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生威

廉生威

廉生威是明代嘉靖年間無極縣知縣郭允禮《官箴》中的經典語句。這句話曾刻為他的“居官座右銘”,為後人所欣賞和仰慕。全文曰: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意思是:官吏不害怕我的嚴厲而是害怕我廉潔,百姓不是對我的才能心服而是對我的公正心服;做人廉潔,那么官吏不敢有所怠慢;處事公正,那么百姓不敢有所欺騙。處事公正就能夠明辨是非,能夠做到秉公辦事,能夠獲取民眾的信任。做人廉潔就能夠形成威力,能夠讓人心服,能夠得到百姓的厚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廉生威
  • 外文名:Lian Shengwei
  • 出處:《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詞語概述,詞語由來,書法作品,啟示,

詞語概述

在西漢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一書中,有句至理名言:“至廉而威”。這不禁讓人想起《清碑·官箴》中的一句話:“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至廉而威”與“廉生威”這兩句話,雖在時間上相隔千年以上,卻是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看得出,古代官吏是把”廉生威”看成為官之道的。當然,對今天領導幹部的廉潔從政,也更有啟示的意義。
古代官吏要什麼“威”?主要兩個方面的威。一是要有威權、威力,這是用來統治人民的。二是要有威信、威望,落個好名聲,其實也是用來統治人民的。為了一個“威”字,他們除了依賴於權力取得威權、威力以外,自己也感到必須以身正、清廉,來取得威信、威望。所以,一些正直、明理的官吏,就把“廉生威”視為為官之道。

詞語由來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是西安碑林博物館中一塊刻石上的36字《官箴》。這塊刻石為清人顏伯燾所有,1822年,他被任命為陝西延綏道台,於是攜其父所刻《官箴》刻石上任,以示廉潔從政的決心。
據專家考證,這則《官箴》最早出自明代曹端之口。此人一生從事學政,不僅學術造詣高深,而且品行卓異,桃李滿天下。1414年,他的學生郭晟鄉試中試,被授西安府同知,上任前專門去拜別恩師,討教為官之道。曹端對他說:“其公廉乎!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明代山東巡撫年富在此句基礎上進一步創作,撰寫出了上面這則被後世廣為流傳的36字《官箴》。  “公生明,廉生威”,放在政界,這當然是執政為官的至理名言,此時的“威”字,一般解釋為“威信”、“權威”等。若放在軍界、警界呢?愚以為同樣是帶兵打仗的金科玉律,此時的“威”字,應作“威猛”、“威懾”之義。  清道光年間的抗英名將陳化成,雖然身為福建水師提督,卻生活儉樸,在一間很小的普通民房裡一住就是10年,平時很少吃大魚大肉,喝酒時也只是炒一盤花生米而已。他巡閱台灣時,對各地文武官員的“饋送”一概拒收,頗受百姓好評。人們稱他為“廉將”,也有人叫他“憐將”,說他當著大官不去享受,實在可憐。  1840年,陳化成調任江南提督,兩江總督牛鑒得知陳化成生活儉樸,以為他俸祿不夠用,便令軍需處每10日送給他250兩白銀,而陳化成每次都堅決予以拒絕。陳化成深得官兵擁戴,將士一心,對虎視眈眈的英國侵略者形成巨大的威懾,英軍說:“不怕江南百萬兵,只怕江南陳化成。”  1842年,27艘英國軍艦進犯吳淞口,陳化成英勇迎敵,一開戰便將英軍旗艦和第二號戰艦擊傷。英國侵略者事後感嘆:“自從和中國軍隊交手以來,中國人的炮火就數這次最猛烈了。”由於友軍見死不救,總督陣前逃跑,陳化成寡不敵眾,在被炮彈炸傷的情況下,仍手執紅旗指揮戰鬥,最後身中7彈,以身殉國。此次戰鬥共擊毀敵艦8艘,殲滅英國侵略者600餘人,極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氣。  陳化成下葬那天,幾萬名老百姓自發趕來送行,哭聲震天。今天的吳淞口建有陳化成紀念堂,每逢他的生日,人們紛紛前往憑弔,緬懷這位一代“廉將”和偉大的民族英雄。

書法作品

“廉生威”巨幅書法作品亮相北京
北京市西三環中央電視塔下有一處標誌性建築物上,有"廉生威"書法,作者為著名軍旅書法家、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總後勤部政治部丁嘉耕大校,有“首都風景” 之稱。

啟示

在河北省無極縣人大的院內,立有一塊被當地人們稱為“官箴”的石碑。碑的全文是:“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是明嘉靖年間無極縣令郭允禮所書,並將其刻成石碑鑲嵌在縣衙大堂的牆壁上,作為警示自己的居官座右銘。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初的縣衙早已不存在,而那塊“官箴”碑卻留了下來。其“公生明,廉生威”這句警世名言也流傳至今。
官箴碑官箴碑
郭允禮位元組之,山東曲阜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無極知縣。其志向遠大,講求禮儀,治政有方,尤清廉。郭允禮所處的明代中後期,朝政黑暗,特權橫行,法令鬆弛,行政腐敗。史書載:各部尚書年俸銀也“不過152兩”,只靠法定俸銀難以維持官員們的奢華生活,他們就大肆貪污和向下級官員索賄和接受饋贈。“各省總督巡撫饋贈一次可10倍於年俸”。一級有一級的饋贈,一級搜刮一級,排到七品芝麻官便直接搜刮老百姓。郭允禮身為明朝知縣,有感而發,霍然寫下了那份擲地有聲、名傳千古的“官箴”。這位當年的七品芝麻官道出了為官之本莫過於兩點:一是公,二是廉。一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在四百多年前,有如此的感悟,能如此堅守節操,實其注重為官屬難能可貴。讀史可以明智。看過郭允禮的“官箴”,聯想當代反腐倡廉工作,筆者得到兩點啟示。啟示之一:以德養廉,加強思想教育。郭允禮生在孔子家鄉,頗受儒家道德思想薰陶。他認為“廉生威”的意義在於:只要以德養廉,就可以樹立崇高威信;以個人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垂範作用,推動整個官吏階層的廉政建設,達到孟子說的“吾善養吾浩然正氣”。郭允禮能在腐敗盛行的明王朝保持廉潔,修養正身。對於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宗旨的共產黨人和廣大幹部,更應保持無私無畏、公正廉明的浩然正氣,不斷學習,加強自身世界觀的改造。啟示之二:必須進行制度反腐。讀史可知,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曾用王權嚴厲打擊貪污腐敗。他規定:“枉法贓八十貫論絞”,“贓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揎草”。由於他本人及其子孫未能身體力行並將反腐敗進行到底,致使明朝終因腐敗亡國。而我黨現在進行的是制度反腐,它可以克服權力反腐容易產生波動性和不平衡性的弊端。
郭允禮 畫像郭允禮 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