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我國熱帶北緣,區內群峰嵯峨、山弄密集、溪流時隱時現、喀斯特地貌典型。植被為世界上罕見保存最完好的岩溶地區熱帶季雨林。是我國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14個關鍵地區之一,也是林業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選定的40個A級保護區之一。它位於廣西龍州和寧明兩縣境內,是發展生態旅遊的最佳選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所屬地區:廣西崇左市
  • 下轄地區:隴呼、弄崗、隴山
  • 面積:15.4萬畝(或10409.4公頃)
  • 方言:白話、壯語
  • 著名景點:千年梘木王、三村山瞭望台、隴江野外猴場
  • 車牌代碼:桂F
  • 建立時間:1979年
  • 管理機構: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歷史沿革,管理局概況,動物資源,植物資源,保護對象,主要景觀,千年蜆木王,隴江野外猴場,三村山瞭望台,經濟作物,重點保護物種,白頭葉猴,弄崗穗鶥,凹脈金花茶,叉葉蘇鐵,相關科研,景區美食,交通信息,

地理位置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弄崗保護區)位於東經106°42′28″—107°04′54″,北緯22°13′56″—22°39′09″,地處我國西南部、廣西崇左市的龍州和寧明兩縣境內,跨逐卜、武德、上龍、響水、上金、馱龍(寧明)、亭亮(寧明)等七個鄉鎮。保護區呈西北—東南向長條狀地塊,從西端到東端共長33.53km,由隴呼、弄崗、隴山三片組成,總面積15.4萬畝(或10409.4公頃)。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條件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該區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區,一月平均氣溫13.8℃,七月平均氣溫28.1℃,年平均氣溫20.8℃-22.4℃,無霜期為330天以上,江州區更高達364天,降雨量為1088-1799毫米,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大新縣下雷鎮,市區及扶綏、寧明兩縣年平均降雨量在1250毫米以下。春旱災害較為頻繁,八九月份受熱帶風暴影響易發水災。崇左日照充足,年日照量1800小時以上,十分有利於發展亞熱帶作物。

歷史沿革

弄崗保護區1979年5月經廣西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級),1980年經國務院國發(1980)232號文批准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1994年9月根據廣西區人民政府桂政辦函(1992)433號《關於隴瑞、弄崗保護區合併問題的批覆》,隴端保護區(1982年成立,省級)與弄崗保護區合併,成立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北熱帶石灰岩山地常綠季節雨林生態系統及珍稀動物白頭葉猴、黑葉猴和珍稀植物蜆木、金絲李、金花茶等。

管理局概況

弄崗保護區管理機構為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副處級建制的事業單位,由自治區林業局和崇左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作為崇左市林業局的二層機構,由其直接管理人事、行政和經費等工作,業務上歸口自治區林業局。管理局下設三聯、弄崗、民強、響水、上金、隴瑞6個保護站,弄崗、隴瑞兩個林業公安派出所。管理局機關設辦公室、生產技術科。保護區現有職工44人,其中在職32人,退休13人,此外,還聘請臨時護林員38人。有技術人員9人,其中工程師4人,助理工程師3人,技術員2人。管理局駐地設在龍州縣城,離縣城中心3公里,位於南寧至龍州的公路旁,距南寧市232km,距崇左市70km。

動物資源

弄崗保護區生物資源豐富,等級高,是桂西南石灰岩植物薈萃中心、金花茶種質資源分布中心之一,是我國北熱帶蜆木林、肥牛樹林、東京桐林等石灰岩季節雨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基因庫,是我國熱帶北緣岩溶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是我國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14個關鍵地區之一,也是國家林業局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選定的40個A級保護點之一。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植物種類豐富,據統計,有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172種709屬1454種,其中蕨類植物23科40屬91種,裸子植物3科3屬5種被子植物146科666屬1358種。這些植物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有叉葉蘇鐵、石山蘇鐵,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蜆木、桫欏、東京桐、海南風吹楠等8種,屬經濟藥用植物有153科528屬862種。保護區內不乏大樹,其中以直徑達2.99m、樹高48.5m,材積106m3的“蜆木王”為最,其餘胸徑達1.0m以的人面果、大葉山楝、肥牛樹、金絲李等也經常能見到。由於植被得到較好的保護,保護區內木材蓄積量從1979年綜合考察時的12萬m3,增加到現在的近59.25萬m3。有林面積10285.2hm2,森林覆蓋率達98.8%,是我區覆蓋率最大的保護區之一。
由於當地政府的支持,保護區早在1990年前劃清四至界限,並於90年6月取得國有林權證書。保護區土地全屬國有,一直以來沒有被征占現象,無山林糾紛和採石挖礦現象,也無病蟲害和火災發生,動植物得以穩步保持。

保護對象

根據綜考報告,保護區有野生動物22目57科139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有白頭葉猴、黑葉猴、熊猴、雲豹、蟒蛇、林麝等六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有獼猴、黑熊、穿山甲、大靈貓等21種;此外,在學術、經濟上有一定價值的北熱帶代表動物有樹鼯、果蝠、紅頭咬鵑等;藥用動物有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等;肉用動物有果子狸、野豬等;毛皮動物有豹貓、鼯獾、黃鼠狼等。在這些動物中,獸類有7目20科34種,鳥類有11目27科74種,爬行類有3目7科23種,兩棲類有1目5科8種。保護區有豐富的昆蟲資源,據綜考統計,數目達14目101科565種之多,昆蟲中以蝶類最為豐富,達到201種。
保護區內植物種類豐富,據統計,有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172種709屬1454種,其中蕨類植物23科40屬91種,裸子植物3科3屬5種被子植物146科666屬1358種。這些植物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有叉葉蘇鐵、石山蘇鐵,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蜆木、桫欏、東京桐、海南風吹楠等8種,屬經濟藥用植物有153科528屬862種。保護區內不乏大樹,其中以直徑達2.99m、樹高48.5m,材積106m3的“蜆木王”為最,其餘胸徑達1.0m以的人面果、大葉山楝、肥牛樹、金絲李等也經常能見到。

主要景觀

千年蜆木王

蜆木是國家一級珍貴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北熱帶原生性的石灰岩季節性雨林的建群種之一,是熱帶石灰岩的特有植物,有較重要的研究價值。蜆木王位於弄崗保護區隴呼片的實驗區,龍州縣武德鄉武德村隴呼屯旁,距離龍州縣城約35公里,有簡易公路直達,胸徑2.99米,樹高48.5米,單株材積106立方米,樹齡達2000多年。

隴江野外猴場

隴江野外猴場位於弄崗保護區弄崗片實驗區,距離龍州縣約20公里,龍州至逐卜鄉公路旁。2001年開始,弄崗保護區開始對野生獼猴進行人工招引,招引地點設在隴秀,考慮到交通問題以及今後開展旅遊的需要,2005年遷至現在的隴江。通過人工輔助投食,獼猴種群數量增加很快,數量由原來的1群83隻發展到現在3群310隻,現在在隴江活動的是其中最大的一群,數量達150隻。

三村山瞭望台

三村山瞭望台位於弄崗保護區弄崗片邊緣,離龍州縣城約25公里。三村山海拔628米,瞭望台建與山的頂端,為六菱形2層結構,下層為防火值班室,上層為瞭望觀光台。
從三村山山腳上到山頂有1900米的路程,其中水泥硬化路面1400米,土路500米。登上三村山瞭望台,可以一覽弄崗保護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森林大地貌壯麗景觀。

經濟作物

水果有七百多個品種,以柑橙、荔枝、鳳梨、香蕉、龍眼,沙田柚種植較多,沙田袖是袖類中的優良品種,產量居中國第一位。香蕉、鳳梨產量居全國第二位,荔枝、龍眼居中國第三位。一些經濟作物產品及其製品,在中外市場享有一定的聲譽,如沙田抽、羅漢果暢銷於港澳、歐美等地,鳳梨、荔枝、柑桔等水果。

重點保護物種

白頭葉猴

學名為 Presbytis leucocephalus ,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猴科,葉猴屬。又叫花葉猴、白葉猴、白頭烏猿等,雄獸和雌獸的體形大小差別不甚顯著。外形酷似黑葉猴,分布狹窄,數量稀少,現僅存數百隻,需採取緊急保護措施。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葉猴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猴子。頭是白的,肩也是白的,所以叫做白頭葉猴。身體非常修長,白頭葉猴非常苗條,尾特別長。

弄崗穗鶥

(學名:Stachyris nonggangensis),屬於:動物界 Animalia脊索動物門 Chordata鳥綱 Aves雀形目 Passeriformes畫眉科 Timaliidae 穗鶥屬 Stachyris弄崗穗鶥S.nonggangensis。畫眉科穗鶥屬的一個物種,於2008年被確認為新種[1]。現時僅在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有指數量僅得100頭左右弄崗穗鶥體長約18cm,全身大部分為深褐色,只有臉頰耳後有新月形的白斑,喉部及前胸主色為白但上有黑斑點。飛羽及尾部則為棕色,翼展為68mm,尾長61mm,喙長19mm,跗蹠骨29mm。由現時只有兩頭標本去看,不具有兩性異形,個體差異不大,繁殖羽的變化等亦未有詳細資訊。

凹脈金花茶

英文名:Sunken—veined Camellia ,拉丁名:C. impressinervis H.T.Chang etS.Y. Liang ,科名:山茶科--原種群(Species)屬於:植物界 Plantae,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杜鵑花目 Ericales,山茶科 Theaceae,山茶屬 Camellia,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一5米;樹皮黃褐色至灰褐色;嫩枝皮紅褐色,有白色短粗毛,老枝黃褐色,變無毛。嫩葉暗紫紅色,老葉革質,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9.5一22(一24.5)厘米,寬5一8.5(一1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闊楔形或窄而圓,表面有光澤二背面有柔毛和黑色腺點,側脈9一14對,與中脈及網脈在表面凹下,在背面突起;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5一15毫米,無毛,下面有毛。花通常單生或2朵生。

叉葉蘇鐵

(Cycas micholitzii)又稱龍口蘇鐵、叉葉鳳尾草,蝦爪鐵等。屬於 植物界 Plantae ,蘇鐵門 Cycadophyta ,蘇鐵綱 Cycadopsida ,蘇鐵目 Cycadales ,蘇鐵科 Cycadaceae ,蘇鐵屬 Cycas 主要分布於中國廣西西南部及越南河內的低海拔季雨林下,多為零星分布,現在中國許多地區有栽培。產於雲南東南部河口和金平等縣,廣西及海南(興隆)有分布,越南、寮國也有分布。海拔上限700生長在石灰岩山地的灌叢和草叢中,分布區地處熱帶北部季風區。叉葉蘇鐵樹幹圓柱形,高20~60厘米,徑4~5厘米,基部粗10~12厘米。暗赤色,光滑,無莖頂絨毛;鱗葉三角形,長3.5~5厘米,寬2~4厘米,背面密被灰褐色絨毛;羽葉長1.5~3.5米,甚至可達5米,葉柄長0.6~1.6厘米,基部被柔毛,兩側具12~30對刺,刺長0.3~0.5厘米,羽片22~41對,間距約2~4厘米,1~2(3)次二叉分歧,小羽片邊緣平,有時波狀,長20~41厘米,寬1.2~2.5(3.2)厘米,深綠色,有光澤,先端漸尖,基部不對稱,下側明顯下延,中脈兩面隆起,薄革質至堅紙質,小葉柄長0.2~0.7厘米,或因羽片下延而不明顯。

相關科研

中國鳥類學家在廣西弄崗保護區發現鳥類新種。新種被命名為Stachyrisnonggangensis,中文名為弄崗穗鶥,英文名為NonggangBabbler。這一鮮為人知的鳥類屬於畫眉科穗鶥屬,體長約為18厘米,全身大部深褐色,喉部的黑色斑點和臉頰新月形的白斑是其主要鑑別特徵。棲息在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較好的喀斯特季節性雨林中,性格羞怯,平時常在地面活動,除受驚嚇時,極少飛行。以落葉下面的各種小動物為食。據介紹這種鳥類目前僅分布於弄崗自然保護區及周圍保存較好的森林中,種群數量僅為100多對,生存狀況岌岌可危。
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植物或昆蟲新種相對較為容易,但是發現鳥類新種卻非常困難。有專家做過統計,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世界大約每年發現1個鳥類新種。能在弄崗自然保護區發現鳥類新種,表明我們對弄崗包括整個廣西西南部邊境地區,特別是石灰岩地區的森林調查還遠遠不夠,因此加強這一地區的深入調查顯得尤為必要。同時如何加強這一物種進而促進整個地區的保護也顯得非常重要。

景區美食

粥品:南寧人早餐愛吃粥,粥也有十幾個品種之多,有瘦肉粥、豬紅粥、魚片粥、紅豆粥、皮蛋粥、田雞粥等。特點是香熱鮮美。

交通信息

可乘坐專線旅遊車或汽車和計程車直接到達,專線旅遊車的價格為10元,計程車的價格為50-1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