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祖詒

康祖詒

康祖詒(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別名南海,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梁啓超合作戊戌變法,後事敗,出逃。辛亥革命後,康祖詒於1913年回國,定居上海辛家花園,主編《不忍》雜誌,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1927年3月31日去世。

康祖詒是中國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藝術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祖詒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

基本介紹

  • 本名:康祖詒
  • 別稱:康有為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1858年(戊午年)3月19日
  • 去世時間:1927年3月31日
人物生平
1898年光緒皇帝準備召見康有為。但由於反對變法的大臣從中設定障礙未能成功,光緒皇帝下令說,以後康有為如有奏摺,即日呈遞,不得阻攔。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發布《明定國是詔》,宣布實行新政,“變法自強”。五天以後,光緒皇帝正式接見康有為,並賞給六品銜,任“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同時給他以專摺奏事的權力。梁啓超、譚嗣同也都在政府中任了職。這樣康有為和他的同事們總算參與了變法維新的機要。在三個來月的時間裡,他們根據皇帝的授意,發布了不少實行新政的詔書,如設立學堂、提倡一定的言論自由、獎勵發明創造、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等。
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清光緒二十四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維新派康有為、梁啓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
康有為等人以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就能無事不成,其實,光緒皇帝只不過是個空架子,實權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等人手裡。正當康有為等躊躇滿志的時候,反對派發動“戊戌政變”,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光緒皇帝被囚禁,譚嗣同等人被殺,康有為、梁啓超逃往國外。戊戌變法,前後共一百零三天,又稱“百日維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