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應魁

康應魁

康應魁,康百萬家族第十四代傳人,生於乾隆三十八(1773)年,卒於道光庚戌三十(1850)年,乳名老木,字斗方。

基本介紹

  • 本名:康應魁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時間:1773
  • 去世時間:1850
  • 性別:男
康應魁,康百萬家族第十四代傳人,生於乾隆三十八(1773)年,卒於道光庚戌三十(1850)年,乳名老木,字斗方。在世之時,兩次懸掛“良田千頃”金字匾額,首次被老百姓尊稱“康百萬”,是康百萬家族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人物。 當時的康家在中原有良田千頃,在黃河有龐大的船隊,太平船是黃河上最大的裝載貨物的行船。這船可裝糧食二十多萬斤,兩隻大錨,投放時需要三個大漢,兩個人轉動輪車,一人負責投放落點,中艙頂距船底丈把高,艙壁上懸掛著河大王的畫像,像下是條油漆的能照見人影的長條幾和八仙桌子,桌兩邊是太師椅子,兩壁掛著名人字畫。據說康應魁到山東等地去,這便是他的座船。
歷史的痕跡鐫刻在民間記憶中。時至今日,在洛寧縣的洛河邊,還會有人跟你提到康家船。鞏義民間也有順口溜說:“河裡行的康家船,岸上種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馬,棧房裡借的康家錢。”
康應魁一生真正的大手筆是兩件事:一是壟斷陝西布市,二是從官方拿到一份長達10年的軍需品訂單。時逢嘉慶川楚白蓮教大起義,白蓮教橫掃湖北、河南、陝西、四川、甘肅五省,前後歷時9年。清政府為了鎮壓起義軍調動了全國各地的軍隊。軍隊的糧食、裝備等都需要從各省補給,航運船隊如虎添翼,所增加運費給康應魁倉庫平空增加了銀兩。康家船行的船多勢力大,一些單幹船戶,爭著打康家旗號。同時,康家以銀子開路,結交上滿族大員——陝西巡撫勒保,用錢買到了專門供應軍需布料和棉花的供應權。陝西涇陽的黃土地非常適宜種棉花,涇陽的布市雄霸西北諸省。康應魁一次性把涇陽一條長街的布市統統吃下,於是就掌控了一個輻射半箇中國的布匹批發市場。他臨終時還叮囑兒子:“寧舍鞏縣,不失涇陽”。康應魁的《墓志銘》上稱:平生孝慈,勤儉持家,好善樂施,賦性純厚,尤有大過人者本領,識時務。道光戊子八年(1828年)正是他五十五歲精力旺盛,家產雄厚,獨資修築鞏縣聖廟,後適逢祥符、中牟黃河段決堤泛濫成災,樂輸己財修築黃河堤壩。山東、河南河道總督兼兵部侍郎副都御史鐘祥贈匾:“濤平庶安”。道光丙午二十六年、丁未二十七年(1845-1846)河南又鬧饑荒,他出粟賑災,使災民度荒求生。在這次救災中“無力者所不能為,有力者亦不肯為,而公慨然為之。”當時朝廷掌管河道官吏實報詳情,奉旨加康應魁為直隸州分州銜(直隸州通判)。
康應魁75歲生日那年,族人和鄉親來為他祝壽。在寒暄祝賀、酒過三巡之後,康應魁老人一把火當眾燒掉了族人和鄉親欠債的賬目。康應魁的焚券、賑濟再一次在中原大地造成轟動效應。
道光27年,即公元1847年,康應魁75歲高齡時,再次懸掛“良田千頃”金字匾額。加上乾隆38年,即公元1773年,他出生那年清廷贈給他父親康雲從的“良田千頃”匾。兩塊千頃牌猶如旗幟照耀著康家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