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特·馬祖爾

庫特·馬祖爾

庫特·馬祖爾(Kurt Masur,1927年7月18日-2015年12月19日)

波蘭指揮家

1927年7月18日出生於西里西亞布里格,畢業於萊比錫音樂學院。1964年,37歲的馬祖爾繼他的老師邦加茨之後,接任德勒斯登愛樂樂團的指揮,3年後升為首席常任指揮。1970年起他還兼萊比錫格萬特豪斯樂團指揮,後升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這樣,他要同時指揮兩個重要樂團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個人作品,成就榮譽,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庫特·馬祖爾(Kurt Masur,1927—2015),波蘭指揮家。1927年7月18日出生於
西里西亞布里格。1946年他考進萊比錫音樂學院,跟隨邦加茨(H.Bongarfz)學鋼琴、作曲和指揮。在他的音樂生涯中第一個重要的任命是1955年作為邦加茨的助手出任德勒斯登愛樂樂團的副指揮,在這期間他積累了不少交響樂的保留曲目。1964年,37歲的馬祖爾繼他的老師邦加茨之後,接任德勒斯登愛樂樂團的指揮,3年後升為首席常任指揮。1970年起他還兼萊比錫格萬特豪斯樂團指揮,後升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這樣,他要同時指揮兩個重要樂團。1972年馬祖爾辭去德勒斯登愛樂團的職位,只留在萊比錫格萬特豪斯樂團。20多年來,在他的領導下,樂團重整旗鼓,重攀音樂新峰。
庫特·馬祖爾

個人作品

布魯赫《小提琴與樂隊作品全集》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集》
格里埃爾《圓號協奏曲》
李斯特《6首匈牙利狂想曲》
孟德爾頌《聖堡羅》(神劇)
理查·施特勞斯《圓號協奏曲》
(以上為PHILIPS出品)
貝爾格璐璐》組曲
《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
德沃夏克《第八交響曲》
弗朗克《D小調交響曲
馬勒《第九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三交響曲》(巴比溝)

成就榮譽

庫特·馬祖爾被《音樂美國》選為“1993年度音樂家”,紐約愛樂樂團被英國《古典音樂》選為“1993年度最佳樂團”大獎。在1998—1996年樂季中,紐約愛樂樂團/馬祖爾演出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和慶祝格什溫100歲冥誕的一系列演出活動,其中歌劇《波吉與貝絲》是壓軸節目。

人物評價

如果選一個演奏貝多芬最好的法國樂團,法國國家樂團無論在德西雷-艾米爾·因格爾布萊希特時代還是在安德烈·克路易坦時代都會是首選。當然,從不敢奢望能夠聽到首席客座指揮塞爾吉烏·切利比達克時代的法國國家樂團,那個時候不要說是貝多芬,即便是樂團最擅長的德彪西,切利比達克都能夠達到“無上之境”,成就一個又一個音樂的祭典。
法國國家樂團是由幾位最傑出的法國指揮家共同締造的偉大樂團,它的歷史雖然短暫,卻因為崇尚德奧風格而迅速在歐洲聲名鵲起。從前專攻德奧音樂的法國指揮家如因格爾布萊希特、克路易坦和夏爾·明希等致力於“法式貝多芬”的風格磨礪,而今日之法國國家樂團,在當下最偉大的德國指揮大師庫特·馬祖爾近八年的鍛造中已經成長為世界最優秀的“貝多芬樂團”之一,這種貝多芬不再是“法式”的,而是正宗而地道的“德式”。
即將到來的國家大劇院的兩場音樂會將是一次盛況空前的“貝多芬交響盛宴”,在貝多芬誕辰240周年到來之際,連續兩天的馬祖爾之法國國家樂團的貝多芬第三、五、六、七交響曲以及《艾格蒙特》和《菲德里奧》兩首序曲,可謂一下子便享受到了“貝多芬年”最奢華的紀念盛典。
馬祖爾的貝多芬闡釋風格雖然來自尼基什、阿本德洛特和孔維奇尼的所謂薩克森傳統,但是馬祖爾並非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近半個世紀前在德勒斯登和萊比錫上演的貝多芬居然也被贊為一場革命,他把貝多芬交響曲中的戲劇因素髮揮至極致,他為貝多芬交響樂的調色板增添了無限豐富的色彩,他特別使貝多芬管弦樂結構中的內在性得以充分袒露。無論是音色的溫暖程度還是音樂的感染力,馬祖爾的版本都是那么令人感到親近,那么震撼人心,真摯樸素的情懷直達胸臆,愛的暖流涓涓滴入心田。
馬祖爾的貝多芬毫無疑問也得到全球性的認可,他在倫敦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時代的貝多芬同樣是一票難求,在卡拉揚和伯恩斯坦相繼辭世的二十世紀末,馬祖爾儼然成為貝多芬交響樂的首席代言人。當他身兼德勒斯登愛樂樂團、萊比錫格萬德豪斯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以及法國國家樂團的或“榮譽”或“桂冠”或“終身”等指揮頭銜時,感覺他更像一個德高望重的布道者,所到之處廣而告之:什麼是真正的貝多芬!是的,一定是貝多芬!
需要補充提及的是,讓·馬蒂農夏爾·迪圖瓦時代的法國國家樂團大有重新收拾法國音樂山河之勢,樂團在大量演奏德彪西拉威爾梅西安、迪蒂耶等人作品過程中得到必要的鍛鍊,整體素質有重要提高,使其日益彰顯不同於巴黎樂團的特質。在這種底色上誕生的“馬氏貝多芬”是不是更可以準確而深刻地表達貝多芬的四首與法國大革命有血脈聯繫的交響曲神髓呢?這樣的貝多芬如果不再簡單以“法式”況之,便極有可能是貝多芬一直憧憬的音樂理想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