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西域清明

《庚辰西域清明》是元代詩人耶律楚材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點明時間、地點、人物;頷聯描述周圍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頸聯敘述主人公的活動——暢飲葡萄酒,興致正酣;尾聯始知此乃回憶,而結句情深,回味無窮。全詩落筆自然,栩栩如生;語言自然,屬對工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庚辰西域清明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四庫全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耶律楚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庚辰西域清明1
清明時節過邊城2,遠客臨風幾許情3
野鳥間關難解語4,山花爛熳不知名5
蒲萄酒熟愁腸亂6,瑪瑙杯寒醉眼明7
遙想故園今好在8,梨花深院鷓鴣聲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庚辰: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
2.邊城:邊遠之城。
3.遠客:作者自指。幾許情:有多少情思。
4.間關:摹聲詞。鳥鳴之聲。
5.爛熳:色彩鮮麗。
6.蒲萄:即葡萄。愁腸:愁苦之心。
7.瑪瑙杯寒:瑪璃酒杯,晶瑩透明,給人以寒冷的感覺。醉眼明:醉後目光炯炯有神。
8.故園:指自己的家園。
9.鷓鴣聲:暗示家裡人盼望他回家,以表達思念家鄉之情。鷓鴣,鳥名,古代以為它的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本草綱目·禽部》)。

白話譯文

清明節的時候經過邊遠之城,讓我的心中增了多少情思。
野外的鳥叫聲讓人琢磨不透,山間的野花色彩鮮麗卻不知道其名。
熟透的葡萄酒和寒冷的瑪璃酒杯使我的心更加愁苦,醉後的我目光炯炯有神。
遙想自己的家園現在好不好,鷓鴣的叫聲在開滿梨花的深院中迴響著。

創作背景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三十歲的耶律楚材正隨成吉思汗遠征西域。西域所處緯度較中原為低,春溫季節來得要晚些,雖然節序已屆清明,可這兒才呈現出一派撩人的春光,入耳的是那間關的野鳥,照眼的是那爛漫的山花。良辰美景,把酒臨風,禁不住鄉愁如亂山橫,於是作者創作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去國懷鄉,可以說這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傳統題材,名篇佳句,歷來舉不勝舉。不過,無論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蒼鬱也好,或者是“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的清麗也好,關鍵在於一要真摯,二要有特色,三要美,才能夠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耶律楚材的《庚辰西域清明》之所以能深深地觸動我們,原因就在這裡。
此詩開門見山,一破題就立即用“遠客臨風幾許情”一句帶起滿紙波瀾。接下,“野鳥”“山花”本是泛用,算不得什麼高明,但綴以“難解語”和“不知名”,可就要算是耶律楚材自己的面目了。也就是說,這一切跟故鄉既如此相似,又那樣不同,故云“難解語”、“不知名”,這就準確地道出了“遠客”的那種陌生感。至如“蒲萄酒”、“瑪瑙杯”,這些固然是西域的東西,是承“邊城”來的,用以入詩其實也算不得什麼本事,倒是“愁腸亂”、“醉眼明”才真實地刻畫出了這位流寓者的特殊體驗。“亂”,煩亂也。剪之不斷,揮之不去,忘不了,丟不開,越是酒入愁腸越是心煩意亂。“明”,發亮也。愈喝酒愈是愁煩,愈愁煩愈是思念,愈思念愈是亢奮,愈亢奮眼睛愈是發亮。一個“亂”,一個“明”,狀“遠客”之“情”,可謂真切之至。有了這番鋪陳,結句以“遙思”之筆躍入“梨花深院”的憶念中,也就是情之自然了。
耶律楚材寫詩,往往不假雕琢、不矯情,以本色勝。這首詩仍然保持著這個特點。此詩語言自然,屬對工整,自有其天然的韻致。宋李淦曾經說過:“文章不難於巧而難於拙,不難於曲而難於直,不難於細而難於粗,不難於華而難於質:可與智者道難與俗人言也。”(《文則精義》二一)他所謂的“直”和“質”,無非藝術創作的平實無華,用以衡量耶律楚材的這首詩,還是有道理的。

名家點評

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楊子才《古今七律觀止》:征途中的此詩,以本色勝,不假雕飾,亦不矯情。

作者簡介

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晉卿,號玉泉老人,號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古帝國時期的政治家。遼朝東丹王耶律倍八世孫、金朝尚書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員外郎。蒙古軍攻占金中都時,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為臣。耶律楚材先後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擔任中書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國之道並制定了各種施政方略,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乃馬真後稱制時,耶律楚材遭到排擠,漸失信任,他因此抑鬱而死。後贈經國議制寅亮佐運功臣、太師、上柱國,追封廣寧王,諡號“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