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護理技能實訓

康復護理技能實訓

基本介紹

  • 書名:康復護理技能實訓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120頁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徐軍 賈勤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22日
  • 開本:16
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康複評定 (1) 十、關節鬆動術 (45) 第一節 運動功能評定 (1) 十一、神經肌肉促進技術 (46) 一、關節活動度評定 (1) 十二、呼吸訓練 (47) 二、肌力評定 (4) 十三、咳嗽訓練 (48) 三、肌張力 (痙攣 )評定 (6) 十四、體位排痰技術 (49) 四、平衡功能評定 (7) 十五、體位轉換訓練 (49) 五、協調功能評定 (10) 十六、站立訓練 (52) 六、步態分析 (12) 十七、步行訓練 (53) 第二節 心肺功能評定 (13) 第二節 物理因子療法 (55) 一、心功能評定 (13) 一、紅外線療法 (55) 二、肺功能評定 (14) 二、雷射療法 (56) 三、有氧運動能力評定 (15) 三、超音波療法 (56) 第三節 感覺與感知認知功能評定 …(18) 四、磁場療法 (57) 一、感覺功能評定 (18) 五、水浴療法 (57) 二、感知功能評定 (19) 六、濕熱袋敷療法 (58) 三、認知功能評定 (20) 七、冷敷療法 (59) 第四節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第三節 作業訓練 (60)
評定 (21) 一、感知訓練 (60) 一、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21) 二、認知訓練 (62) 二、獨立生活能力評定 (23) 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63) 三、生活質量評定 (24) 四、功能性作業訓練 (66) 第五節 其他康複評定 (28) 五、家務性作業訓練 (67) 一、疼痛評定 (28) 六、就業前作業訓練 (68) 二、言語功能評定 (29) 七、休閒作業訓練 (68) 三、吞咽功能評定 (30) 第四節 言語治療與護理 (69) 四、心理評定 (31) 一、失語症治療與護理 (69) 五、神經肌肉電生理檢查 (34) 二、構音障礙治療與護理 (70) 第二章 康復治療與護理技術 (1) 三、吞咽障礙治療與護理 (71) 第一節 運動訓練法 (1) 第五節 心理療法 (72) 一、關節活動度訓練 (1) 一、支持性心理療法 (72) 二、肌力增強訓練 (38) 二、行為療法 (73) 三、平衡訓練 (40) 三、認知療法 (74) 四、協調訓練 (41) 四、社會技能訓練 (74) 五、牽張訓練 (42) 第六節 康復工程 (75) 六、矯正訓練 (42) 一、假肢使用 (75) 七、有氧訓練 (43) 二、矯形器使用 (76) 八、水中運動 (43) 三、助行器使用 (77) 九、脊柱牽引 (44) 四、自助具使用 (77) 五、輪椅使用 (78) 四、脊髓損傷的康復護理 (95) 第七節 常用康復護理操作技術 (80) 五、外周神經傷病的康復護理 (98) 一、清潔導尿技術 (80) 第三節 骨關節疾病的康復護理 …(100) 二、膀胱控制訓練 (81) 一、截肢後的康復護理 (100) 三、直腸控制訓練 (81) 二、脊柱骨折的康復護理 (102) 第三章 常見傷病的康復護理 (1) 三、四肢骨折的康復護理 (104) 第一節 常見臨床症狀的康復護理 …(1) 四、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康復護理 一、疼痛的康復護理 (1) (105) 二、痙攣的康復護理 (85) 五、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康復護理 三、攣縮的康復護理 (85) (107) 四、壓瘡的康復護理 (86) 六、骨質疏鬆症的康復護理 (109) 五、神經源性膀胱的康復護理 (87) 第四節 內科疾病的康復護理 (110) 六、神經源性直腸的康復護理 (88) 一、冠心病的康復護理 (110) 第二節 神經系統疾病的康復護理 …(89)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護理 一、腦卒中的康復護理 (89) (111) 二、顱腦損傷的康復護理 (93) 三、癌症的康復護理 (112) 三、腦癱的康復護理 (94)

文摘

康複評定


第一節 運動功能評定
一、關節活動度評定
【目的】
1.
確定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的程度。

2.根據測量情況 ,明確關節活動受限的特點 ,區別關節僵硬與關節強直。

3.
為制訂或修改康復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4.
決定是否需要使用夾板和輔助用具。

5.
療效對比。



【準備】
1.準備評定設備
常用設備為通用量角器或電子量角器。指關節活動度、脊柱關節活動度的測量可分別採用指關節測量器、脊柱活動測量器。評定前需要選擇與評定關節部位、大小相匹配的量角器。固定2.。選擇體位 不同關節的關節活動度評定體位不同 ,需根據需要選擇 ,並注意保持體位的

3.
熟悉各關節各功能運動的正常參考值。

4.
準備好專門的關節活動度評定記錄表格。


【實施】
1.充分暴露被評定關節 ,觸診確定骨性標誌 ,由此尋找到關節運動軸心。

2.
將量角器的軸心與所評定關節的運動軸心對齊 ,固定臂與構成關節的近端骨長軸平行 ,移動臂與構成關節的遠端骨長軸平行 (患者有特殊運動障礙時可以適當調整)。程度3.。主動 (或被動 )活動被評定關節 ,同時移動臂隨遠端骨的運動而移動 ,直至關節最大活動

4.
記錄量角器移動臂與固定臂之間的夾角。

5.
根據各關節各功能運動的正常參考值 ,進行評定分析。


【注意事項】
1.
熟悉關節的解剖位 (中立位 )和關節的運動方向。

2.評定時 ,患者須保持正確體位並保持放鬆狀態。

3.
避免在按摩、運動及其他康復治療後立即進行關節活動度評定。



4.
先測量主動關節活動度 ,後測量被動關節活動度 ,分別加以記錄。被動關節活動度測量時動作應柔和 ,速度緩慢、均勻 ,尤其是對伴有疼痛和痙攣的患者不能進行快速的被動活動。

5.患者關節運動應與平常保持一致 ,避免出現錯誤的運動姿勢和代償運動。
【實訓要點】
1.正確選擇所評定關節的量角器。

2.
熟悉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等上肢關節 ,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等下肢關節 ,以及脊柱關節各功能運動的關節活動度正常參考值。

3.
掌握關節活動度評定的標準化實施步驟。

4.
熟悉操作注意事項。




附:人體主要關節活動度的測量與正常參考值 (表 1-1 ~表 1-4)
表1-1 上肢主要關節活動度的測量與正常參考值
量角器放置方法關節功能運動體位正常參考值軸心固定臂移動臂
肩屈曲 .、伸展坐或立位 ,臂置於體側 ,肩峰與腋中線平行與肱骨縱軸平行屈曲 0° ~ 180°肘伸直 .伸展 0° ~ 50°外展坐和站位 ,臂置於體側 ,肩峰與身體中線平行與肱骨縱軸平行 0° ~ 180°肘伸直內、外旋仰臥 ,肩外展 90°,肘鷹嘴與腋中線平行與前臂縱軸平行各 0° ~ 90°屈 90°肘屈曲 .、伸展仰臥或坐或立位 ,臂取肱骨外上髁與肱骨縱軸平行與橈骨縱軸平行 0° ~ 150°解剖位橈尺旋前、旋後坐位 ,上臂置於體側 ,肘尺骨莖突與地面垂直腕關節背面 (測旋前 )各 0° ~ 90°屈 90°,前臂中立位或掌面 (測旋後 )
腕屈曲、伸展坐或站位 ,前臂完全尺骨莖突與前臂縱軸平行與第二掌骨縱軸屈曲 0° ~ 90°
旋前平行伸展 0° ~ 70°
尺、橈側偏或坐位 ,屈肘 ,前臂旋前 ,腕背側中點前臂背側中線第三掌骨縱軸橈偏 0° ~ 25°
外展腕中立位尺偏 0° ~ 55°

.圖 1-1;.圖 1-2


圖 1-1 肩關節屈曲活動度評定

圖 1-2 肘關節屈曲活動度評定
表1-2 手部關節活動度的測量與正常參考值
量角器放置方法關節功能運動體位正常參考值軸心固定臂移動臂
掌指屈曲、伸展坐位 ,腕中立位近節指骨近端與掌骨平行與近指骨平行伸展 0° ~ 20°屈曲 0° ~ 90° (拇指 0° ~ 30°)
指間屈曲、伸展坐位 ,腕中立位遠側指骨近端與近側指骨平行與遠指骨平行近指間為 0° ~ 100°遠指間為 0° ~ 80°
拇指腕掌內收外展坐位 ,腕中立位腕掌關節與示指平行與拇指平行 0° ~ 60°
表1-3 下肢主要關節活動度的測量與正常參考值
量角器放置方法關節功能運動體位正常參考值軸心固定臂移動臂
髖屈曲 .仰臥或側臥 ,對側下肢伸直股骨大轉子與身體縱軸平行與股骨縱軸平行 0° ~ 125°伸展側臥 ,被測下肢在上股骨大轉子與身體縱軸平行與股骨縱軸平行 0° ~ 15°內收、外展 .仰臥髂前上棘左右髂前上棘連髂前上棘至髕骨各 0° ~ 45°線的垂直線中心的連線內旋、外旋仰臥 ,兩小腿於床緣外下垂髕骨下端與地面垂直與脛骨縱軸平行各 0° ~ 45°膝屈曲、伸展俯臥、側臥或坐在椅子邊緣股骨外踝與股骨縱軸平行與脛骨縱軸平行屈曲 0° ~ 150°伸展 0°
踝背屈、跖屈仰臥 ,踝處於中立位腓骨縱軸線與足與腓骨縱軸平行與第五跖骨縱軸背屈 0° ~ 20°外緣交叉處平行跖屈 0° ~ 45°內翻、外翻俯臥 ,足位於床緣外踝後方兩踝中點小腿後縱軸軸心與足跟中點內翻 0° ~ 35°
連線外翻 0° ~ 25°
.圖 1-3;.圖 1-4

圖1-3 髖關節屈曲活動度評定圖 1-4 髖關節外展活動度評定
表1-4 脊柱各節段活動度的測量與正常參考值
量角器放置方法關節功能運動體位正常參考值軸心固定臂移動臂
頸部 前屈、後伸 坐或立位 ,於側方測量 肩峰 平行前額面中心線 頭頂與耳孔連線 前屈 0° ~ 60°後伸 0° ~ 50°
左、右旋 坐或仰臥 ,於頭頂測量 頭頂後方 頭頂中心矢狀面 鼻樑與枕骨結節的連線 各 0° ~ 70°
左、右側屈 坐或立位 ,於後方測量 第 7頸椎棘突 第 7頸椎與第 5腰椎棘突的 頭頂中心與第 7頸椎棘突的 各 0° ~ 50°
連線 連線
胸腰部 前屈、後伸 坐位或立位 第 5腰椎棘突 通過第 5腰椎棘 第 7頸椎與第 5 前屈 0° ~ 45°
突的垂線 腰椎棘突連線 後伸 0° ~ 30°
左、右旋 坐位 ,臀部固定 頭頂部中點 雙側髂棘上緣連線的平行線 雙側肩峰連線的平行線 0° ~ 40°
左、右側屈 坐位或立位 第 5腰椎棘突 兩側髂嵴連線中 第 7頸椎與第 5 各 0° ~ 50°
點的垂線 腰椎棘突連線

二、肌力評定
【目的】
1.
判斷有無肌力低下情況及其範圍和程度。

2.
發現導致肌力低下的可能原因。

3.
提供制訂康復治療、訓練計畫的依據。

4.
評價康復治療、訓練的效果。

【準備】

1.
正確擺放患者的體位及被評定部位的位置。

2.
充分暴露患者的評定部位 ,以便於觀察肌肉收縮與運動情況。

3.開展握力評定時 ,需要準備握力計 ,並保證在評定前指針處於零位。

4.
準備好專門的肌力評定記錄表格。

【實施】

1.
徒手肌力評定


(1)患者被評定肌肉 (或肌群 )處於適當的準備姿勢。
(2)
評定者固定好受試者近端肢體 ,並引導受試者被評定肌肉 (或肌群 )產生最大自主收縮 (或產生正確運動)。

(3)
評定手段包括通過觸摸所測肌肉肌腹、肌腱收縮的感覺 ;觀察所測肌肉主動運動的幅度;對抗自身肢體重力或評定者施加阻力後完成運動的能力。


(4)根據評定標準 (常採用 Lovett分級法 )判斷肌力等級。
附:Lovett分級法評定標準 (表1-5)。
表1-5 Lovett分級法評定標準
級別名稱標準

0 零(zero,0 ) 無可見或可感覺到的肌肉收縮
1 微縮 (trace,T) 可捫及肌肉輕微收縮 ,但無關節活動
2 差(poor,P) 在消除重力姿勢下能作全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
3 可(fair,F) 能抗重力作全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 ,但不能抗阻力
4 良好 (good,G)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運動
5 正常 (normal,N) 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運動

(5)評定依據
1)重力因素
:當肌肉能對抗重力進行全關節活動範圍運動 (垂直運動 )時,定為 3級(圖1-5)。在去除重力情況下能作全關節活動範圍運動 (水平運動 )時,定為 2級。當無法作水平運動時 ,也可用垂直面上達到部分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來替代 ,此時也定為 2級。

2)肌肉
(或肌群 )收縮跡象 :當有輕微收縮但無關節活動時 ,定為 1級。當無收縮跡象時 ,定為 0級。

3)外加阻力
:對肌力在 3級以上的肌肉 (或肌群 )人為施加阻力 ,並根據施加阻力的大小評定 4級和 5級肌力 (圖1-6)。

(6)記錄方法
:根據上述評定方法 ,可將所獲得的肌力按 0 ~5級記錄。


若所測部位存在被動運動受限時 ,應記錄可動範圍的角度 ,然後再記錄該活動範圍時的肌力級別 ,如肘關節被圖 1-5 肩關節屈曲肌力 3級 動運動限制在 90°時,其可動範圍為 0° ~ 90°,評定肌力為 3級時 ,應記錄為 0° ~90° /3級。
若同時存有痙攣 ,可加 “S”標記 ;若存有攣縮 ,可加 “C”標記。深部肌肉 1級和 0級情況有時難以辨別 ,可加用 “?”表示。
2.握力評定
(1)
患者頭部保持中立位 ,所評定的上肢於體側下垂 ,肘關節伸直 ,前臂和腕關節處於中度旋前位。

(2)在保持所評定上肢不擺動的條件下 ,患者儘可能快速、最大努力地抓握握力計。

(3)雙手交替測試
3次,同一手兩次測試之間的時間間隔至少30s。取重複 3次評定的平均值。

(4)
評定指標為減少體重因素對握力的影響 ,一般可採用握力指數指標 [握力指數 =握力 (kg) /體重 (kg) ×100%]。


(5)正常握力一般大於體重的 50% ,即握力指數應大於 50%。
【注意事項】
1.徒手肌力評定注意事項
(1)
注意適用範圍。若上運動神經元疾患 (如腦癱、偏癱等 )等伴有痙攣情況時 ,一般不宜採用徒手肌力評定。

(2)避免在運動後、疲勞時及飽餐後進行。

(3)
應對患者姿勢和軀幹、肢體位置進行標準擺放 (圖 1-7),並對近端關節進行良好固定 ,以防止代償運動及其他干擾因素。

(4)
在評定過程中患者不應出現疼痛感。在全面的肌力檢查中 ,還應考慮避免患者疲勞。


(5)評定者應減少主觀因素 ,保證評定的信度和效度。
2.握力評定注意事項
(1)握力計需要先行校正 ,以保證測試結果的可靠性。
(2)最大用力時 ,易使血壓明顯升高 ,並伴有屏氣使勁。因此 ,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的患者慎用 ,有較嚴重心血管疾病者禁用。

(3)
局部有運動疼痛、關節滑膜腔積液、亞急性或慢性關節損傷時 ,需小心進行。


【實訓要點】
1.重點掌握徒手肌力評定 ,具體要求包括 :
(1)
正確掌握徒手肌力評定的評定標準與評定依據。

(2)
掌握徒手肌力評定的記錄方法。

(3)
掌握握力評定方法和正常參考值。


(4)熟悉肌力評定的注意事項。包括 2.: 熟悉握力評定等常用肌力評定方法 ,具體要求
(1)
握力評定的正確姿勢。

(2)
握力評定指標與正常值。


三、肌張力 (痙攣 )評定
【目的】
1.
提供治療前的基線評定結果。

2.
提供制訂治療方案和選擇治療方法的依據。

3.
評價各種治療的療效。

【準備】

1.室溫保持在22
~24℃。

2.
正確擺放患者的體位及被評定部位的位置。

3.
充分暴露患者的評定部位 ,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