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寺石橋

延慶寺,,坐落於今長凝鎮供銷社院內,建於1966年,五千餘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延慶寺石橋
  • 地理位置:今長凝鎮供銷社院內
簡介,記載,附錄,

簡介

延慶寺相傳為唐朝尉遲敬德督建,坐落於今長凝鎮供銷社院內。經歷朝修葺擴建,規模宏大,香火頗盛。其寺有專文介紹,故此不贅述。
延慶寺石橋,坐落於延慶寺院南,主橋北通灤州,南達樂邑。橋之所在本無河流,何以建橋?經與長凝耆老座談了解並細讀《延慶寺石橋記》,舊事可窺見一斑。
始建、重修延慶寺及延慶寺塔,從寺南就近取土,先後形成三個坑塘。夏秋暴雨肆虐,水匯塘中,塘滿四溢,路面積水,如修橋碑記載:“車輪馬跡,負笈擔囊,往來如織,而低洼積水,陸地成渠,一經夏潦遂成洪瀚,行者苦之。”時任住持亮輝和尚見水阻交通,苦害行旅,影響寺廟香火,遂起利行修橋之念。其拜訪了鎮上名門望族韓家。韓門系漢軍正白旗,家門素封(無官爵封邑富比封君),至韓應舉好行其德,樂善不倦,後人多效。亮輝知韓家輩輩積德行善,便登門與應舉之孫韓建封商討修橋之事。韓公概然應允,首倡義舉,善男信女莫不慷慨解囊,四鄰八村無不鼎力相助,遂成就延慶寺石橋。

記載

延慶寺石橋系相鄰三座,謂“五步三座橋”,東西向兩座,南北向一座,均架於通坑塘的溝渠上,留下了無河架三橋之趣事。所謂“五步三座橋”,即橋與橋之間僅隔五步。此系誇張說法,實際遠於五步。坑塘系東西兩個相鄰且相通,為敘述方便稱為東塘、西塘。西塘又與北塘相鄰且相通。東塘往南有排水溝相連以泄洪澇。東塘之南泄水溝上建東西向橋一座,暫稱A橋;東西塘間建南北向橋一座,為主橋,暫稱B橋;西北塘之間建東西向橋一座,暫稱C橋。從灤州去樂亭需由北向南過B橋,然後左拐向東過A橋,再向東南而往。B橋亦為長凝向南奔畢莊等村必由之路。過C橋向西系長凝奔倴城的大道。
延慶寺石橋,雖單橋規模不大,但工程浩繁,耗資甚巨。其雕梁飾以龍頭,畫屏嵌於護欄,可謂小巧玲瓏,巧奪天工,從清乾隆壬戌(1742年)春至乙丑(1745年)夏,工期三年有餘。為美化環境,使古剎備仙風佛境,從長凝北向西順勢引小青河水入坑塘,形成小形人工湖,移菱植藕,栽樹養花。春風拂面,萬物復甦時,綠草如茵,紅花盛開似仙境;驕陽似火,酷暑盛夏時,柳蔭蔽日,菡萏玉立繞佛台。可謂溪流潺潺迎香客,和風暢暢醉遊人。荷塘月色映千年古剎;湖面橋影宗幾代高僧。嗣後,橋寺互名,名揚京東幾百年。
年深日久,日蝕風剝,古剎漸漸頹廢;水災雨患,乏護少修,石橋下沉,沒於水中。而今,坑塘還在,但乾涸龜裂,昔日風光不再。三座石橋,A、B橋已不知何年何月淹沒地下。1958年、1963年村人挖坑泥曾兩次見到淹於地下的舊橋,距現在坑底約2米多。C橋,即長凝往倴城路過之橋,傾圮較晚。20世紀60年代,石橋還在,仍通行旅,只是木護欄代替了石護欄。70年代初建成現在的獨孔水泥橋,長5米,寬6米。今之水泥橋無醒目之處,或乘車或步行,通衢便利,但已失昔日石橋風韻。

附錄

延慶寺石橋記
蓋聞貝葉①傳經古剎,表莊嚴之象;津梁普渡②行人,沐利濟③之功。從來修寺與造橋皆無量之功德也。州治長寧鎮延慶寺,創自唐朝,迄今千餘年矣。雖隨時補苴④舊規,而日久不無薄蝕⑤,且寺之左側灤樂通衢也。車輪馬跡,負笈⑥擔囊,往來如織,而低洼積水,陸地成渠,一經夏潦遂成洪瀚,行者苦之。住持僧亮輝目擊心傷,不勝嗟嘆,但海水必合眾流,大廈難支一木。踵本鎮⑦檀越建封韓公之門而商焉。公聞之曰:“是善緣也,烏⑧可緩哉?”遂欣然首倡義舉,四方善信,亦莫不慷慨樂施,資用既集,修築可興。於是鳩工庀材⑨,勤勞夙夜。自乾隆壬戌⑩之春至乙丑之夏,石橋落成。俾11乘車者無濡軌12之憂,徒步者免褰裳13之苦。長虹直通南北,險阻倏14化坦途。越癸亥歲15,而佛寺亦告竣矣。大殿、配殿,丹霞炳煥,東廡16、西廡,金碧輝煌。士女心傾,香火雲集。聞之古者17,或布祗園18之地,或舍佛面之金,或獻如來之蓋,種種善跡,昭於千古。今也,既新梵宇,復設橋樑,不誠為我佛憑依萬民永賴哉!然非韓公首倡之,眾善樂施之,亮輝夙夜憂勤而督理之,未易臻此也。用勒諸石,以垂不朽雲。
州人衛 錦19撰文
注釋:
①貝葉:古印度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亦借指佛經。
②普渡:佛教語。謂廣施法力使眾生普遍得到解脫。此指橋樑方便眾行人渡河。
③利濟:救濟;施恩澤。
④苴(jū):作墊解。引申為填、塞。
⑤薄蝕:接近侵蝕腐爛。
⑥笈(jí):書箱。
⑦踵本鎮句:踵(zhǒng),走到。擅,獨自隨意。越,與。全句意思是,獨自走到韓家與韓公建封商量。
⑧烏:疑問代詞。作何解。
⑨鳩工庀(pì)材:鳩,聚集。庀,備具。鳩工庀材,指招聚工匠,籌集材料,做好土木工程興建前的準備工作。
⑩乾隆壬戌:即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乙丑即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11俾(bì):使。
12濡軌:淹沒車軸。
13褰(qiān)裳:撩起衣裳。
14倏(shū):迅速;很快。
15越癸亥歲:越歲,過了一年。癸亥,即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越癸亥歲,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16廡(wū):堂下四周的廊屋。
17古者:古此通“故”。古者,即過去的香客、施主。
18祇(qí)園:“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印度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釋迦牟尼成道後,憍(jiāo)薩羅國的給孤獨長者用大量黃金購置舍衛城南祇陀太子園地,建築精舍,請釋迦說法。祇陀太子也奉獻了園內的樹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後用為佛寺的代稱。
19衛錦:灤州人,清康熙乙酉(1705年)科舉人,曾任昌平州學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