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由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編制的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收費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複議、提起行政訴訟和投訴舉報的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並附相關的說明和指標統計表。

一 概 述
  2017年,我委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法律法規和市委、市政府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部署,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8號)《廣州市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省府辦公廳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的通知》(穗府辦函〔2017〕129號)和《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政務公開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穗府辦函〔2017〕236號)等檔案的有關要求,結合我委實際工作,進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協調機制,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全流程推動公開,加大政策解讀公開及政策檔案公開管理力度,強化新聞宣傳及輿論引導作用,以政務網站、微信、微博為信息公開主要平台,利用各大傳統新聞媒體及權威媒體,及時、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開水平並取得明顯成效。
  主要的做法及亮點:
  (一)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協調機制。
  一是印發了《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關於印發貫徹落實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穗科創字〔2017〕183號,以下簡稱《通知》)。參照市的做法,研究健全了我委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設定,成立了以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委領導為副組長,機關各處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委辦公室),負責政務公開日常工作,安排專人抓好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通知》明確了領導小組領導、成員處室的職責分工、工作機制等內容。該領導小組的成立,使全委上下達成共識,齊心協力,政務公開工作進展順利,令社會公眾對科技計畫管理體系及各項政策措施等內容迅速、及時知曉和掌握,切實提高我委政務公開工作水平。
二是建立內部制約的項目管理機制。最佳化項目管理機制,調整內部處室職能定位,實現評審立項、實施管理、驗收監督分段統籌。廣泛徵求專家和公眾意見,規範項目立項決策流程,評審專家隨機抽取,將專家評審結果作為項目立項的唯一依據,取消自由裁量權。在全國率先對科技計畫項目立項、驗收情況和績效評價結果等信息實行全流程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全流程推動公開。
  一是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擴大社會影響力。依託政府公報、委入口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新聞發布會、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公開,同時結合國內、國際各類重大的活動、會議、展會等契機進行宣講、派發科技創新與人才政策簡明宣傳手冊,實現“一體式”的聯動、聯發。在社會公眾熟知的公開渠道方面,2017年在我委入口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發布本單位工作信息共5983條,其中委網站發布的工作動態2186條、微博傳送量為2542條、微信發布量為1255條;共處理委網站上的諮詢1655個、投訴39個、領導信箱郵件79件、依申請公開事項4件、12345熱線諮詢221單。其中,我委入口網站的訪問量達2,568,967人/次,微博、微信等客戶端關注量達98,156人,大大提升廣州市科技創新工作的影響力。在特定宣傳契機方面,藉助2017《財富》全球論壇及《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中國創新大會、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小蠻腰科技大會、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等一系列高層次、高水平會議活動的舉辦,全力宣講、推廣廣州市科技創新各大政策舉措,增強了對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資源的集聚力和吸附力。根據世界權威城市排名機構GaWc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城市體系排名,廣州首次躋身世界一線城市;5次榮登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連續兩年排名《機遇之城》首位。
二是全流程推動公開,打造陽光政務體系。主動公開行政行為內容,按照“頂層設計、流程再造、分權制衡、功能最佳化、權責統一、公開透明”的工作思路,實施科技管理陽光再造工程,在全國率先對科技計畫項目立項、驗收情況和績效評價結果等信息實行全流程公開。在我委入口網站上對科技計畫項目全流程的公開公示,同時在官網和辦公、辦事場所公示法律權責及監督投訴內容、聯繫方式等,地震行政執法檢查情況和結果也按照流程和規定予以公開公示,接受民眾的諮詢和監督。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我委公開公示了198批次科技計畫項目信息,含申報與受理階段公開信息22批次,評審與立項階段公開公示信息79批次,實施與管理階段公開公示15次,驗收與終止階段公開公示27次,專家名單公開信息55批次。及時公開重大行政決策。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要求,會議費支出大幅減少,三公經費支出穩步下降,無超預算或無預算安排支出項目,及時公開我委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行政經費等有關檔案;通過行政職權清理工作,編制並在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網站上公布我委權責清單,其中行政獎勵事項1項、行政確認事項6項、其他職權29項。
  (三)加大政策解讀公開及政策檔案公開管理力度。
  2017年,我委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法律法規和市委、市政府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部署,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不斷最佳化政策解讀工作,以政務網站、微信、微博為信息公開主要平台,利用傳統新聞媒體,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及時解讀政策法規。
  一是依託政府網站、“兩微一端”,及時推送科技創新政策解讀材料。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8號)和《廣州市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省府辦公廳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的通知》(穗府辦函〔2017〕129號)的有關要求,我委制定了《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貫徹落實 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各處室和直屬單位提出了具體工作分工。通過在我委官方網站設定“政策法規”欄目,下設“政策法規檔案”、“政策法規解讀”、“政策法規動態”子欄目,及時轉發國家、省、市關於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及其解讀檔案。通過在官方微信(微信號“廣州創新”)設定“政策解讀”欄目,下設“科技要聞”、“政策法規”、“檔案公告”、“公示信息”等欄目,並通過新浪、騰訊微博等平台,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政策、行業動態、科技項目管理各流程等進行全方面的公開。
  2017年度我委通過微信、微博、委官方網站“政策法規解讀”專欄共公開政策解讀4項,包括《廣州創新標桿百家企業專項政策》解讀、《廣州市科技創新領域簡政放權改革方案》解讀、《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解讀和《廣州市科技創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政策解讀。嘗試增加圖片解讀,把政策條框分解成簡單易懂的圖片或流程圖,全方位解讀新出台政策,方便民眾及企業了解廣州科技創新的政策。組織修訂印發《廣州市科技創新與人才政策簡明手冊(2017版)》(以下簡稱《簡明手冊》)15000冊,增加新出台政策內容,詳細介紹各項科技創新政策,並同步更新委官方網站的電子版《簡明手冊》,擴大政策解讀範圍,宣傳政策要點,確保科技創新政策落到實處。通過政策宣講會、媒體宣傳、深入基層宣講等多種方式,對“1+9”科技創新系列政策進行解讀宣傳。
二是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公開已廢止和宣布失效的檔案清單。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對部門行政規範性檔案及其他檔案進行全面梳理,及時公開政策性檔案的廢止、失效等情況,並在入口網站已發布的原檔案上作出了明確標註。經清理,2017年保留部門規範性檔案13份,修改部門規範性檔案6份,廢止部門規範性檔案4份,宣布失效部門規範性檔案25份。
  (四)強化新聞宣傳及輿論引導作用。
  對外宣傳與政務信息工作堅持以“七個結合”為主線,充分展示廣州科技創新的新亮點、新形象,提高廣州科技創新的顯示度。印發了《2017年市科創委主題宣傳工作方案》,確定了我委全年新聞宣傳工作的重點和方向,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宣傳工作新格局。推動權威媒體連續推出有深度、有高度的系列報導: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科技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香港商報等主流媒體報導超過3000篇,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每日必有科技創新相關報導。市府辦公廳下發的《輿情每日快報》幾乎每期必點讚廣州科技創新。新華社記者採訪形成的《廣州“四化”模式助中小微企業強勢生長》在新華每日電訊刊發。在科技日報社主辦的“銳動源”微信公眾號公布的“國內省市科技政務新媒體榜單”中(目前已公布11期),我委微信公眾號“廣州創新”穩居前十,其中多次進入前三。
二 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本單位2017年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186條,其中:1.組織機構類信息1條;2.部門檔案類(包括規章、規範性檔案等)信息485條;3.動態類信息116條;4.行政職權類信息(包括行政審批、執法等)1條;5.財政預決算信息2條;6.建議提案辦理結果類信息16條;7.其他信息1565條(包括年度報告、辦事指南、專題欄目等)。
  在主動公開信息工作中,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網站公開信息2186條,微博微信公開信息3797條,新聞發布會公開信息3條,新聞媒體公開信息528條。
  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情況:舉辦新聞發布會3次,發布政策解讀稿5篇。
  附表 主動公開情況統計表 單位:條
指標
數量
主動公開信息數
2186
其中:1.組織機構
1
2.部門檔案
485
3.動態類信息
116
4.行政職權類信息
1
5.財政預決算信息
2
6.建議提案辦理結果類信息
16
7.其他信息
1565
三 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本單位2017年共受理信息公開申請4件,其中網上申請4宗,占100%。
  在已經答覆的4件申請中,“同意公開”的2件,占總數的50%,主要涉及公開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名錄、廣州市2011-2015年各區技術契約認定登記數及登記金額總額等信息;“非本機關政府信息”的2件,占總數的50%,主要是因為不屬於本機關公開範圍,已建議申請人分別向市知識產權局、市交委進行申請。
四 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落實情況
  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中,我委牽頭事項共6項:一是依託政府網站、“兩微一端”,及時推送科技創新的政策解讀材料。二是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公開已廢止和宣布失效的檔案清單。三是健全我委政務公開領導體制,主要負責人要聽取政務公開工作匯報,明確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列入工作分工對外公布。四是全面落實“五公開”工作機制,將“五公開”要求納入到公文辦理、會議辦理程式;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建立健全公開內容動態擴展機制,完善主動公開基本目錄。五是依法規範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六是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配合落實政務公開工作。
  我委制定了《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關於印發貫徹落實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委官網上公開,並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所列時間節點進行信息公開。具體落實情況如下:
序號
工作分工
落實情況
1
依託政府網站、“兩微一端”,及時推送科技創新的政策解讀材料。
一是通過在委網站設定“政策法規”欄目, 下設“政策法規檔案”、“政策法規解讀”、“政策法規動態”子欄目,及時轉發了國家、省、市關於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及其解讀檔案。二是通過在委網站“信息公開目錄”中“部門檔案”子欄目,對我委印發的規範性檔案及其他檔案及時公開。三是在官方微信(微信公眾號“廣州創新”)設定“政策解讀”欄目,下設“科技要聞”、“政策法規”、“檔案公告”、“公示信息”等欄目,並通過新浪、騰訊微博等平台,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政策、行業動態、 科技項目管理各流程等全方面公開。
2
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公開已廢止和宣布失效的檔案清單。
嚴格按規定對我委行政規範性檔案及其他檔案進行了全面梳理,及時公開政策性檔案的廢止、失效等情況,並在入口網站已發布的原檔案上作出了明確標註。經清理,2017年保留部門規範性檔案13份,修改部門規範性檔案6份,廢止部門規範性檔案4份,宣布失效部門規範性檔案25份。
3
健全我委政務公開領導體制,主要負責人要聽取政務公開工作匯報,明確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列入工作分工對外公布。
制定了《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關於印發貫徹落實2017 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穗科創字〔2017〕183號)在委官網上公開,並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所列時間節點進行信息公開。參照市的做法,研究健全了我委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設定,成立了以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委領導為副組長,機關各處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委辦公室),負責政務公開日常工作,安排專人抓好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並聽取匯報。
4
全面落實“五公開”工作機制,將“五公開”要求納入到公文辦理、會議辦理程式;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建立健全公開內容動態擴展機制,完善主動公開基本目錄。
一是嚴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等“五公開”納入公文辦理程式及會議辦理程式。在擬制公文時,明確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等屬性,隨公文一併報批。二是起草政府政策性檔案代擬稿時,對公開屬性提出明確建議並說明理由。提交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民生政策措施,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均在決策前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決策依據,廣泛聽取公眾意見。三是建議和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進行。凡是符合公開規定的,通過入口網站“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公開”欄目,實行答覆意見公開。四是嚴格按照有關檔案要求,設定“組織機構”、“部門檔案”、“行政執法”、“辦事指南”、“工作動態”、“財政預決算”、 “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等欄目,並對科技計畫項目管理的各環節,包括:徵集指南建議、申報指南、申報項目、立項信息、 驗收情況等納入委網站中的“科技管理和項目經費”欄目,不斷健全公開的內容動態擴展機制,完善主動公開基本目錄。
5
依法規範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規範行政機關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的意見》(穗府辦〔2013〕25號)要求,嚴格按照法定時限答覆,規範答覆形式,依法依規做好依申請公開的受理、辦理、答覆工作。對公眾申請較為集中的政府信息,可以轉為主動公開的,應當主動公開。
6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配合落實政務公開工作。
一是按照“誰起草、誰解讀”原則,做到政策性檔案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的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以部門名義印發的政策性檔案,報批時應當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一併報委領導審簽。對以市政府或市府辦公廳名義印發的重大政策性檔案,在上報代擬稿時應將經本部門主要負責人審定的政策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一併報送。二是根據市政務辦統一部署,健全完善市政府入口網站及各部門網站政策解讀欄目,豐富解讀回應內容。三是根據市政務辦統一部署,組織落實《2017年省政府入口網站線上訪談工作方案》要求,認真開展現場直播訪談、微博訪談和微視頻訪談。
五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情況
  我委積極推進案件答覆的主動公開,建立和完善入口網站“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專欄,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經審核後可公開的主辦案件辦理結果進行公開。2017年,我委承辦的建議、提案主或獨辦件共25件(其中2件省政協提案為我委主辦的市政府會辦件,不由我委公開),主動公開16件,公開占比約70%。其中市政協主或獨辦件18件,公開14件,公開占比約78%,公開案件情況見圖1;市人大建議主辦件5件,主動公開2件,公開占比40%,公開案件情況見圖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