戰的高手。

沼澤中的“狐狸”

就在馬里恩短暫停留於蓋茨的陣營期間,他的故鄉南卡羅來納州東部的威廉斯堡區的居民正在奮起抗擊英國人的進攻,他們傳送給馬里恩一條訊息,希望他能夠回去指揮。他欣然接受,因為他曾是南卡羅來納州的省代表大會的代表,在此前,他也擔任過南卡羅來納州的第二屆大陸團上尉連長。那時,他嚴肅軍紀,頗得名望。
早在獨立戰爭爆發的第一年,他就參加在南卡羅來納州和喬治亞州的最重大戰役。1776年6月28日,他指揮著大陸團,依靠一個未完成的防禦工事守衛住了查爾斯頓港的入口,並擊退了9艘英國軍艦的攻擊。但3年後,因為指揮不當,他錯失機會,被英國人的軍隊擊潰。這一次,他要捲土重來了。
在卡羅來納州,遍布流速慢、水沙多的河流和滿是黑水沼澤的地區,這對馬里恩非常有利,因為他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這個老兵,年近50歲,但身處窪地中就像夜行動物,機警而靈活,白天,他讓隊伍安全地待在黑暗之處或沼澤中的家裡。當天黑以後敵人在宿營地休息時,他就帶領手下人騎上馬奇襲敵人。天亮時,他們即刻撤退,只留下一片混亂。無論冬夏,游擊隊員們都風餐露宿,餓了就吃田鼠和紅薯,渴了就喝沼澤水,活動方式就像一群亡命之徒。由於彈藥匱乏,在許多次戰鬥中每個游擊隊員經常只有不超過3發的子彈。
在一個炎熱的夏夜,馬里恩率領16名騎兵從黑暗靜寂的濕地出發,襲擊了一隊押送160名美國俘虜的英軍士兵。在這場短暫的戰鬥中,24名英軍被擊斃,被俘的美國人被釋放。很快,馬里恩和他的隊伍又消失在黑夜中——“沼澤之狐”一戰成名。
這就是馬里恩的作戰方式,也是一段開場的序曲。這種方式很快使英軍暈頭轉向。他們極度憤怒,卻連對手的影子都沒看到。

領兵最少的準將

為了對付南方分散的反抗活動,坐鎮紐約的柯林頓將英軍在北美的兩個騎兵團,即第16和第17騎兵團都調給了康沃利斯。
查爾斯·康沃利斯的確令人放心。可以說,他是整個戰爭期間,英國派往北美的最優秀的將軍,他所率領的部隊也非同一般,他們自始至終都是一支輕裝步兵部隊,適於快速運動和疏散作戰。新加入的第16和第17騎兵團被合編成“女王騎兵部隊”,會同親英派中的騎兵隊以及英軍一些步兵團中的騎兵連,對南方的革命者展開了反游擊戰。但在較量中,面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馬里恩游擊隊,英軍卻常常白費力氣,毫無收穫。
康沃利斯麾下的指揮官塔爾頓上校和詹姆士·威姆斯少校,對馬里恩的追逐幾乎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急欲除之而後快。他們四處收集有關馬里恩蹤跡的報導和流言,但他們從來沒有抓到他。
馬里恩無法阻止密探向敵軍報告他的行蹤,但是每次當英軍到達他的宿營地時,他總是早已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有一次,英軍派騎兵出堡壘去抓他,當他們返回時,發現馬里恩偷襲了堡壘,並付之一炬,將它燒成了平地。
最終,馬里恩將基地建設在了皮迪河上的斯諾島上,而他自己的宿營地在島嶼上一座高高的、被灌木覆蓋的沙石山脊上,這條山脊貫穿著整個斯諾島。它的後面是廣闊的沼澤和窪地,邊上到處都是野生的帶刺的荊棘和甘蔗,這些成了他的可靠屏障。
一位年輕的英國軍官曾有幸得到了一個機會前往島上,參加一次戰俘交換活動,他看到了馬里恩隊伍卓爾不凡的性格和高昂的士氣:儘管他們衣衫襤褸,物資也明顯很匱乏,甚至他們的領導人身材矮小、外觀謙遜。他邀請人們分享了他的晚餐:隨地火烤的紅薯。
馬里恩一直在這裡休養,並等待時機,直到1780年10月,原本兵丁稀少的馬里恩游擊隊強大起來了。馬里恩決定開展另一次閃電突襲。這一回,他帶領著150人,奔襲40英里,越過3條河流,為英國人帶來了巨大震撼:在10月25日午夜偷襲敵人的陣營。大多數英國士兵逃入了附近的沼澤,馬里恩的隊伍檢獲80支新的步槍和同等數量的馬匹和鞍。
這次突襲讓馬里恩頗為得意,但實際上,歷史中讓人銘記的是他在此半個月前的戰果:1780年10月7日,他會合了“山里人快槍手”、“維吉尼亞民兵”等5支邊遠地區的民兵武裝,與派屈克·弗格森上校指揮的1100名親英派來復槍手交戰於王山,結果革命派取得了輝煌勝利:親英派全軍覆沒,身為神槍手的佛格森上校也被狙擊手射殺。在此以前,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差一點就死在佛格森的槍下。這場戰鬥引人注目之處在於,交戰是在美國人之間進行的。馬里恩自己也沒有料到,因為親英分子的失利,“王山之戰”的結局令康沃利斯放棄了對北卡羅來納的入侵。美國歷史學家對此有如下評價:“其影響之大,怎樣估計也不算過分”。
那一年除夕,馬里恩的部隊用一種古老的、盛行於鄉下的方式盡情地狂歡:他們瘦削矮小的指揮官被任命為準將。一些有著同樣軍銜的人指揮的作戰戰線可能要比馬里恩綿長,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歷史上還沒有哪位準將指揮的士兵比他更少。他多次擊敗了數量更大、裝備更好的部隊,使他成為歷史上最出色的游擊隊領導人之一。

小游擊隊也有大作為

1781年早春,大陸軍新任南方美軍司令納撒內爾·格林將軍率領一支人數僅是康沃利斯的1/3的軍隊進駐卡羅來納。他找到當地游擊隊,要他們幫他偵察和窺探敵情。但這個美國將軍只相信正規部隊,不相信游擊隊能有什麼大作為。
與此同時,英軍再次下決心要把馬里恩趕出南卡羅來納的窪地。他們已被這個難以形容的矮小軍官耍弄得疲憊不堪。敵軍派出騎兵搜尋整個鄉下,緊緊追蹤著這個善於躲避的叛軍首領和他的隊伍。
此時,這隻“沼澤狐狸”已經熟練了伏擊英軍的戰術。他偷襲英軍的物資供給車隊,堵塞河上交通,或者燒毀敵軍的儲備倉庫,順便沿著薩姆比特河與約翰·沃森上校率領的英軍展開了一系列小型戰鬥。
他的游擊隊以速度和計謀來彌補自身兵力的不足,緊緊咬住沃森的步兵,令他們白天很少休息,晚上也幾乎沒時間睡覺。沃森上校終於發現,無論自己轉到哪兒,都會發現他的道路已被堵死,且危機四伏。到最後,連自己的坐騎也被隱藏的狙擊手殺死。
到了4月,一大隊英軍占領了沃森要塞。這個要塞建立在斯科特湖邊,原本位於印第安人的土丘上。馬里恩得到了一些增援部隊後就包圍了這座要塞。游擊隊既沒有大炮,也沒有修築掩體的人,但他們很快用砍伐而來的松樹搭成了一座塔,並從上面向下邊的敵人大本營猛烈開火,最後攻陷了這個要塞。
這時,格林將軍才不得不改變了對馬里恩和他的這支游擊隊的看法。這天“沼澤之狐”收到了格林將軍的來信:“沒有人比你更有權力接受公眾的謝意或更應該受到人們的普遍敬佩。”其實格林將軍知道,馬里恩和他的小隊人馬成功地把英軍牽制在南卡羅來納州,牽制了康沃利斯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這意味著,華盛頓贏得了時間重新集結美國軍隊進行一次會戰,同時,更多的法國陸海軍的援兵穿過大西洋到達了美國。“狐狸”困住了獵人。康沃利斯將軍在憤怒和絕望之中決定於1781年春末“退出卡羅來納”。
2000年,在美國電影《愛國者》中,以馬里恩的事跡為基礎創造了班傑明·馬丁這個角色,但是,馬里恩並不見得像影片所描繪的那么有遠見。作為南卡羅來納州的農場奴隸主,因為性格中的殘暴一面,馬里恩的身上仍帶著一絲恐怖主義的色彩。在戰爭結束後,他留在了南卡羅來納州。1795年,他逝世於自己的種植園裡。
摘自《看世界》2011年第24期 作者:馬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