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展模式:廣東經濟發展30年(廣東發展模式)

廣東發展模式:廣東經濟發展30年

廣東發展模式一般指本詞條

《廣東發展模式:廣東經濟發展30年》主要內容: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的偉大曆程。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充分發揮了“試驗田”、“視窗”和“示範區”作用。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認真研究總結廣東改革開放的成就和經驗,有助於深化人們對改革開放重要意義的認識,對於全省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廣東發展模式:廣東經濟發展30年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391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人民出版社
  • 作者:舒元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8059961, 978721805996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廣東發展模式:廣東經濟發展30年》由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舒元,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副主席,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儲小平,管理學博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郇,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永章,博士,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地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現祥,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主任,副教授。
蔡榮鑫,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講師。
黃新飛,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國際商學院講師。
才國偉,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講師。
王賢彬,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博士研究生。

圖書目錄

緒言 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崛起
一、廣東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濟績效
二、廣東經濟發展的歷史眼光
(一)逐漸走向一口通商的廣東:公元前221-1840年
(二)多口通商下的廣東經濟趨於停滯:1840-1949年
(三)改革開放前30年,廣東經濟仍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1949-1978年
(四)改革開放30年,廣東迅速崛起:1978年至今

三、經濟體興衰之謎
(一)國家的興衰
(二)廣東的興衰

四、全國視野下的廣東經濟體制變遷
(一)設立經濟特區是我國漸進改革開放的起點
(二)“先行一步”、培育新體制的生長點,廣東進入了試驗期
(三)“空間漸進改革”、全國經濟體制雙軌並存,廣東進入了擴散期
(四)“特區不特了”,全國跨越新舊體制的分水嶺,廣東進入了趨同期
五、全國視野下的廣東改革和發展前瞻3l
六、本書導航

第一部分 改革開放的模式
第一章 經濟特區:中國漸進改革開放的起點
一、引言
二、中國經濟特區的誕生4l
(一)中國的改革開放需要一個突破口
(二)廣東創造性地提出“先行一步”的建議
(三)設立經濟特區本身就是一個試驗

三、經濟特區的試驗
(一)經濟特區的經濟體制改革試驗
(二)經濟特區建設初期的經濟績效
(三)經濟特區建設引發的爭議

四、中央對經濟特區試驗的監管
(一)政策的提供者
(二)過程的糾偏者和成效的鑑定者
(三)經驗的推廣者

五、經濟特區試驗的推廣
(一)中央對特區模式、經驗的推廣
(二)各級地方政府對特區模式、經驗的自發學習
(三)推廣特區模式、經驗對特區的影響

六、理論分析
(一)中國出現了經濟成長市場
(二)特區試驗是在提供公共物品
(三)特區試驗的內在機制
(四)初步的證據
七、我們已知道什麼?還要知道什麼?

第二章 小珠江三角洲:地方積極性
一、引言
二、東莞:吸引外資為核心的增長
(一)鼓勵吸引香港的直接投資的各種行為
(二)構建市一鎮“分權”體系,鼓勵各級政府的創新實踐
(三)建立官員激勵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

三、順德:鄉鎮企業為核心的增長
(一)80年代:政府參股辦企業,投身地方經濟建設
(二)90年代:政府退出市場,改革企業產權制度
(三)21世紀:政府服務企業,打造順德地區品牌
四、南海:六個輪子一起轉
五、中山:以市屬企業為起點的增長

六、理論分析
(一)中央政府:改革開放制度集合的提供者
(二)地方政府:誘致性制度變遷的主體
(三)學習和結合本地實際:制度變遷的路徑與起點
七、小結

第三章 廣州:省會城市的經濟重建
一、引言
二、廣州經濟改革的啟動
(一)放開物價
(二)搞活商品流通環節
(三)開放農貿市場
(四)鼓勵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
三、廣州經濟改革的若干關鍵時期

四、廣州經濟建設30年的成就
(一)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在省內國內經濟地位穩中略升
(二)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重化工業支柱產業作用日益呈現
(三)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第三產業持續發展,並日益發揮主導作用
(四)中心城市地位和功能得到恢復和強化,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五、廣州經濟建設30年的啟示

第二部分 改革開放的推動者
第四章 創業者: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堅力量
一、引言
二、創業的歷史背景
(一)創業離不開歷史
(二)廣東的創業背景

三、黨政創業者:敢為天下先
(一)創業本身就是一場解放思想的活動
(二)創業者需要具備企業家的精神

四、企業創業者:敢飲“頭啖湯”
(一)企業創業者與黨政創業者的關係
(二)“三來一補”、貼牌(OEM)、創牌
(三)在產業集群中創造效益
(四)創業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實事求是

五、個體戶創業者:時勢所迫到造勢英雄
(一)黨政創業者、企業創業者與個體戶的關係
(二)街市中無奈的起步:生存型創業
(三)當成長的歡愉與陣痛集於一身:萬元戶
(四)專業市場中的共舞

第五章 勞動者:農民工和職業經理人
第六章 以開放促發展

第三部分 改革開放的績效與前瞻
第七章 經濟結構變遷
第八章 區域協調發展
第九章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第十章 廣東經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1965年輕工業總產值達到4.72億元(1957年不變價),比1957年增長了80%;全省有60個主要輕工產品保持或趕上全國先進水平。
第三個階段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8年)。由於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都處於無政府狀態,經濟秩序遭到破壞,經濟活動主體的積極性受到抑制,廣東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打擊,國民經濟比例再次嚴重失調。不少工廠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生產紊亂,建設比例失調,流通、分配等領域出現混亂現象。廣東的對外貿易遭受嚴重破壞,出口曾經大幅下降,此後起伏徘徊,發展緩慢。廣東的農業生產也受到第二次嚴重的挫折,各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又被放棄,農村經濟處於徘徊不前的狀態。
在動盪的十年中,廣東並不受全國重視。1960年中蘇分裂以及對越戰爭期間,由於擔心沿海地區受到攻擊,廣東的處境艱難。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所有的投資都集中於偏遠“三線”地區,廣東作為最容易暴露的前沿,不僅得不到投資,而且部分工廠變遷內地,部分搬遷到韶關等地。為突出“三線”建設,廣東工業實行“山、散、洞”戰略,在韶關、梅縣、肇慶等地建立了一批“小三線”廠。這些企業雖然在省內,由於貫徹“三邊”(邊設計、邊施工、邊生產)做法、供應線較長,生產和職工生活均受到極大的影響。
(四)改革開放30年,廣東迅速崛起:1978年至今
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人們產生了改革的渴望,外界的成就促成了改革開放的產生(傅高義,1990)。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體制的弊端暴露無遺。在60年代的困難時期,人們相信制度的優越性,到了1976年,人們不再這樣想了,準備改革。

後記

今天是2008年8月8日,奧運會在中國北京開幕。在這個日子裡寫後記,心中難免會有些不平靜。奧運是中國人的百年夢想,奧委會主席羅格在開幕式致詞時說,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想實現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中國人的夢想顯然不局限於百年奧運,但北京奧運會無疑是向世界展示中國人“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的博覽會。正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積累,才給了中國人在籌備和舉辦北京奧運會中有足夠的寬容、從容與自信。
改革開放30年,對人類歷史而言,彈指一瞬間,但對於進入近代以來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而言,是波瀾壯闊、風雨坎坷重新崛起的30年。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在國際交往中,歷來都是自信與從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歌德堡號”、“南海一號”就是最好的背書。到了19世紀,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朽沒落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蹂躪,中國飽經磨難、歷經滄桑。中國的自信與從容被不斷侵蝕,迷失了方向。為改變受人欺凌、積貧積弱的境遇,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中國人民奮起抗爭、前仆後繼、發憤圖強。從1840年算起,中國人奮鬥了100年,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成立了新中國。1949年lO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世人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序言

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的偉大曆程。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充分發揮了“試驗田”、“視窗”和“示範區”作用。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認真研究總結廣東改革開放的成就和經驗,有助於深化人們對改革開放重要意義的認識,對於全省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一,研究廣東改革開放,要系統總結廣東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成就,進一步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30年來,廣東歷屆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