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

一、概況
2018年3月,“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被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財政廳聯合認定為陝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延安大學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由延安大學牽頭,聯合全國知名研究機構、高校以及陝西旅遊集團公司延安分公司等單位組成。協同創新中心辦公室設在延安大學,負責日常管理協調事務,主要從事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資源教育、旅遊利用、傳承保護等領域的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發,探索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的新模式,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旅遊發展、文化產業布局等整體協調規劃,最佳化資源配置。本中心注重科學研究與實踐創新,構建拔尖人才的培養機制;強化績效掛鈎,創建公平高效的動力提升機制;鼓勵人才交流,創建進出有序的自由流動機制;促進互利共贏,構建協同創新主體的合作機制;通過優勢互補,建立持續創新的科研組織模式等。協同創新中心自成立以來,已完成了一些具有標誌性的項目。
二、學術隊伍
延安大學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研究人員57名,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14名,博士22名。中心匯集了中共中央聯繫的高級專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陝西省模範工作者、陝西省“三五”人才、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等一批優秀人才。中心通過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辦法,實現了團隊學緣結構多元化、高層化,成員博士、碩士畢業於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形成了職稱、年齡和學緣結構比較合理的研究團隊。
三、標誌性成果
延安大學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以來,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資源,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科學研究上,充分發揮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的獨特資源優勢,認真凝練研究方向,科學謀劃,產出了一批高質量標誌性研究成果。中心承擔的在研國家級項目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另有教育部項目3項,省級項目2項;在研究成果方面,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理論版、《中共黨史研究》、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表和出版了系列標誌性成果;在科研獲獎方面,榮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人才培養方面,“高等學校紅色文化‘一體兩翼’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榮獲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四、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
1.學術交流
延安大學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積極開展學術活動,打造全國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資源傳承保護研究的學術交流中心。2018年5月24日,為紀念黨中央、毛澤東勝利轉戰陝北70周年,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中心和學校相關單位聯合舉辦了“黨中央、毛澤東轉戰陝北圖文展”;2018年10月13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重要指示精神,中心主辦了“‘三山一坡’精神與改革開放四十年”第三屆“三山一坡”高校聯盟研討會。同時,中心在2018年還完成了中組部委託項目“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圖譜研究”。
2.社會服務
延安大學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結合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的研究,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傳承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形成一批紅色文化品牌,成為有一定影響的延安精神教育基地、諮詢中心和套用中心。團隊在社會宣傳方面,由於有著紮實的理論和歷史基礎,先後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華社、《陝西日報》、陝西電視台、《文匯報》《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晚報》《印度教徒報》《紐約時報》、湘潭電視台、延安電視台、韓國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的採訪。
3.資政育人
延安大學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加強延安精神與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在全校開設《延安精神》公選課程,積極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及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與方法。中心全力打造現有的資政報告《延安鏡鑒》,為構築陝西省“延安精神研究高地”提供高水平研究成果和政策諮詢。此外,中心團隊成員作為延安大學澤東幹部學院、延安市延安幹部培訓學院的主講教師,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領導幹部、高校師生講授《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黨的民眾路線的形成、發展及其當代價值》等課程 ,2018年全年即達300 余場,客群達 10000 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