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王

庫車王

庫車王,全稱庫車世襲回部親王,是指清代冊封的歷代庫車回部親王,200年來從鄂對開始的11代維吾爾庫車王公的歷史滄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車王
  • 全  稱:庫車世襲回部親王
簡介,歷代王,第一代庫車王鄂對的人生起伏,第二代庫車王鄂斯滿(鄂對長子),第三代庫車王邁哈默特鄂三(鄂斯滿長子),第四代庫車王邁哈默特鄂對(邁哈默特之子),第五代庫車王伊薩克(邁哈默特鄂對之子),第六代庫車王愛瑪特(伊薩克長子),第七代庫車王阿密特(愛瑪特之子),第八代庫車王瑪木特(阿密特之子),第九代庫車王買買提明(瑪木特之子),第十代庫車王買合甫孜(買買提明之侄),末代庫車王達吾提,

簡介

庫車王,全稱庫車世襲回部親王,是指清代冊封的歷代庫車回部親王,200年來從鄂對開始的11代維吾爾庫車王公的歷史滄桑。
歷代王歷代王
庫車王200年來的歷史滄桑,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從清朝民國到今天,庫車王家族的命運與整個國家民族命運息息相關。庫車王家族的歷史,是新疆與祖國密不可分的歷史縮影;庫車王家族對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貢獻,是不能被忘卻的一段歷史。

歷代王

第一代庫車王鄂對的人生起伏

鄂對,世居庫車的維吾爾族人,繼祖、父之後為阿奇木伯克(首領)。在準噶爾蒙古統治時期,與大、小和卓一同被脅徙伊犁並扣留為人質。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軍平定伊犁,他們得以擺脫準噶爾的控制,表示歸順清朝。大和卓布拉尼敦在清軍的護送下返回南疆,在爭奪統治權的鬥爭中取勝。而留在伊犁的小和卓霍集占則參加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後來也率眾逃回南疆,大、小和卓兄弟成為新的統治者。新疆的和卓家族都自詡為伊斯蘭教創始人默罕默德女兒的後裔,其實都是為了抬高身份的自我標榜。
乾隆帝原想利用大、小和卓的影響去招撫維吾爾民眾,和平統一南疆。大和卓布拉尼敦認識利害,但小和卓霍集占過高估計清軍進兵的困難,以怨報德,殺害前往招撫的清軍副都統阿敏道,發動反清叛亂。鄂對曾隨清軍征剿阿睦爾撒納的叛亂,不肯附和大、小和卓叛亂,霍集占將鄂對的兩兒一女三人手腳捆綁著從城頭上拋擲,活活摔死在城下。殘暴行徑,令人髮指,鄂對當然要堅定地站在清朝這邊。
初代王初代王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統一天山以南的戰爭是從庫車開始的。庫車是南疆要隘,乃兵家必爭之地。乾隆二十三年(1758),鄂對從征大、小和卓,授散秩大臣,晉內大臣,官秩從二品,賜孔雀翎。他熟悉地形,出謀劃策,清軍六月首戰托和鼐(今庫車縣牙哈鄉托克乃村),取得殺敵2400人的勝利。接下來的戰事卻頗多曲折,小和卓霍集占在慘敗後,率領800人進入庫車城。此時如能擒獲霍集占,南疆可不戰而定。但是,清軍統帥雅爾哈善顢頇無能,措置失當。他見庫車城堅固,用炮轟擊無效,改用地道攻城,敵人掘一橫溝,水淹火攻,使數百名清軍被淹斃、燒死。鄂對進言:“霍集占困守孤城,糧盡援絕,必將突圍。請在城西鄂根河水淺處,及通向戈壁的北山口,各埋伏兵1000人,則可擒獲霍集占。”但雅爾哈善不予理會。霍集占果然乘夜率400騎向西突圍,防守西門的副都統領隊大臣順德訥不敢發兵,竟然放縱霍集占涉河逃去。
到八月底,清軍以8000人圍城數月,僅得一座空城,乾隆帝極為憤懣,以勞師糜餉、安坐縱敵的罪名將雅爾哈善一干人等就地正法。對鄂對的盡心效力給予嘉獎鼓勵。
九月,阿克蘇城歸降後,鄂對被授為該城阿奇木伯克。隨後奉定邊將軍兆惠之命,與侍衛噶布舒等率百餘清軍前往招服和闐。自十月起,兆惠攻打小和卓巢穴葉爾羌的3000人馬被困黑水營,霍集占還派人馬攻打和闐。
乾隆二十四年(1759)初,援兵趕到,黑水解圍,兆惠即派遣官兵救援,和闐也得以解圍。鄂對以奮力固守和闐有功,封輔國公。後隨兆惠等追殲大、小和卓至帕米爾山中的伊西洱庫爾淖爾,與眾伯克等執旗大呼招降萬餘人。事平,攜降眾歸喀什噶爾,晉固山貝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奉旨進京,晉貝勒品級,召見於正大光明殿,行飲於豐澤園,厚加賞賜,被列為清朝平定西域紫光閣前五十功臣之三十一,乾隆帝為其畫像親筆讚辭:“貝子鄂對:平伊犁時,歸順勤王。回部傑出,其心允良。往諭和闐,被圍三月。共噶布舒,全守卓越。”以其歸順較早並有軍功,調任南疆重鎮葉爾羌為阿奇木伯克,即主管民事的最高地方官員。
當時,從阿克蘇到葉爾羌,都有人覬覦伯克官職,詆毀鄂對嗜飲暴躁不稱職,但這並未動搖乾隆帝對鄂對的信任,更令其爵位世襲罔替。
鄂對之妻熱依木值得提及。史載,庫車失陷時她落入敵手,小和卓霍集占見她美貌能幹,欲納之。她堅決不從,設法逃脫。清軍平定南疆,以阿克蘇為大本營,她積極組織支前,提供布裘、馬匹。南疆平定後,她與兒子鄂斯滿住在庫車。乾隆三十年(1765)春,因為烏什辦事大臣素誠與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貪婪殘暴,激起民眾反抗,素誠畏懼自殺,阿布都拉被打死。熱依木擔心丈夫所在的葉爾羌受“烏什事變”影響而出現騷亂,向庫車辦事大臣請示後,兼程五日趕到葉爾羌,向大、小伯克曉以大義,陳明利害,收繳武器,遣散馬匹,保持了社會穩定。為此,《清史稿·列女四》專門記載“鄂對妻熱依木”。
乾隆四十三年(1778)三月,鄂對病故。乾隆帝四月十八日批示:“朕心深為憫惻,著加恩由該處賞給銀三百兩,其貝勒職銜,即令伊子鄂斯滿承襲。”(《清高宗實錄》卷1055)
鄂對順應清朝統一西域的歷史潮流,做出了名垂史冊的貢獻,同時也開創了庫車王200年的家業,生享富貴,死亦哀榮。但是他沒有想到,一樁玉石案竟使他晚節不保,身敗名裂。
葉爾羌辦事大臣高朴奏請以鄂對之子鄂斯滿接任父職。乾隆帝認為,父子相繼世職,與唐時藩鎮無異,為防微杜漸,將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色提巴爾第調至葉爾羌,以鄂斯滿調赴喀什噶爾。
半年後,乾隆帝接到南疆大臣永貴的參劾奏摺,葉爾羌阿奇木伯克色提巴爾第控告高朴與鄂對在葉爾羌盜採走私玉石。
葉爾羌東南400餘里的密爾岱山(在今葉城縣東南),屬崑崙山的一部分,自古就是和闐大玉的主要產地。乾隆帝統一新疆之初,為防民間私采,下令將該山封閉,在山口安設關卡一處。高朴把生財之道瞄向了密爾岱山。他利用乾隆帝對他的信任,以嚴防維吾爾人涉險營私為名,奏請隔年開採,獲得乾隆帝的批准。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裡陳列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就是這一時期開採的玉料。
高朴在為皇家采玉的同時,私自役使3000餘名維吾爾民工,外加鄂對等湊派的200人,進山采玉,然後命手下人伙通姦商潛赴內地蘇州、揚州一帶售賣,牟取暴利。采玉山高路險,性命難保,冰天雪地,饑寒交迫,百姓怨聲載道。乾隆帝感到“烏什事變”就要重演了,自是怒不可遏。
乾隆帝說:“高朴雖系惡棍,但鄂對之前即有偷采玉石之事,進而夥同高朴乾起偷販玉石的勾當。”十月十六日,乾隆帝痛斥鄂對“實昧良負恩,伊若尚在,亦當正法。伊子鄂斯滿所襲貝勒職銜,著傳諭永貴,傳旨革去”(《清高宗實錄》卷1069)。雖然鄂對以罪追削,但乾隆帝考慮到鄂斯滿與玉石案無涉,仍留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之任。
自乾隆到光緒年間,鄂對後人分別被清朝任用為南疆各城伯克,在反對大、小和卓後裔煽亂、維護新疆穩定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庫車王府的展覽中介紹的第一代庫車王是鄂對,第二代是鄂斯滿,第三代是邁哈默特鄂三,第四代是邁哈默特鄂對,第五代是他提力克,第六代是伊薩克,第七代是愛瑪特,第八代是阿密特,第九代是瑪木特,第十代是買買提明,第十一代是買合甫孜,第十二代是達吾提。
清末新疆布政使王樹枏在民國年間主持纂修《清史稿》,其“藩部世襲表三”中,列舉了鄂對、鄂斯滿、邁哈默特鄂三、邁哈默特鄂對、伊薩克、愛瑪特、阿密特、瑪木特共八位庫車王,缺少展覽中介紹的第五代他提力克、第十代買買提明、第十一代買合甫孜、第十二代達吾提。
《庫車縣誌》(新疆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庫車回王世系”介紹的庫車王依次有鄂對、鄂斯滿、邁哈默特鄂三、他提力克、伊薩克、愛瑪特、阿密特、瑪木特、買買提明、買合甫孜、達吾提共11位。在邁哈默特鄂三之後,缺少邁哈默特鄂對。
新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新疆通志·人物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記載的庫車王名錄,分別為鄂對、鄂斯滿、邁哈默特鄂三、邁哈默特、邁哈默特鄂對、伊薩克、愛瑪特、阿密特、瑪木特、買賣的敏(即買買提明),共10位。在邁哈瑪特鄂三與邁哈默特鄂對之間,多出一個展覽中沒有介紹的邁哈默特,另外還缺三位。
關於庫車王記載的這些分歧,引發我們略作鉤沉。

第二代庫車王鄂斯滿(鄂對長子)

乾隆二十三年(1758),鄂斯滿被任命為庫車阿奇木伯克。二十四年(1759),由於鄂對奮力固守和闐有功,鄂斯滿由參贊大臣推薦授三品職,積極備辦軍糧。二十五年(1760),隨父朝覲。三十年(1765),“烏什事變”發生,他收繳軍械,使庫車平安無事。三十三年(1768)入朝,受命在紫禁城乾清門行走,次年授二等台吉,調阿克蘇阿奇木伯克。四十三年(1778),襲貝勒品級,調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後因玉石案受父親牽連,被革去貝勒,由兩眼孔雀翎變為單眼孔雀翎,降為散秩大臣。後以抒誠效力,四十八年(1783),加恩世襲罔替,以示優待。
當年,大、小和卓敗逃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巴達克山)被殺。小和卓霍集占無子,大和卓布拉尼敦三個兒子被交付清朝,而幼子薩木薩克藏匿於中亞浩罕,“上憫其無知,詔免捕誅”(《欽定外藩蒙古回部表傳》)。乾隆帝沒有想到,他的這一決定竟造成無窮後患。
四十九年(1784),已長大成人的薩木薩克派人到喀什噶爾乞求財物,與布魯特散秩大臣阿其睦之弟額穆爾等私通。鄂斯滿得知後,及時向喀什噶爾辦事大臣保成報告。阿其睦為其弟額穆爾擺脫重罪,竟誣告鄂斯滿通敵同謀。乾隆帝命將阿其睦押解進京,審訊得實,表彰鄂斯滿實心辦事,始終奮勉,加恩晉封固山貝子,以示嘉獎。
五十三年(1788)初,鄂斯滿進京朝覲期間,因病卒於京邸。乾隆帝諭旨:“鄂斯滿所遺散秩大臣世爵,即施恩令伊子邁哈默特鄂三承襲。至固山貝子爵,系朕特恩賞給,雖非世襲,但鄂斯滿效力年久,所有固山貝子爵,亦施恩令伊子邁哈默特鄂三承襲,以示朕撫恤回仆之至意。”(《欽定外藩蒙古回部表傳》)

第三代庫車王邁哈默特鄂三(鄂斯滿長子)

乾隆五十三年(1788)正月六日諭:“前次瞻覲來京之庫車四品伊什罕伯克阿克伯克在途病故,所遺員缺,俟鄂斯滿之子邁哈默特鄂三到庫車時,即將伊補放。”(《清高宗實錄》卷1296)是年,襲散秩大臣,特恩兼襲固山貝子。
隨著清朝國勢由盛轉衰,嘉慶二十五年(1820)、道光四年(1824)、道光五年(1825),逃匿中亞浩罕的大和卓布拉尼敦之孫張格爾屢次到喀什噶爾邊卡騷擾煽亂。
道光元年(1821)三月十八日諭旨:“伊犁將軍慶祥上奏在張格爾滋事時,邁哈默特鄂三及其子邁哈默特鄂對捐辦馬匹棉衣,照料官兵,清予嘉獎。”
道光四年(1824)七月十三日諭旨:“賞故葉爾羌阿奇木伯克貝子邁哈默特鄂三,銀二百兩”(《清宣宗實錄》卷70)。

第四代庫車王邁哈默特鄂對(邁哈默特之子)

嘉慶二十年(1816)十二月十八日諭旨:“以葉爾羌阿奇木伯克貝子邁哈默特鄂三子邁哈默特鄂對幫辦軍需出力,賞戴花翎。”(《清仁宗實錄》卷314)
道光四年(1824)九月十日諭旨:“以故葉爾羌阿奇木伯克散秩大臣貝子邁哈默特鄂三子邁哈默特鄂對襲爵。”(《清宣宗實錄》卷73)
四代王四代王
由此可見,邁哈默特鄂三與邁哈默特鄂對是父子關係。《新疆通志·人物誌》說其承襲“不久病故”,在他們之間多出一個邁哈默特,顯系錯誤。
道光六年(1826)三月,張格爾再次滋事,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慶祥派遣邁哈默特鄂對等人效力前線。張格爾在浩罕支持下,煽惑起大規模叛亂,相繼攻下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占據南疆西四城。慶祥為首的清朝官兵及內地貿易商人,全部死難。
在此期間,邁哈默特鄂對亦落入敵手,後通過賄賂獲釋。八月,道光帝就邁哈默特鄂對從喀什噶爾潛伏阿克蘇,下旨查處,如有通敵情節,宣示正法。九月傳旨,念其祖父勳勞,邁哈默特鄂對被革去貝子,妥為拘禁,釋放後派往軍營,作為前鋒帶路,頗知愧奮。道光帝以其為忠良後裔,並非甘心從逆,加恩免其治罪,同時要求嚴加管束,不準錄用,所襲爵位,由其子伊薩克承襲。

第五代庫車王伊薩克(邁哈默特鄂對之子)

道光六年(1826)八月,皇帝在下旨查處邁哈默特鄂對之時,嘉獎其子伊薩克自請出征忠誠,命其承襲貝子,接管阿奇木事務。九月又下旨:“伊薩克自帶兵隨營效力以來,認真出力,現復帶領回兵,赴阿哈雅爾訪獲從逆之玉子巴什等三十餘名,並捐馬220餘匹,矛100多件,實屬急公,伊薩克前已賞加二品頂帶,並令承襲貝子世職,著再加恩賞給白玉搬指一個、白玉鼻煙壺一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兩個,以示優獎。”(《清宣宗實錄》卷106)
七年(1827)十月,賞伊薩克雙眼花翎。八年(1828)四月,清朝以伊薩克積極參與平定張格爾叛亂,諸事奮勉,實心出力,忠勤可嘉,加恩晉封為郡王。七月又因其頗具忠誠,其才實屬可用,特以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加恩作為該處幫辦大臣。
八年(1828)正月,道光帝批准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武隆阿奏請,伊薩克著加恩除每年應領養廉普爾錢外,再加賞普爾錢10串。
九年(1829)十二月諭內閣,伊薩克所封郡王,著加恩世襲罔替。十一年(1831)七月,道光帝以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扎隆阿參奏伊薩克勾結謀逆,查明盡屬虛誣,革職斬監候。伊薩克仍留軍功王爵,駐京當差,次子邁瑪特隨帶進京。得知伊薩克資費困難,道光帝特意加恩準其照年班伯克入覲之例,沿途給予驛騎,以示體恤。十二年(1832)底,命郡王伊薩克在紫禁城內騎馬,十三年(1833)正月,賞郡王伊薩克三眼花翎。
五代王五代王
十四年(1834)十一月,“諭內閣,伊薩克前在軍營著有勞績,茲來京當差已閱數年,該郡王年逾六旬,在京患病,自系不習水土,著加恩馳驛即回本處調養,以示體恤,病痊後由庫車辦事大臣奏明,再行賞給差使。”(《清宣宗實錄》卷260)
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 “命庫車辦事大臣扎拉芬泰往奠故回子郡王伊薩克茶酒,賞銀五百兩,以其子頭等台吉阿克蘇三品阿奇木伯克愛瑪特襲爵。”(《清宣宗實錄》卷384)

第六代庫車王愛瑪特(伊薩克長子)

道光五年底(1826),葉爾羌五品伯克貝子銜公邁瑪特、愛瑪特與來自西域各地10餘名年班伯克,於京城神武門外瞻覲,隨至北海閱冰技。
八年(1829)正月,伊薩克晉封郡王,其子阿克蘇阿奇木愛瑪特充乾清門侍衛行走。十一年(1831)七月,以其父伊薩克被誣辨白,愛瑪特仍回阿克蘇阿奇木伯克之任。二十二年(1842)襲爵。
二十五年(1845)二月底,林則徐勘地到此,在《乙巳日記》中記載:“阿克蘇之阿奇木伯克郡王愛瑪特在此設氈帳迎謁。渠乃依薩克之長子,依薩克以平張格爾功封郡王,故後愛瑪特襲封。然回人雖有封爵,仍歸各城辦事大臣管轄,故謁見之禮甚恭。”二十八年(1848)二月,愛瑪特以捐辦回疆軍需,賞戴雙眼花翎。
鹹豐三年(1853)正月,因愛瑪特於所屬護衛、阿渾挾勢婪贓,毫無覺察退出乾清門,革去阿奇木伯克但仍留王爵,發交伊犁將軍差遣。
六年(1856)四月,以阿克蘇採辦銅廠出力,賞回子郡王愛瑪特等各一級。
十一年(1861)六月,喀什噶爾被叛匪滋擾,郡王愛瑪特在南路咽喉阿克蘇組織修築城垣,挑挖濠溝,建修柵門,將供支套用各項設法預備。
同治三年(1864)春,渭乾河水利工地舉行反清起事,攻入庫車城,殺死清朝派駐官員。他們在群龍無首時,急需物色領導人,首先找到藏匿在庫車克庫木巴孜的愛瑪特,並以死相逼。維吾爾史學家毛拉木沙·塞拉米在《伊米德史》記載,愛瑪特看到來勢洶洶,要求洗個澡,換個衣服,然後說:“我們家族好幾輩人為大汗效勞,得到了官位、財富、水和土地。我自己也好幾次覲見過大汗。我們祖輩吃的都是大汗的鹽,享受大汗給的榮華富貴。現在無論如何,我也不能對給過我鹽吃的大汗翻臉。雖然大汗是一位異教徒,我也要信守諾言,我不做你們的首領。我已經70多歲了,再也沒有奢望和追求了。”話語看似平淡,實是有情有理,義正辭嚴。說罷,他自己走下深坑,當即被亂石活埋。後來,又被安葬在克庫木巴孜。

第七代庫車王阿密特(愛瑪特之子)

鹹豐八年(1858)六月,清廷以辦理阿克蘇糧台出力,賞阿奇木伯克阿密特雙眼花翎。
光緒九年(1883)五月,阿密特襲爵,十年(1884)閏五月諭內閣,理藩院奏新襲庫車回子郡王阿密特,因墓署待修,遺櫬待葬,請領恤賞銀兩,並懇借支廉俸。著照所請,即由巡撫劉錦棠就近照數給發,並準其借支三年俸銀,以示體恤。
二十年(1894)二月,清廷“賞庫車回子郡王阿米特戴三眼花翎”(《清德宗實錄》卷335)。庫車回部郡王阿密特由京返回,十一月行抵蘭州,因病身故,十二月發諭:“殊堪憫惻,所有該郡王借支俸銀一千兩,著加恩免其扣還,靈柩回牧時,並著沿途地方官妥為料照,應襲之爵,該衙門照例辦理。”(《清德宗實錄》卷356)

第八代庫車王瑪木特(阿密特之子)

光緒二十一年(1895)九月,瑪木特襲爵,三十四年(1908)卒,其子買買提明承襲。

第九代庫車王買買提明(瑪木特之子)

買買提明承襲後,就趕上了年班朝覲。宣統三年(1911)九月二十日,此時距辛亥“武昌起義”剛過去幾天,清廷就新疆巡撫袁大化電告“庫車回郡王買買的敏年班進京,行至哲密,電稱聞陝道不通,恐乏車支應,難以前行”(《宣統政紀》卷63)。為此下令暫緩。隨著清朝不久滅亡,庫車王結束了百年來的進京朝覲。買買提明於1913年晉封為親王。
鑒於“十月革命”後,烏什別迭里山口常有白俄人潛入,新疆省長楊增新特別委任買買提明協防烏什邊務。1923年,買買提明去世。

第十代庫車王買合甫孜(買買提明之侄)

買買提明無親子,撫養其侄買合甫孜,並將親生女兒嫁與買合甫孜為妻。買買提明去世後,由買合甫孜承襲王位。
十代王十代王
《庫車縣誌》記載,買合甫孜於1933年參加“南疆事變”,被霍加尼亞孜任命為師長,1937年被新疆督辦盛世才逮捕,1941年死於省監獄。
應當指出,1933年的“南疆事變”,成立了短命的分裂政權“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霍加尼亞孜出任偽總統,任命買合甫孜為師長,他走的是與祖先鄂對及後人完全背離的絕路,完全不能代表以鄂對為代表的庫車王維護祖國統一的主流。

末代庫車王達吾提

末代庫車王達吾提的坎坷人生
《庫車縣誌》記載,買合甫孜亦無親子, 1942年,盛世才命庫車縣長韓雲程從回王后裔中選一近親承襲,庫車宗教界領袖和社會名流在清真大寺集會,議決買合甫孜三弟之子達吾提為親王繼承人,並上報省府,盛世才下批文同意,並調達吾提赴省城迪化(今烏魯木齊)學習。達吾提在14歲時被立為庫車王,人稱“巴郎子(男孩)王”。1944年,盛世才調離新疆,次年達吾提回庫車擔任銀行副行長。吳忠信接任新疆省主席,接受達吾提訴狀,退還了盛世沒收的田地、王府和資產。
末代王末代王
1946年7月1日,新疆省聯合政府成立之日,國民政府特派國民黨元老、監察院院長於右任一行親臨慶祝大會,併到各地慰問。散曲家盧前以《西域詞紀》108首記其始末。
盧前一行見達吾提時,他已19歲,當選新疆省參議員。
達吾提在解放前夕積極參加青年進步活動,有人動員他外逃,他堅決留下來。1949年9月25~26日,新疆警備司令陶峙岳、新疆省主席包爾漢先後通電起義。達吾提聞訊,第一個將五星紅旗掛在了庫車縣銀行門口。解放後,達吾提擔任庫車、沙雅、新和三縣中心銀行行長,縣政府翻譯等職務。
新疆土地改革運動開始後,達吾提的人生再次發生轉折。他被誣告與國民黨有情報來往,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複查改判為7年。在監獄裡,他學會了建築工的技能。1958年刑滿釋放後,在農機修造廠當廠長兼技術員。
達吾提恢復幹部身份後,被安排在縣文管所工作。1984年,當選為庫車縣政協副主席,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而盡力奔波,還成為庫車王府的形象大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