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孟戲

廣昌孟戲

廣昌孟戲,流行於江西省廣昌縣的傳統地方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廣昌孟戲約起源於明末,在廣昌原有三路,現存赤溪曾家孟戲和大路背劉家孟戲,舍溪孟戲已在20世紀60年代自然湮滅。廣昌孟戲以孟姜女哭長城為題材,有兩個民間戲班演唱不同的劇本,不同的唱腔戲曲,劇情都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當地人俗稱“孟戲”。廣昌孟戲作為一種酬神祭祖的宗族戲,有一定的演出習俗。甘竹大路背戲班和赤溪戲班出帥時間分別為正月初一上午和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五任選一日上午。

2006年5月,廣昌孟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昌孟戲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遺類別:傳統戲劇
  • 非遺編號:Ⅳ-14
  • 申報地區:江西省廣昌縣  
歷史淵源,傳說,溯源,文化特徵,音樂結構,語言,樂器表演,演唱形式,演出方式,代表劇目,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傳承現狀,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秦始皇正徽招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築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萬喜良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萬喜良,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像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訊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製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萬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萬喜良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裡。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訊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萬喜良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廣昌孟戲廣昌孟戲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萬喜良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萬喜良;埋葬萬喜良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
廣昌孟戲就以這個傳說作為題材。

溯源

孟戲在廣昌原有三路,現存赤溪曾家孟戲和大路背劉家孟戲,舍溪孟戲已在20世紀60年代自然湮滅。
廣昌孟戲廣昌孟戲
赤溪曾家孟戲被認為是元本,屬兩夜連台本,全劇共64場,需9個小時演完,一個晚上演一本。
大路背劉家孟戲是明傳奇本,始演於明萬曆年間,是3夜連台本,全劇共69場,需11個小時演完,分三個晚上演出。
1981年廣昌盱河戲劇團把大路背的“孟戲”改稱《長城記》,唱高腔和亂彈,使孟戲得以延續。

文化特徵

音樂結構

廣昌孟戲屬曲牌體,以高腔演唱,一唱眾和,多在後句的下半句幫腔,並有"雜白混唱"的特點。曾家孟戲所唱南曲比弋陽腔更古老,並吸收了海鹽腔的成分,字多腔少,以廣昌官話演唱,以鼓、鑼、鈸等打擊樂器伴奏,節奏較快,顯現出簡單、原始的古曲特徵。劉家孟戲主要以海鹽腔演唱,同時參以弋陽腔、青陽腔和徽州腔。
孟戲的音樂結構屬曲牌體,兩路孟戲劇本保留曲牌140餘支。許多唱腔腔句較多,即一字多音。旋律較為平緩,多在中音區迴旋,用本嗓演唱,有時到唱句末尾或加入幫腔時,曲調才突然翻高,用假聲(窄聲)行腔。許多曲牌末句旋律由低到高結束。

語言

廣昌孟戲劇本上標出的曲牌有一百四十餘支,無論語音語調,都融入了江西廣昌地區的方言,曲調會由於演唱者的聲調、掌握程度有細微的變化,形成具有廣昌地方色彩的旋律,從而使曲調與環境結合的渾然天成,表現出只有廣昌地區所擁有的獨特的審美意蘊。廣昌孟戲中有大量方言口語的運用,如“【朱雲飛】韃靼,梅香眼大眉粗腳又長,頭是雞母頭,破鞋穿一支,牙齒混污舊又髒,臉難看,勸你多買胭脂小粉擦在臉上香哄哄”,尖嘴梅香爛肚腸韃靼是廣昌方言中常用的口語,表達壞蛋之意;雞母頭是形容孟姜女頭髮像雞頭一樣又髒又亂,這個曲調用方言口語的方式表達出孟姜女失去夫婿後精神不濟,無心生活的狀態。又如“【鎖南枝】之位兄弟不和順,因此將我趕出門庭,望公公搭救憐兒,願當奴婢報你恩。”公公在江西贛語中是祖孫輩對男性年長者的尊稱,也就是國語里爺爺的意思。孟戲的唱詞中還有大量的口語詞,如,《駐雲飛》萬里長城(咿),躡足遙觀近(咿),身凍餒誰憐憫,囊筪消罄(嗏)。提起淚(咿)盈盈好傷情。萬水千山風霜那個皆歷盡,一度臨風一慘情,一度臨風一慘情(咿)。咿、嗏這種語氣詞作為襯詞在劇本中大量存在,與廣昌的方言俚語相映成趣,使孟戲的唱腔更加豐滿,共同構成了孟戲濃厚的地方色彩,廣昌孟戲這些方言與語氣詞的運用,對於學習使用的表演者來說,易學易懂,也容易讓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地域歸屬感,而對於戲曲來說,人物性格、劇情推進都是通過唱詞來表現的,這樣也最為生活、生動,方言使戲曲與民眾之間的審美產生一種熟悉的美感,拉近了人物情感和觀眾的情感距離,使觀眾更容易被帶入到故事情景中,跟隨主人公的情感完成一次藝術體驗。總之,方言的滲入與口語詞的貫穿,使得廣昌孟戲具有濃厚的民間色彩,更容易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

樂器表演

廣昌孟戲在表演過程中多使用鼓、嗩吶、胡琴、鑼等樂器,這些樂器均為民間樂器,這類樂器的大量使用使廣昌孟戲的質樸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這些樂器節奏簡單,易於操作,使用起來更容易上手,表現的內容也大不相同,相互促進,共同完成戲曲的全部情節的起承轉合。如,鑼鼓單獨使用時,快速的敲打,能使觀眾的情緒跟著鑼鼓的節奏變得緊張起來,引起,一般用於情節緊張時,突出人物匆忙疾走或處於危機時刻,烘托出一種緊張的情緒和節奏。
笛子和嗩吶伴奏,這兩種樂器都具有高亢、嘹亮的特點,一般用於角色上場前的鋪墊,和敘事的前奏,用音樂與曲調將觀眾事先引入故事的情景中,讓故事的推進顯得更加圓潤。
嗩吶與鑼鼓伴奏,節奏明顯,鏗鏘有力,在廣昌孟戲中多用於表現軍隊行軍打仗時的氣勢。讓人感覺戰場的宏大與戰爭的殘酷。還用於武將人物出場時,能夠顯示出武將的勇猛威武。
還有胡琴和笛子一起伴奏時,旋律簡單,節拍更加自由,多在孟姜女輕鬆愉悅的時候出現,表現孟姜女自在明快的心境,當然也只在戲曲中出現一小部分。

演唱形式

演唱形式為乾唱,無管弦伴奏,拍板為節拍,只以小鑼小鼓過門。曲調沒有固定的調高,大都根據藝人嗓音來唱。演唱以廣昌官話為基礎,也有一些“滾唱”。幫腔腔句較短,一般幫後半句,只有幾板,也有最後一句重句幫腔,幫腔中無鑼鼓伴奏。

演出方式

廣昌孟戲是用高腔演唱孟姜女的戲曲,流傳於甘竹一帶,現存赤溪曾家孟戲和大路背劉家孟戲。孟戲演出作為集宗族祭祀和戲劇祭祀為一體的盛大典禮,每年只在本村演出一次,其中大路背劉家孟戲每年農曆二月初一演出。演出習俗主要是“出帥”和“請神”。“出帥”指在正月的特定時間,用轎椅抬著清源祖師的木雕像和“三元將軍”(蒙恬、王翦、白起)的面具游村或遊街,敲鑼打鼓,吹吹打打,族中男丁全部參加,隊伍經過全村(街)每戶人家,每戶大門口都要擺放香案、燃放鞭炮迎送。“請神”指主事人手捧神本,逐一唱出全國名山大剎(劉家唱廣昌縣境內庵廟裡)的神名和已故藝人師傅姓名,請他們回來看戲。
廣昌孟戲廣昌孟戲

代表劇目

廣昌孟戲原有三路,現存赤溪曾家孟戲全套南戲本《孟姜女送寒衣》和大路背劉家孟戲傳奇戲《長城記》。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廣昌孟戲”已得到我國戲曲、音樂界廣泛認可,被譽為“中國古代戲曲聲腔的活化石”,廣昌孟戲收錄於國家藝術科研重點項目《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音樂集成》。

傳承人物

李安平,男,漢族,1968年4月生,江西省廣昌縣甘竹鎮人。2008年2月,李安平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廣昌縣申報。
曾國林,男,漢族,1955年生。2008年2月,曾國林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廣昌縣申報。

傳承現狀

“文革”後,江西省文化廳和地方文化局對廣昌孟戲高度重視,開展了一系列搶救保護工作。但由於財政緊張,許多規劃和措施無法迅速落到實處,劇種傳人日益老化,後繼乏人,如再不設法挽救,很可能也會像舍溪孟戲那樣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

保護措施

1980年11月,戲曲史專家流沙到甘竹對孟戲深入調查。不久,發表專著《廣昌孟戲遺存的海鹽腔調查》。
1981年10月,在廣昌縣城召開老藝人座談會。會後,老藝人謝梅生將已散失的3本劉家孟戲筆錄出來,全部錄音。
1982年10月,在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西省文化局、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西分會聯合舉行的紀念湯顯祖逝世366周年大會上,廣昌盱河戲劇團整理的孟戲折子戲《畫橋分別》、《姜女送衣》、《滴血認夫》做展覽演出,吁河高腔又一次掀起轟動。期間,召開吁河高腔學術研討會,參加人員大部分是國內有名的戲劇家和戲曲音樂家,還有幾位外國研究者。
1984年7月,廣昌縣吁河戲劇團排練全套3本劉家孟戲。10月,江西省戲曲研究所對其全部錄像。同時錄像的還有孟戲折子戲《畫橋分別》、《姜女送衣》和《滴血認夫》。
1990年12月,完成對曾家孟戲高腔全部唱腔的錄音,由曾家孟戲老藝人曾德祺演唱。至此,對廣昌孟戲的挖掘搶救工作基本完成。

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5年7月,廣昌開展2015民俗文化周系列活動,廣昌孟戲在其中演出。
2016年10月20日晚,使用廣昌孟戲的主要聲腔盱河高腔演出的鄉音版《臨川四夢》在北京大學亮相。
重要著作
1998年10月,《中國戲曲志·江西卷》出版發行,吁河戲在其中占有一定的篇幅。1999年12月,《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西卷》出版發行,盱河戲在其中的篇幅占第二位。因為廣昌孟戲是旰河戲裡頗具特色的劇目,所占份量較重。《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西卷》吁河戲部類以吁河高腔(孟戲高腔)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