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的指導意見

粵府201091號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深刻認識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的重要意義、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企業用工管理、建立健全勞動關係協調處置機制等九項提議,共包括二十九項小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的指導意見
  • 地址:廣東省
  • 國籍:中國
  • 所屬部門:政府
基本信息,詳細內容,

基本信息

粵府[2010]91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當前,我省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轉型步伐加快,傳統發展模式的內在矛盾日益突出,勞動關係領域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切實加強對企業職工的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發展和諧勞動關係,構建和諧廣東,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詳細內容

一、深刻認識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是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許多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發揮了排頭兵作用。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深刻變化,在勞動關係領域,職工的文化素質、價值觀念以及社會需求正發生重大結構性轉變,實現體面勞動和有尊嚴地生活正成為職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取向和集體意識。主動適應這種轉變,是對我省的重大考驗,也是廣東解決矛盾實現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契機。我省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實現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既是促進勞動者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調動職工積極性、增強企業凝聚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既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廣大企業都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主動意識,加快構建以人為本、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
二、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二)全面落實法律法規。企業應依法保障職工的勞動合法權益,全面遵守勞動、安全生產、職業衛生保護、工會組織、婦女權益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契約,嚴格執行工時管理、休息休假、勞動保護、職業病防治、女職工保健和特殊勞動保護等制度。要切實維護職工經濟權益,按時足額支付工資,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要全面保護職工人身權益,規範企業內部保全隊伍建設管理,杜絕打罵、搜身、性騷擾、限制人身自由等損害人格尊嚴的行為。要依法建立企業規章制度,規範用工管理。
(三)加強執法檢查。各地要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加強日常巡查和專項執法檢查,綜合運用約談、責令整改、行政處罰等手段,督促企業清理違反法律法規的規章制度,嚴肅查處惡意欠薪、逃避參加社會保險、不依法足額計算和支付加班工資等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加大法律援助化解勞動糾紛的力度,引導職工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勞動糾紛,降低職工維權成本。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安全監管、公安、司法、工會、婦聯等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切實履行監管職責。
(四)大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各地要組織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通過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政策宣講、專題座談、流動宣傳、印發普法讀本等多種形式,對企業和廣大職工開展法制教育,不斷增強企業和職工的法制意識,形成企業依法管理、職工依法維權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和改進企業用工管理
(五)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企業要切實轉變經營管理觀念,把關懷職工、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為生產經營和用工管理的重要內容;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形成企業關愛職工,與職工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要加強基層管理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實現人性化管理。要充分發揮工商聯以及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的積極作用,引導企業規範管理,提高用工管理水平。
(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各地要及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定期發布工資指導線和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全面實施“工資集體協商三年行動計畫”,積極推行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指導勞動關係雙方依法開展協商工作。企業要把增進職工福利與促進企業發展結合起來,加快建立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和正常增長機制。
(七)推動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企業要建立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機制。按規定推行廠務公開、平等協商、職工代表巡視、職工董事和監事制度,召開民主懇談會、勞資協商會、職工議事會,保障職工對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項享有知情、表達、參與、協商和監督的權利。
四、建立健全勞動關係協調處置機制
(八)完善職工訴求表達機制。各地要暢通職工訴求反映渠道,進一步完善12333、12351等電話諮詢服務系統,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手機簡訊等電子信息平台的作用,廣泛收集職工意見建議,為職工提供諮詢解答服務;企業要建立勞資關係協調互動平台,鼓勵和方便職工理性表達訴求。
(九)健全企業內部調解機制。支持企業依法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選聘職工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提高企業自我協調勞動爭議的能力。引導企業積極參加行業性、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充分發揮行業、區域調解機構在化解勞動爭議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人民調解組織網路,健全行業、專業人民調解組織。
(十)建立勞資糾紛排查預防機制。各地要落實就業失業登記備案制度,開發勞動關係協調員和勞動監察協管員公益性崗位,建立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制度,加快推進勞動保障監察格線化、網路化建設,實現對用人單位的動態監管,及時掌握企業用工和勞動關係狀況,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十一)健全勞動監察和仲裁機制。各地要強化勞動監察體系建設,推動勞動監察執法力量向基層延伸,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加大監察執法力度。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應實際需要的原則,依法設立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加快推進多層次、多元化的勞動爭議調解體系建設,可採取在鄉鎮、街道設立巡迴辦案點和在企業設立集體爭議仲裁庭的方式,就地、就近及時調處勞動爭議。充實基層勞動監察執法和勞動爭議仲裁力量,落實經費,配齊裝備,確保各類勞動保障舉報投訴案件和爭議糾紛得到及時有效處理。
(十二)建立突發性事件介入處置機制。各地要制訂應對勞資矛盾突發事件的應急工作預案,完善政府及時介入處置的程式和具體措施,提高應對勞資糾紛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五、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
(十三)最佳化生產環境。企業要結合生產特點和保護職工健康需要,配置和完善通風、降溫、防塵、防毒、降噪等設施,改善生產環境。新建、擴建、改建生產車間和生產線,要合理設計和布局,符合人性化要求,各項職業衛生和安全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十四)改進企業生產流程。引導企業加強生產技術改造,促進相關技術的深度套用,減輕職工工作強度。合理設定生產流程,科學定崗定額,鼓勵多崗位輪換,減少重複機械操作,緩解職工生理和心理壓力。
(十五)改善職工生活條件。引導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規模,通過自建或租用等方式,為職工提供集體宿舍、夫妻房,配置必要的生活設施,改善職工居住條件。對自行安排居住場所的職工,企業可給予適當補助。要加強餐飲管理,定期開展餐飲衛生檢查、職工評比飯堂等活動,提高職工飲食質量。
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
(十六)依法組建工會組織。企業應依法建立工會組織,最大程度地吸納職工參加工會。完善工會主席和工會委員民主選舉制度。建立健全職業化、社會化工會工作者招聘選用和管理服務制度。深入推進企業“職工之家”建設和會員評議活動,保障會員廣泛參與和監督基層工會活動。
(十七)認真履行工會組織職責。切實發揮企業工會表達職工意見、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作用,代表職工與企業協商,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集體契約,指導幫助職工與企業簽訂勞動契約、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督促企業糾正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對企業拒不改正的,由工會按程式提請當地政府依法處理;依法參與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和開展勞動爭議調解工作,依法及時參與企業突發勞動爭議的處理;協助妥善處理職工群體性事件,及時了解職工訴求,做好職工情緒疏導工作,引導職工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並及時向上級工會反映情況。上級工會和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保護基層工會幹部的合法權益,保障基層工會幹部依法履行職責。
七、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十八)構建新型和諧團隊理念。深化職業道德建設,樹立職業道德先進典型,弘揚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民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風尚,構建誠信、和諧、創新的團隊理念,讓新型的和諧團隊理念成為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共識和自覺行為規範。組織開展以“企業愛職工,職工愛企業”為主題的活動,評選“愛企業優秀職工”和“愛職工優秀廠長(經理)”,推進企業和諧勞動關係建設。以“創建學習型企業,爭當知識型職工”為主題推進班組文化建設,鼓勵職工立足本職崗位,增強團隊協作,推動技術創新。把加強企業班組管理與工會“職工小家”建設結合起來,營造溫馨的工作氛圍,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十九)豐富企業文化生活。各地要有計畫地在工業園區(廠區)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性、民眾性文藝體育活動,在農民工為主的社區(工業園區)建設社區圖書館,建立流動影院陣地,組織企業參與社區文化建設,豐富職工業餘文化生活。鼓勵企業根據用工情況,配備必要的文體設施,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幫助職工調節生活、放鬆身心。
(二十)倡導有情關愛。鼓勵企業建立形式多樣的職工交流和互助平台,開展幫扶活動和各類志願服務,關心幫助困難職工家庭,關愛職工未成年子女成長,弘揚友愛、互助精神,引導職工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積極開展職工心理健康諮詢服務,讓職工切實感受社會和企業的關心、關愛。支持基層和企業計畫生育協會,在企業大力開展“青春健康教育”項目,在青年職工中廣泛普及生殖健康知識。
八、拓展職工發展空間
(二十一)加強職工教育培訓。企業應依法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企業職代會或工會組織要參與確定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使用範圍和使用方式,切實保障職工培訓權利;要組織開展職工入職教育、上崗轉崗、技能提升、思想道德等教育培訓工作,特別是加強農民工“從農民向工人、從農村向城市”轉型的教育培訓,鼓勵農民工參加各類教育培訓。有條件的企業,可與學校等教育培訓機構合作,支持和鼓勵職工參加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
(二十二)完善職工激勵機制。企業要建立多渠道的職工晉升機制,幫助職工合理規劃職業生涯。通過開展技能競賽、崗位練兵等多種形式,發現和選拔人才。健全企業內部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建立完善職工技能水平、工作業績與福利待遇相掛鈎的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職工參與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質量管理,對有貢獻的職工,給予精神、物質獎勵或提職晉級。
九、推進配套社會公共服務
(二十三)積極推進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關於開展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粵府辦[2010]32號)的要求,儘快制定配套政策和實施方案,做好戶籍轉換、土地流轉、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等工作,迅速組織實施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要加大宣傳力度,簡化辦事程式,督促企業積極配合做好農民工入戶相關工作,讓農民工分享改革成果,增強農民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十四)促進職工平等享有公共服務。各地要增加公辦學校資源,逐步將農民工子女納入當地義務教育範圍,鼓勵扶持社會力量舉辦主要招收農民工子女的民辦學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為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條件的農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加快完善醫療保障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方便職工就地就近就醫。為農民工免費提供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警務網路向廠區延伸,在有條件的大型企業設立警務室或派出所,加強廠區內外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二十五)推進社會服務進廠區。有條件的地方,要在規模以上的企業和工業園區建立幼稚園、圖書館(室)、電影院、健身室等文體娛樂設施和場所,建立完善公交、金融、郵政等社會服務網路,為職工提供快捷、便利、優質的服務。
十、切實加強對改善用工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十六)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地要把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落實目標責任制,強化監督檢查,細化工作措施,既依法履行社會公共管理職責,督促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協調勞動關係,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又充分尊重企業自主經營的權利,積極幫助企業提升用工管理水平。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實。
(二十七)切實發揮企業黨團組織作用。各級政府要在當地黨委的領導下,支持不斷擴大企業黨團組織覆蓋面,創新黨團組織工作方式,加強企業黨團組織與所在地各級黨團組織的對接互動。要發揮企業黨團組織作用,切實做好企業管理者和廣大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關心職工合法權益,團結、依靠黨團員和廣大職工,支持和促進企業發展。
(二十八)創建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區。全面推進創建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區工程,開展勞動關係和諧企業評比,對生產文明、關愛職工、尊重勞動表現突出的企業,給予表彰獎勵,引導各類企業加強人文關懷、共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二十九)堅持正面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廣泛深入宣傳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的重要意義以及先進事跡和典型,形成良好社會氛圍。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七月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