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傳統建築(鵲巢宮)營造技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廬陵傳統建築(鵲巢宮)營造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鵲巢宮營造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唐宋時期
  • 認證時間:2013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廬陵(贛中)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作為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的一個重要分支,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在布局、結構、構造、裝飾上的共同特點,但又結合地理環境、地域文化,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做法,如天井院式的建築布局、鵲巢宮式屋頂、清水磚的馬頭牆、鎏金木雕裝飾的木構架等等。廬陵至今還留存有數以千計的傳統村落和大量古民居建築。這些傳統古民居的建造工藝精美,頗具地域特色。而廬陵古祠崇德堂便是這些古建築的代表作之一,該古祠主要構建鵲巢宮的營造堪稱雄偉壯觀。

歷史淵源

廬陵首次成為行政建置的名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唐代中期,全國經濟、文化重心南移,處於江南腹地的廬陵地區經濟逐步發展。到了宋代,廬陵成為享譽全國的“江南望郡”。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了廬陵建築的繁榮,始建於南宋時期的白鷺洲書院成為當時文教建築的代表。這時的廬陵名人輩出,居丞相之位的劉沆與周必大。民族英雄文天祥,一代文宗歐陽修、獨創一體的大詩人楊萬里、忠烈名臣胡銓、捨身報國的忠臣楊邦義等偉人光耀中華,擴大了廬陵的對外影響。也帶動了家鄉建設的興盛。書院祠堂、宗廟等建築鱗次櫛比。根植於廬陵文化的傳統建築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明代是廬陵建築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期,隨著明代社會經濟的逐漸復甦,廬陵又繼兩宋之後成為全國文化最發達地區。突出表現是科舉考試大獲豐收,連連奪冠,引得天下矚目。明代廬陵考取一甲前三名共33名。包括12名狀元、11名榜眼、10名探花,占江西近一吉安市吉州區釣源村木構建築中的月梁與木雕半。難怪當時有人讚嘆:“天下文風盡歸廬陵矣!”活躍在政壇的名臣大儒,給家鄉的建設發展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廬陵至今還留存有數以百計的傳統古村落,保留了司馬第、相國府。大夫第、祠堂、書院等大量的高品質的古建築。至於旗桿石、功德牌坊等建築小品更是數不勝數。記錄著廬陵傳統建築技藝發展的輝煌歷史。廬陵傳統建築既是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布局、結構、構造。裝飾上典型地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同時又結合廬陵的地理環境、地域文化,形成了有別於皖、浙、蘇等地區的獨特的贛中建造工藝。如天井院式布局,鵲巢宮式屋頂。清水磚馬頭牆,鎏金木雕裝飾等等。體現出廬陵工匠為滿足地方生活需要在建築形制,空間布局、採光通風、裝修裝飾等方面所做的改進和變通。

基本內容

廬陵傳統營造技藝的起源可追溯到唐宋時期,到明清至為繁盛,至今不僅保留了數以乾計的傳統民居,還保留了大量的宗廟、書院、祠堂等文化類建築。廬陵傳統建築的形制、構造、構件加工工藝以及裝飾做法都保持了地方傳統做法。在古建築修繕,古村落建造中,這些傳統工藝還在廣泛套用。
相關作品:1、泰和縣蜀口村歐陽氏宗祠崇德堂,工藝精美,其門廊又稱鵲巢宮,頂飾繁複。
2、釣源村三連棟14號民居,是村中規模最大的院落式民居建築群,清道光年間所建,房屋結構曲折迂迴,室內裝飾豪華。

主要價值

廬陵傳統古建築群是一座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是閃耀在吉安這塊紅土地上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它的營造技藝更是中華民族一份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措施

在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如今廬陵傳統建築(鵲巢宮)營造技藝的傳承人已和縣裡的非物質文化工作者一道,共同承擔起了保護和傳承這門建築技藝的工作和責任。鵲巢宮的營造技藝,將得以傳承和延續。2014年11月,“廬陵傳統建築(鵲巢宮)營造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