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島村

廟島村

北長山鄉廟島村位於長島縣南部的廟島北端,村因島而名。東距縣駐地3公里,西與大、小黑山相望,北與北長山為鄰,南與蓬萊市遙遙相對。廟島村北為一狹長岬角,南靠山,東、西兩側臨海。村莊沿海岸呈南北向條狀聚落。現有村民93戶,246人。居民多以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為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廟島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北長山鄉
  • 地理位置:長島縣南部的廟島北端
  • 著名景點:廟島古城遺址
歷史沿革,歷史遺蹟,廟島古城遺址,顯應宮,

歷史沿革

村內以王姓和金姓居多,為清道光年間由青州府遷入建村。廟島自宋代起稱沙門島,為犯人流放地,至清始稱廟島。宋時屬蓬萊縣沙門寨地,元、明屬蓬萊縣沙門社,清道光年間建廟島社。1934年設廟島鄉,1945年設廟島區,1948年為獨立保,1949年設廟島鄉。1958年成立廟島大隊,1962年屬北長山公社。1984年建立行政村,屬北長山鄉,1985年4月建立廟島鄉,2001年3月屬北長山鄉。

歷史遺蹟

廟島古城遺址

位於廟島北部,南北長200米,東西寬90。北城牆保存較好,長90米,寬7米,殘高1~2.1米。西城牆建在海灘與山地交界處,殘牆長63米,最寬處6米,高0.5~2米。東殘牆長100米,寬7米,高0.5~2.5米。南牆現已不存,城牆由夯土層和碎石層相迭而成,建築年代待考。

顯應宮

位於廟島村北部,前後傍山,左右鄰海。宋宣和四年(1122年)建,俗稱娘娘廟、媽祖廟等。明崇禎元年(1628年)擴修成一個具有戲樓、山門、前殿、大殿和後殿等的古建築群。元明時期,廟島成為重要航海驛站,南北往來船隻日多。顯應宮香火甚盛,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媽祖廟。
顯應宮為磚木石結構,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前院由前殿及山門、鐘鼓二樓組成,大琉璃瓦磚砌築。前殿3間,山門3洞,正面嵌“顯應宮”三字,山門外築28級台階,東西兩側各有一涼亭,鐘鼓樓山脊獸吻懸挑。中院由大殿、東西兩廊組成,大殿為廟群中最大的建築物,大屋頂,黑筒瓦,綠琉璃瓦苫蓋,脊瓦壓梢,塑有獸器,檐口斗拱懸挑,飛椽卷檐,內部圓木頂撐,方磚鋪地,為硬山式結構。廟後院由後殿及串廊組成。後殿3間,為歇山式,內有寢宮。戲樓前台上復重檐弓字脊,屋檐起翹,琉璃瓦苫蓋,四周12條龍探首怒視,有凌空欲飛之勢。閣樓斗拱彩繪,檐周圍刻有龍、鳳、鳥、獸、花卉等圖案,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戲樓後台形同古老宮殿,雕樑畫棟,色彩艷麗。
整座建築群“文革”期間全部被毀,1983年就原址重建。今到廟島朝拜媽祖、進香旅遊的人逐年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