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產業化

建築產業化

建築產業化是指整個建築產業鏈的產業化,把建築工業化向前端的產品開發、下游的建築材料、建築能源甚至建築產品的銷售延伸,是整個建築行業在產業鏈條內資源的更最佳化配置。如果說建築工業化更強調技術的主導作用,建築產業化則增加了技術與經濟和市場的結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築產業化
  • 含義:整個建築產業鏈的產業化
  • 特點:施工速度快
  • 優勢:節省資源
基本內容,特點,優勢,建築產業化的演變,建築產業化的發展,

基本內容

建築產業化是指運用現代化管理模式,通過標準化的建築設計以及模數化、工廠化的部品生產,實現建築構部件的通用化和現場施工的裝配化、機械化。發展建築產業化是建築生產方式從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型生產的根本轉變,是產業現代化的必然途徑和發展方向。
建築產業化的核心是建築生產工業化,建築生產工業化的本質是:生產標準化,生產過程機械化,建設管理規範化,建設過程集成化,技術生產科研一體化。建築生產工業化在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工業已開發國家已有近50年的發展歷史,其建築工業化的程度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一棟住宅有一半用預製構件組裝完成,預製構件率最高達到80%以上。我國的建築產業化研究起步比較晚,但由於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和市場不成熟,企業不成熟、沒有形成規模,產業集中度不高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成效不太大。

特點

1、設計簡化:當所有的設計標準、手冊、圖集建立起來以後,建築物的設計不再是像現在一樣要對巨觀到微觀的所有細節進行逐一計算、畫圖,而是可以像機械設計一樣儘量選擇標準件滿足功能要求。
2、施工速度快:由於構配件採用工廠預製的方式,建築過程可以同時在現場和工廠展開,絕大部分工作已經在工廠完成,現場安裝的時間很短。尤其是對天氣依賴較大的混凝土施工過程,工廠化預製混凝土構件生產採用快速養護的方法(一般十幾個小時),較現澆方式養護(一般14天以上)時間大大壓縮。國外成熟的經驗表明,預製裝配式建造方式與現場現澆方式相比,節約工期30%以上。
3、施工質量提高:工廠化預製生產的構配件,設備精良、工藝完善、工人熟練、質控容易,施工質量大大提高。例如:一般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尺寸偏差會達到8-10mm,而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偏差在5mm以內。再比如:外牆裝飾瓷磚如果採用現場貼上的方式,粘接強度很難保證,尤其是有外保溫層的時候,耐久性很成問題;而如果採用預製掛板方式,瓷磚通過預製混凝土粘結,強度可比現場貼上方式高9倍,耐久性也大大提高。
4、施工環境改善:由於大部分工作在工廠完成,並且工廠根據現場需要陸續提供構配件,因此現場施工環境大大改善,噪音、垃圾、粉塵等污染大大降低,既保護了工程施工人員,也保護了工地周圍的人員。在施工速度有保障的情況下,夜間搶工的情況完全可以杜絕,減少夜間施工擾民。預製工廠的環保水平自不多言,一定比現場狀況要容易控制。
5、勞動條件改善:在工廠上班的建築工人勞動條件會比現場好很多。由於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提高,建築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勞動條件可以提高。在計畫周密,管理有序的情況下,沒有了搶工的必要,現場建築工人也可以嚴格按照8小時工作,保護了建築工人的合法權益。
6、資源能源節約萬科工業化實驗樓建設過程的統計數據顯示,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工業化方式每平米建築面積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減少47.35%,垃圾減少58.89%,污水減少64.75%。其他統計數據顯示,工業化建造方式比傳統方式減少能耗60%以上,垃圾80%以上,對資源節約的貢獻非常顯著。
7、成本節約:上述優點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在節約成本上。通過大規模、標準化生產,預製構件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再加上建造過程時間、人工、能源的節約,後續質量成本的降低,工業化的建造方式可以比傳統的施工方式節約成本,從而為開發商、客戶和建造公司帶來經濟利益。
8、建築效果豐富:混凝土作為最具可塑性的一種材料,其潛力遠遠沒有被認識。從國外的資料可以看到,利用混凝土色彩、質感、形狀的可塑性,幾乎可以模仿任何其他建築材料的裝飾效果,而其耐久性、防火性優於大部分裝飾材料。
9、抗震性提高:預製裝配式建築由於可以將構件之間的縫隙作為抵消地震能量和容許變位的空間,其實可以比現澆建築具有更好的抗震性,這與一般人的認識恰恰相反。同時採取裝配式結構更便於設定減震、隔震裝置,使建築物的抗震性能提高。
10、可持續性提高:由於質量提高,房屋使用過程的維護成本(防水、保溫、表面老化等)降低;構配件可以一次製造,重複利用;將來拆除的時候工程量也減少。整個生命周期的資源和能源消耗降低,可持續性提高。

優勢

推行建築產業化優點很多,一是節省資源。與傳統建造方式比較,建築產業化可節水60%、節省木材80%、節省其它材料20%、減少垃圾80%、減少能耗70%。二是推動技術創新,提高建築品質。建築產業化的內在要求,可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的大量運用,大大提升建築安全性、舒適性和耐久性,同時可帶動設計、建材、裝飾等50多個關聯產業產品的技術創新。三是集約增效,利於企業“走出去”。建築產業化促進建設標準規範化、流程系統化、技術集成化、部品工業化以及建造集約化,能減少用工50%、縮短工期30%~70%,可顯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點,也為建築業“走出去”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四是促進建築企業轉型升級,走上集約化、可持續發展道路。
從駐足觀望到蹣跚學步,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建築產業化領域邁出關鍵的第一步。瀋陽衛德住宅工業化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2013年度建築工業化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行業關注度增速較大,同比增長67%。

建築產業化的演變

相關概念關係
隨著我國商品市場的繁榮,國家促進住宅產業化的檔案與基礎的建設,“住宅產業化”的名字漸入耳簾,並快速發展。最早“住宅產業化”的提法源於日本,被定義為利用科學技術改造傳統住宅產業,以實現工業化的建造體系為基礎,以建造體系和部品體系的標準化等,以住宅設計、生產、銷售和售後為一個完整產業鏈的產業系統,以節能、環保和資源的循環利用為特色,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提升住宅的質量與品質,最終實現住宅的可持續發展。
其實住宅只是建築產品的一種類型,由於相對於工業建築、公共建築等建築產品,住宅的差異性較大、住宅的建設需求巨大,因此更易標準化,更易規模化。而建築產業化依然強調建築產品全產業鏈,是建築工業化的更高層次的產業鏈整合與最佳化。
衛德住工科技.建築產業化相關概念關係衛德住工科技.建築產業化相關概念關係

建築產業化的發展

俞正聲主持全國政協“建築產業化”座談會
全國政協於2013年11月7日下午在京召開第二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建築產業化”進行協商座談。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會議。俞正聲說,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與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係。通過協商座談會,大家對推進建築產業化在節能節水、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識。要按照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的要求,制訂和完善推進建築產業化的相關政策法規,積極抓好落實。
這是我國建築產業化發展歷程中第一次真正落實到政策層面的推動舉措。同期數據表明“建築工業化”成為了新生熱詞,至此我國建築工業化正式進入2.0時代。
建築產業化是指利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等手段來建造建築,利用信息化等方式來管理建築的一種建築工業化發展趨勢。在已開發國家,建築產業化的比例已經達到60%以上,而我國才剛剛起步,產業化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缺少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撐,不能適應當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要求;現行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也不能適應產業化工作的需要。委員們建議,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標準體系,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創新組織管理模式,真正推動建築產業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