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姓

建姓

中國姓氏,一說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太子建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另一說源於地名,出自三國時期孫吳國都城建業,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清鎮站街鎮河南靈寶陽店鎮西水頭村周口市龍曲鎮小吉店村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姓
  • 外文名:last mame Jian
  • 拼音:jiàn xìng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建道治,建 明,建 國,

基本介紹

建[建,讀音作jiàn(ㄐㄧㄢˋ)]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太子建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楚平王熊棄疾(羋居)有個兒子叫建,史稱太子建。楚平王派大夫伍奢做他的太傅,費無忌做他的少傅。那位費無忌對太子建不忠心,一直想要獻媚楚平王。而太子建尊重奢而嫌惡費無忌,費無忌暗自銜恨。周景王姬貴十八年(楚平王二年,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十五歲,費無忌對楚平王說太子建可以成家了。楚平王便為太子建聘了秦國公主孟嬴為夫人,命費無忌到秦國去迎親。到秦國後,費無忌發現孟嬴貌美,當孟嬴到郢都後,費無忌便勸楚平王自娶,他對楚平王說:“這是個絕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了他,再給太子另外娶個媳婦就行了。”楚平王好色,不管兒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於是,楚平王就先奪子媳,自己娶了孟嬴,另外再給太子建娶了個齊國女子作媳婦。由此,楚平王對費無忌就格外寵信了。費無忌用秦國美女向楚平王獻媚以後,就趁機離開了太子建去侍奉楚平王。但他又擔心自己做的這事太缺德,哪一天楚平王死了,太子建繼位後肯定會殺了自己,便詆毀太子建。太子建的母親是蔡國人,楚平王本來就不寵愛她,再聽了費無忌的讒言後,也就越來越疏遠太子建,後來乾脆派太子建去駐守城父(今湖北襄樊襄城區)。伍子胥為感謝當年漁翁救命之恩,遂罷兵而退,鄭國由此得救。後來鄭獻公論此功,特封漁翁之子為大夫,賜居東城。日後漁翁之子病故,遂葬於溱水東岸沙崗上,史稱漁夫子冢。楚昭王出逃後進入雲楚大澤,不久就遭到強盜的襲擊,楚昭王又逃到了鄖國。當時鄖公的弟弟懷說:“楚平王殺死了我們的父親,我們藉此機會殺死他的兒子,不也是可以的嗎?”而鄖公擔心他的弟弟真去殺死楚昭王,就和楚昭王一起逃到了隨國。吳國大軍趕到,包圍了隨國,並對隨國人說:“在漢水流域的周朝子孫,都被楚國給消滅了。”於是姬姓的隨國人便要殺楚昭王,王子綦趕緊把他藏起來,自己冒充楚昭王來搪塞他們。後來隨國人算了一卦,卦象表明若把楚昭王交給吳軍,就會不吉利,於是謝絕吳國,不交昭王。“漁夫子冢”在鄭、韓故城以東黃水河東岸,即今河南省新鄭市城關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人民路北側,有兩座墓冢東西並排在矗立在荒崗上,西墓冢高約十米,為漁父之墓,東墓冢高約八米,為漁子之墓。兩冢相連周長有一百八十五米左右。
太子建、公子勝的後裔中分衍有公建氏、子建氏,後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建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地名,出自三國時期孫吳國都城建業,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建業,即今江蘇省會南京市。西周時期,建業為吳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時期,勢力範圍在江南地區的吳國,到第十九世吳王壽夢時變得日益強大,曾經聯晉攻楚。
周敬王姬丐(姬匄)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在朝天宮後山設立冶城,鑄造兵器,此處便成為吳國的冶鑄重鎮。吳越之爭以吳國滅亡告終後,周元王姬仁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令大夫范蠡築城以圖消滅楚國,稱霸江淮。范蠡築所築之城是歷史上在建業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後人稱其為“越城”。戰國初年,越國本想征服楚國,結果反被楚國打敗。楚國征服越國後“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設定了江東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遂於周昱王三十六年(周顯王)姬扁(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到了東漢末年,孫權在江東積極擴張勢力,於東漢獻帝劉協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移治金陵,並改金陵為秣陵。東漢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孫權在此築石頭城,改稱建業。吳國名臣張紘以為此地有天子氣,勸孫權定都於此,孫權採納,此為南京建都之始,孫吳國在金陵邑的基礎上大力修城,“用儲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又稱石首城)。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跨水而立,周圍數十里,設有子、羅城二重城,商業繁華,盛況非常。“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這是當時東吳最流行的民謠之一。以建業為中心的長江下游百姓都不願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資,逆流而上供應最初定都於武昌的東吳朝廷;所以孫權雖然於漢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決定建都於“鄂”,將鄂縣改稱為“武昌”,並且於孫吳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在武昌稱帝,但在江東大族的強烈要求下仍舊還都建業。其後主孫皓於孫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又一次執意要遷都武昌,結果也遭到舉國上下強烈的反對,不得不再次還都建業。
“三國爭雄,司馬得利”——到了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司馬懿的裔孫晉武帝司馬炎率晉朝軍隊攻破東吳都城建業,孫吳國滅亡,晉朝終於再次統一了三國以來紛亂的中原地區。孫吳國滅亡後,其原居國都之民有取居邑名稱首字為姓氏者,稱建氏,以念故國,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皇室。河南省靈寶市西水頭村建氏家族有一個傳說,明朝建文帝嫡次子朱文圭,被囚在鳳陽廣安宮,稱為建庶人。其婚配在宣德初或永樂末,其兒子應該婚配在景泰三年。天順釋建庶時外遷,為建姓開基始祖。
建姓在西水頭村占百分之九十以上。靈寶內外的建姓人口均認為其根源在西水頭。然而,古今編寫的《百家姓》、《千家姓》、《辭海》、《辭源》等均沒有建姓記載,甚至信息發達的網路上都搜尋不出建姓的來歷。可見其歷史非久。若要追根溯源,就只能用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的下落謎團說起。
一切要從天順釋建庶說起。天順釋建庶其實牽扯到兩個人,建庶人(朱文圭,建文帝的嫡次子,也是第五子)和見庶人(景泰之子)。在奪門後景泰被囚到死之間的一個月,是李惜兒預產期;景泰得子後被殺。英宗擔心自己百年朝堂有變,未封此子親王;反而是處心積慮的把見庶人上戶口到建庶人家。現實中建姓的嫡傳26世(朱文圭算起),見姓嫡傳23世(從見庶人1457年生算起);如果見庶人算文圭在1458年出生的兒子,那么見比建少了兩代;所以建庶人的婚配在宣德初或者永樂末。景泰3年5月有個關於庶人婚配問題的通行詔書,建庶人的兒子應該在該年婚配。到天順釋放建庶人時,建庶人已有孫子輩,建庶人舉家外遷;這也印證了靈寶建姓為建庶人(朱文圭)次子一系;長支到建庶人的三個孫子下邊就沒紀錄了,兩支分開後沒有相互往來,次子系族譜沒有了長支的訊息。
建庶人與見庶人是兩個人,先前有長輩們說序的到一起。其實序到一起的關係是那個洪武帝為交叉點。但是見姓到2018年才考證出姓氏的起源。

得姓始祖

太子建(熊建)。

遷徙分布

建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今在貴州省有建氏家族約二百三十餘人,主要分布在貴陽市所轄的清鎮市、以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廣順鎮等地。在河南省有建氏家族約5000餘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靈寶市陽店鎮西水頭村周口市龍曲鎮小吉店村等地。

歷史名人

建道治

(公元1938~今),江蘇宿遷人。著名基礎教育家。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馬陵中學工會主席,中學高級教師。他在求學期間就是優秀學生幹部,從教後,歷任教師、校團委副書記、政教處主任、工會主席,兼任黨總支委員和宿遷市教育工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勇挑重擔,竭力為教職工辦實事好事,先人後己,公而忘私。
1987年第一次評高級職稱時,他主動將指標讓給他人;兩次將分到手的新房讓給別的教師,自己仍住面積小的危房;市工會組織職工療養他也主動讓給別人、主持政教處工作時,敢抓善管,校風校紀、校容校貌日新月異,學校連續六年被市公安局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他被評為治保先進個人。任教期間,他教育有方,1983年他主動帶高三怪班,本科錄取人數居年級之首。他圍繞教育教學組織教職工開展“創、樹、獻”主題教育活動,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提高。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多次被宿遷市政府、市宣傳部黨委,淮陰市委組織部和市教育局授予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受到省、市、縣(區)總工會表彰十餘次。

建 明

(公元1953~今),河北懷來人。著名真空技術專家。現任廣東真空設備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委書記。是中國真空學會理事、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廣東質協理事。1971年參加工作,曾任學走、班長、支部書記、主任、副廠長、廠長兼黨委書記。
1978年當選為高要勞動模範,1979年獲全國新長征突擊手,1983年評為全國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現任廣東真空設備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委書記等職。自1986年擔任主要領導以來,銳意改革、勇於創新,領導和參加了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攻關,現有國優、部優產品七項、專利產品四項,省級以上獎勵新產品三十八項。在經營上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發展策略,使一個僅有幾百萬元資產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以真空技術為基礎,以真空機械產品為龍頭,擁有十數個成員廠、六千多萬元資產,年經營超億元的企業集團。經營範圍涉及機械、輕工、化工、食品、建材、投資、貿易等行業,並成為真空機械行業首家股份制企業。

建 國

(公元1954~今),山西榆社人。著名地方企業家。現任山西省電工設備公司總經理。1969年3月參加工作,197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班長、班長,在部隊多次受到連營嘉獎。轉業後歷任太原重型機器廠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部主任、生產計畫科長、分廠長兼黨總支書記。為太重板材矯直機創國讎獲得銀牌、金牌作出了貢獻。
1987年10月在太原市首家大中型企業公開招標中,經三輪公開答辯,一舉中標,出任山西省最大的機械製造廠山西機器廠廠長,對當時山西省企業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