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組

延長組

以灰綠、灰黃綠色、淺肉紅色長石砂岩為主,夾深灰綠色頁岩及煤線的陸相地層。中上部含石油,下部夾黑色油頁岩。含植物等化石。產著名的銅川植物群Tongchuanophyllum-Danaeopsis magnifolia 和延長植物群Danaeopsis fecunda-Bernoullia zeilleri。與下伏二馬營組呈整合接觸,上與延安組瓦窯堡組等均為整合接觸。厚184-206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長組
  • 外文名:Yanchang  group
  • 時代:T2-3
  • 同物異名:胡家村組
  • 又名:延長組
基本信息,命名,層序,岩相,石油勘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延長組
時代:T2-3
同物異名:胡家村組
延長組是鄂爾多斯盆地內中—晚三疊世形成的一套河—湖相岩石地層,是鄂爾多斯盆地內主要含油氣地層之一。對延長組的研究已有近百年,但很多學者在科研和生產中的套用,仍存在意見分歧,有的稱其為延長組,有的稱其為延長群。延長群可劃分為四個岩性組,分別為:瓦窯堡組、永坪組、胡家村組和銅川組,在此基礎上可將延長群做二級和三級劃分。

命名

弗勒爾(Fuller,M.L.)、柯拉坡Clapp,F.G.,1926年命名;王竹泉、潘鐘祥,1933年介紹。
1914~1915年,美國煤油技師F.G.Clapp M.L.Fuller(馬棟臣和王國棟)將鄂爾多斯盆地內中―晚三疊世形成的一套河―湖相沉積物命名為陝西系延長帶,並誤認其為石炭紀的沉積物;1923年王竹泉在該區進行路線地質考察後,由植物化石證明F.G.ClappM.L.Fuller所稱的石炭紀陝西系(延長帶)的時代為下侏羅紀;1934年潘鐘祥考察該區油母頁岩地質時將其一年前所稱永坪組含油層和延長組含油層歸劃為上三疊紀延長層;1933年王竹泉和潘鐘祥在該區進行油田地質考察後首次命名了膚施組含油層、永坪組含油層、延長組含油層;1954年潘鐘祥又將其原稱的上三疊紀延長層界定為上三疊紀延長系延長層;1959年甘克文等將此套地層劃歸為上三疊紀延長統,並進一步地提出5個岩性段;1974年原地質礦產部第三石油普查大隊將該套地層命名為延長組,並沿用了甘克文等提出的5個岩性段[7]。至此,延長組問世。

層序

長1,0~240米  暗色泥岩、泥質粉砂岩、粉細砂岩不等厚互層 ,夾碳質泥岩及煤線。長2, 120~150米 灰綠色、淺灰色細砂岩夾暗色泥岩。長3, 90~110米 淺灰、灰褐色細砂岩夾暗色泥岩。長4+5 , 80~100米 淺灰色粉細砂岩與暗色泥岩互層。長6, 120~150米  褐灰色塊狀細砂岩夾灰黑色泥岩 ,泥質粉砂岩、粉細砂岩互層夾薄層凝灰岩。長7 , 80~100米 暗色泥岩、碳質泥岩、油頁岩夾薄層粉細砂岩。長8, 70~85米 暗色泥岩、砂質泥岩夾灰色粉細砂岩。長9 , 90~120米 暗色泥岩、頁岩夾灰色粉細砂岩。長10 280~350米 灰色厚層塊狀中細砂岩、粗砂岩 ,麻斑結構。

岩相

鄂爾多斯盆地是我國典型的克拉通沉積盆地。在經歷了早古生代淺海台地和晚古生代的近海湖盆發育之後 ,至中生代進入了內陸湖盆的形成發展階段 ,尤其是晚三疊世延長期 ,是湖盆發展的全盛期 ,湖盆底形呈西陡東緩的箕狀 ,在東北、西南兩大物源控制下 ,形成了以東北河流三角洲、西南扇三角洲為代表的兩大沉積體系 。整個延長期湖盆經歷了發生-發展-消亡階段。使延長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儲、蓋組合。即以底部泥岩及油頁岩為主要生油層,以長8以上三角洲砂體為主要儲集層,以淺湖和沼澤相泥岩為主要蓋層。

石油勘探

隴東地區石油勘探始於上世紀70年代。在早期侏羅系勘探過程中,個別探井鑽遇三疊系下部主力含油層系,揭示了該區延長組含油性,但限於當時的地質認識和工藝技術,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新世紀以來,長慶石油人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開展盆地西南延長組沉積體系、成藏規律等系列研究,開創辮狀河三角洲地質理論和淺水三角洲成藏理論。地質認識的突破和勘探技術的進步,使隴東地區石油勘探取得重大進展,相繼發現西峰油田和鎮北油田。2015年通過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儲量年審會評議審查,長慶油田在隴東老區形成環江、西峰、鎮北...億噸級環江整裝大油田的發現,使隴東地區延長組整體勘探再獲重大進展。
長慶油田學莊作業區長慶油田學莊作業區
2014年1月10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陝西延長石油集團以企業為主體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延長組下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論與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