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贈別

廣陵贈別

《廣陵贈別》是唐代詩人李白於開元十四年(726)創作的一首贈別詩。詩中描寫了金陵子弟勸酒相送的情誼,充滿了蓬勃的朝氣。最後兩句以流水的具體形象,比喻抽象的離別之情,耐人尋味,乃此詩的妙處。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詩詞注釋,詩句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廣陵贈別1
玉瓶沽美酒2,數里送君還。
系馬垂楊下3,銜杯大道間。
天邊看淥水4,海上見青山。
興罷各分袂5,何須醉別顏。

注釋譯文

詩詞注釋

  1. 廣陵:今江蘇揚州
  2. 沽:買。
  3. 垂楊:即垂柳。
  4. 淥水:清澈的綠水。
  5. 袂:衣袖;分袂,指離別。

詩句譯文

玉瓶中裝著美酒佳釀,已經送別了數里地,該是返回之時了。把馬系在垂楊下,在大道上飲酒。遠望天邊看到幽幽綠水,遙遠的海上看到隱隱約約的青山。酒興過後就要分別了,你們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離別的悲傷情態。

創作背景

折柳送別與飲酒餞別。折柳送別這一古老的風俗最早見於漢代,漢樂府民歌中就有《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煞行客兒。”到了唐代,折柳送別的習俗十分盛行。長安城東有座灞橋,橋兩邊廣植楊柳。唐朝時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後才分手,並折下橋頭柳枝相贈。
飲酒餞別是一種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蓋面的習俗。這種以酒餞別在唐代達到了高潮,親朋好友欲遠行,置辦酒席,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別。唐詩中常常出現飲酒餞別的場面,酒也就成為別離主題賴以生髮的又一意象。
李白酷愛飲酒,他的詩也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此詩作於開元十四年(726)春,當時李白二十六歲,首次游金陵(今江蘇南京),擬赴廣陵(今江蘇揚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玉瓶沽美酒,數里送君還”寫攜酒送別。唐詩中的離別總是瀰漫著濃濃的酒香,這首詩更是如此,開篇未寫送別先說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著新買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數里,終於到達分別的地點。這兩句好像平平敘述,實際上蘊含了對朋友深厚的情誼:瓶為“玉瓶”,酒為“美酒”,從容器的精緻名貴和酒的香醇清洌可以看出作者對友人的重視。這種感情在第二句更加明確:“數里送君還”,送君數里,可見為了送別朋友走了很長的路,惜別之情見於言外。
頷聯“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緊承上句,寫作者與朋友在長滿垂柳的大路邊下馬停留,臨別再飲上幾杯餞行的酒。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所以送別詩中常見柳色依依。系馬於垂柳之下,舉杯於大道之間,作者通過兩個前後相承的動作,營造出一種開闊暢達的意境,暗示出這並非是一次黯然銷魂的傷情之別。需要提出的是,這兩句語言雖舒緩平易,卻有一種很強的畫面感,垂楊、大道、系馬、舉杯,使讀者眼前浮現出一幅柳陰送別圖,給人以美的享受。
揚州地處內陸,並不靠海,也沒有十分廣闊的水域,所以頸聯“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當是作者與友人談話的內容,而非眼前實景。不管是久別重逢還是即將離別,相知的人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這兩句是對朋友說:此去一行,你將會有許多美好的經歷,可以在遙遠的地方欣賞大海的美景,可以在廣闊的海面上見到縹緲的青山。對美好前景的展望寄寓著對朋友的衷心祝福,不見勉勵之辭而暗含勉勵之意,景色的描述中凝結了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有了頸聯兩句展望美好前景所作的情感鋪墊,最後一聯的豁達結尾也就水到渠成了:“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暢飲美酒、暢談友誼,但終究還是要離別。作者好像在勸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將是豐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點啟程吧,我們不須作小兒女的離別時的傷情之態,甚至餞別的酒也不須喝醉。將這次離別當成一個美好旅程的開始,將來重逢再細敘別後種種……
李白這首詩一改贈別詩傷感憂鬱的常見基調,惜別而不傷別,語言平易自然,意象開闊疏朗,情調昂揚樂觀,顯示出作者豪放灑脫、風調俊爽的豁達性格。

名家點評

《唐詩分類繩尺》:三聯雄健。盛唐口氣,不凡乃爾。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有“詩仙”之美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