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畈村

廣東畈村位於湖北省鹹寧市向陽湖鎮,現有黨員128名,黨小組3個,流動黨員12名,其中高中文化程度26名,國中82名,國小12名,文盲8名,女黨員12人,60歲以上25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東畈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湖北省鹹寧市向陽湖鎮
  • 人口:3865人
  • 黨員:128名
  • 黨員:12名
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社會,經濟,文化,交通,

地理環境

版圖面積13.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08畝。

行政區劃

鹹安區向陽湖鎮位於鹹安城郊南一零七國道旁,共有25個村民小組、3865人,932戶,黨員130人。廣東畈村區位優越,交通便捷,107國道、京廣鐵路、武廣高速穿境而過,鹹安經濟開發區在該村開發建設。通過建設新農村,該村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的目標,促進了全村經濟發展,連續多年被評為鹹寧市綜合實力十強村、鹹寧市魅力村莊、全省500強明星村、全省農民生活水平200強和全省衛生村灣等榮譽稱號。

社會

廣東畈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村莊整治為切入點,積極開展三清(清理糞堆、垃圾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廁、改灶、改圈);五化:(硬化、淨化、亮化、綠化、美化)村灣整治工程,努力打造新經濟、新生活、新風尚、新村莊、新機制、新農民的新型農村;二是把學習實踐活動與維護社會穩定相結合,制訂並落實了廣東畈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做到矛盾不出村、重大問題無上訪,有力地維護村級穩定。三是把學習實踐活動與為人民服務相結合,我們把學習教育,徵求意見,邊學邊改,推動工作貫穿於活動全過程,作力為民辦好九件事。1、發展溫氏養殖7戶;2、培育油菜育苗基地300畝;3、加快八組新村灣小區建設;4、解決14、15、16、12、13、11組自來水安全飲水工程;5、解決21、22、23組道路硬化;6、維修23、25、24組當家塘;7、興建沼氣池123口;8、完成了1組、9組村灣整治美化、亮化工程;9、開發荒山造林2500畝。

經濟

2013年,,農業總產值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該村經濟結構主要以村辦工業和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一是該村自2005年以來著力打造村級工業園——廣東畈村工業小區,積極引進傳統產業項目16個,如汽車配件、鑄造、印刷、紡織等。截止目前,廣東畈村工業園建設面積500畝,已有規模以上企業4家,年產值達2.43億元,工業項目16個,固定資產2億元,年上交稅收350萬元。
二是該村著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廣東畈村利用區位優勢,在發展特種種植業、養殖業上功夫,積極引導民眾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蔬菜,油菜生產,帶動全村特色產業發展。截止目前,發展苗木500畝,荒山造林2700畝。同時在北洪畈建立了北洪畈秋冬農業開發示範片,其中草莓種植面積30畝,油菜育苗面積270畝,做到四個“示範”。該村養殖業主要以養雞、養豬為主,其中養雞1萬隻以上的大戶有6戶,養豬1000頭以上的大戶有7戶。
三是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近年來,該村利用“三萬”活動和鹹安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的契機,整合部門資源,統籌城鄉發展,使該村新農村建設整體發展邁出一大步。如廣東畈村八組按照“整治村莊環境,建設美麗家園、促進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標準,積極爭取環保等區直有關部門力量,投入200多萬元資金,建成了廣東畈首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廣東畈村九組和一組位處鹹安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範圍內,從2004年開始,這兩個組被徵用土地3000畝,拆遷房屋近500棟。該村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目前,已建成了廣東畈一組和九組還建點,實行道路硬化,環境綠化、亮化,460戶還建戶過上了城市生活。

文化

1、大力發展村辦工業。要通過招商引資,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工業化。廣東畈村要充分發揮開發區輻射帶動作用,主動爭取項目,爭取資金,進一步回響工業崛起戰略的實施,高起點規劃村工業園區:在原廣東畈工業小區後面延伸地段(廣東畈村7、8、12、13組)處新增500畝的工業小區建設用地,主要定位發展機械、建材產業。在這點上,廣東畈村還是做得比較好,目前廣東畈工業小區新區工業規劃正在制定之中,計畫新建一條長約1公里的小區公路,新建4棟總面積為1萬平方米的車間,以此作為工業孵化園吸引機電鑄造企業入駐。但下一步園區建設上第一要在規劃上做好文章,要明確產業定位,要根據自身人力、技術、資源、資金配套能力,交通條件等經濟要素的相互協調能力情況為打造優勢產業定位。其次是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產業項目的規模。開發項目要上規模,儘量擺脫小打小鬧的項目;注意引進龍頭企業,圍繞自己的優勢產業引進項目。第三是引進項目必須考慮可持續發展。現在都在提倡發展綠色經濟,因此,污染重的項目、占地大而產出少的項目可以放棄。決不能僅僅為了產值或GDP而飢不擇食。
2、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廣東畈村山場資源較豐富,要大力發展種植業,引導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區域特色,提高農業效益;鼓勵專業大戶發展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培植苗木蔬菜專業大戶,帶動全村特色產業發展,開荒造林。
3、大膽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發展局面。切實加強村級事務監督管理,把工作的側重點放在完善和落實各項制度上,嚴格村級各項管理制度,促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一些發展項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項,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成立村民議事會,全體村民參加,使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範財務制度,嚴防挪用集體資金,建立議事機制,提出並公開討論村事務,提交村黨支部研究決定。同時,監督村集體資產運營情況。
4、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提高基層幹部的素質。一是大膽嘗試從鎮機關選拔青年優秀人才,到村掛職鍛鍊,同吃同住同勞動,充分發揮他們在知識、觀念、信息、科技和活力上的優勢,影響和推動農村工作。二是注重最佳化班子結構,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最佳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相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三是開展系統性培訓,培訓對象要覆蓋村幹部、村黨員和全體村民,並根據不同對象量身定製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培訓內容要涵蓋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藝技能等,並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培訓主體可邀請黨政領導、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作培訓,地點可在村委會、田間地頭等,增強培訓的吸引力。
5、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區委區政府對農村發展集體經濟應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對農村建設工業小區更應給予扶持,要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臵於農村工作的首位,增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通過紮實有效的抓發展、抓創新,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從根本上改變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的現狀。

交通

近年來,向陽湖鎮廣東畈村經濟發展較快,村民也受益非淺。該村按照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要求,村里除了投入500萬元外,積極爭取上級支農項目資金,修建富民路20多公里,築建當家塘12口,安裝自來水24個組,建設沼氣池120個,大大改善了民眾生活條件。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寧靜舒適的學習環境,該村投資120萬元建教學樓和教職工宿舍樓。投資60萬建村辦公大樓,建立了老年人活動中心,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發放500元養老金;對升入大學的學生,一類獎勵1000元,二類獎勵500元。同時該村還計畫興建村民服務中心,面向民眾提供服務。
談及該村發展經驗時,該村村委會領導深有體會,認為關鍵是要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只有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農村公益事業投入力度才能不斷加大。為此,該村利用城郊優勢,做好土地開發文章,積極籌措資金,不斷搞好道路、通訊、供排水、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村級工業園,實行工業強村,有效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增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