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

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

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緊靠新城區,毗鄰白龜山水庫,是集餐飲、住宿、休閒垂釣、動物養殖、生態農業為一體的大型度假酒店,一期占地400畝,是平頂山唯一一家原生態濕地樂園。探訪純真和善良化身的白天鵝,品嘗天鵝湖莊園美味佳肴,感觸神話般的千年古應國奧秘,不僅是旅遊愛好者的嚮往,更是全國驢友遊覽鷹城的首選。滍陽嶺不僅是天鵝湖的地標,也是古應國神秘的中心,是平頂山鷹文化,鷹文明,鷹圖騰的根源地。滍陽嶺側旁的黃帝廟常年香火不斷,吸引了無數炎黃子孫前往朝拜。黃帝廟旁的古應水在訴說著千年古應國的神秘,展示著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自豪與驕傲。應水河岸的應山將平西湖的氣魄新城區的雄姿盡收眼底。天鵝湖,滍陽嶺,黃帝廟,古應水和應山構成鷹城旅遊最佳首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
  • 所屬行業:賓館飯店/餐飲旅遊類
  • 所在地區:平頂山市新城區
  • 公司性質:民營企業
  • 註冊資金:500萬
滍陽嶺,應山,黃帝廟,地圖信息,

滍陽嶺

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的前方是聞名全國的古應國遺址滍陽嶺。滍陽嶺是一條長約2 500米、寬約100米、高出地面約10米的土嶺,人稱滍陽土龍。遠遠望去滍陽嶺猶如一條巨龍依偎在茫茫天地間,低首垂尾飲水於沙河之中。滍陽嶺的南端瀕臨白龜山水庫,舉目遠眺波光粼粼,一片汪洋。滍陽嶺西面緊靠古應河,應河西岸有一座不太高大的石山,叫做應山。應河原為古滍水,它自西北而來,緩緩注入沙河,亘古不變。冬天的應河水流平穩,無聲無息,無限溫情,然而到了夏季,卻是水流湍急來勢洶洶,尤其到了雨季,更是一番洶湧澎湃的聲勢,令人望而生畏。
滍陽嶺不僅是天鵝湖的地標,也是古應國神秘的中心,是平頂山鷹文化,鷹文明,鷹圖騰的根源地。滍陽嶺是一處依山傍水的高台地,正是古代人類生活聚集的理想場所。
一座南北長約2400米、高出地面10米左右的土嶺上種滿了玉米、芝麻和大豆,土嶺西側不遠處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水面像綢緞一樣光滑。與河相隔的是平靜安然的應山。土嶺東側高樓若隱若現,這便是正在建設中的平頂山新城。除了四周的農舍和樹梢間的裊裊炊煙,實在看不出這裡有什麼特別之處。 當地人叫這道土嶺―――滍陽嶺,它的另一個稱謂卻如雷貫耳―――應國墓地。隨著近年來的挖掘,一個消失了的周代封國―――應國,慢慢地顯現在世人的面前……
平頂山市北部有焦贊寨、馬棚山、平頂山、落鳧山、擂鼓台、龍山等山峰呈北西西向排列,其中擂鼓台為群峰之首,海拔506.5米;南部有河山、北渡山、白龜山、鳳凰山、鍋底山、舒山,海拔高程135~245米,構成了白龜山水庫和沙河北岸的滍陽嶺天然堤壩。這種特殊的地貌特徵,使兩山間形成狹長的走廊式窪地。

應山

應,國名,侯爵。《括地誌》故應城,因應山為名,在汝州葉縣。武王代商,封其後於應,或謂弟。周公平武庚管叔之亂,封武王子叔韓於應。應山是伏牛山的余脈,南瀕白龜山水庫。沙河(即古滍水)自西向東經由水庫流向汝河,爾後匯入淮河。 鷹城內八景——應水漁歌位於西郊滍陽鎮南白龜山水庫西北隅,這裡分布著應山、應水、應都故城、應國墓地和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星羅棋布的魚塘,山清水秀如畫,小橋流水人家,一派田園風光。夏商時期,在今山西應縣一帶有古應國,後來古應國的子民遷至今河南平頂山地區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應叔被封為應侯,因封地屬應國故地,國名仍為應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邘、晉、應、韓,武之穆也”。應的分封,當在周公東征之後。應的地望,據引《水經注》,在河南省蚩水之北。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諸侯間征伐不斷,應國於東周早期滅國。在應國貴族墓地考古發現了許多珍貴文物,證實應都位於滍陽,證明應國與鄧、申等國以相互聯姻的形式結成政治聯盟的歷史事實。應都滍陽在明清時期,是宛洛間的交通要道,是物資貿易的中轉地,是商業發達的中州名鎮。史籍最早見於公元前 1324 年,《左傳》、《詩經》、《史記》等書皆有記載。
江河東流,物是人非,神秘千年應山歷經朝代更替,但應山之名卻如同泰山存於永恆。應山是華夏地名的奇蹟,這真是永恆中蘊涵哲理,不變中深藏奧妙。這不能不說是應山平凡的獨特和偉大,是應山文化的深刻和豐富。
有詩為證:
應山遠眺
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黑天鵝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黑天鵝
南湖北塔遠山青,舊市新城遙望中。
莫道應河沉寂久,征帆一夜掛東風。
【我國古代最神秘的方國——應國】
應國,春秋應國包括今葉縣,魯山,寶豐,郟縣,襄城部分和平頂山市區。其都城按照史籍記載方位,應該在平頂山市區西南滍水以北。滍水俗稱沙河,發源於魯山縣西南的堯山,即今石人山風景區,東流注入淮河,是淮河的一大支流。滍水的“滍”字,即是應國從山西南遷至中原後,為弘揚其應龍氏族祖先幫助黃帝打敗蚩尤的榮耀,而把沙河名為滍水,把濱河而建的新國都定名為“滍陽”,又把周圍的山水定名為應山、應河。此即為史籍上所說葉縣、魯山為“古應鄉”的來歷。滍陽鎮是一個千年古鎮,也是中州名鎮,曾是南北通衢,古鎮城門原有“應濱”、“古應”等名。《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滍陽縣,後魏末置雉陽縣,隋改為湛水,又改為犫城,唐改為滍陽,尋省,今為滍陽鎮。”

黃帝廟

平頂山天鵝湖生態園軒轅廟:俗稱,黃帝廟,位於天鵝湖的地標滍陽嶺西側200米處,坐落於應水東岸,應山腳下,是歷代炎黃子孫祭奠軒轅黃帝的地方。
黃帝陵黃帝廟】《博物志·史補》:“黃帝登仙,其臣左徹者削木象黃帝,帥諸侯以朝之。七年不還,左徹乃立顓頊,左徹亦仙去也。”《竹書紀年》亦云:“帝以土德王,應地裂而陟。葬,群臣有左徹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廟饗之,諸侯大夫歲時朝焉。”在司馬貞為《史記·五帝本紀》作的《索隱》中引用《大戴禮記》一段話說: “宰我問孔子曰:‘予聞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對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則士安之說,略可憑矣。 說明對黃帝的祭祀一開始就是為了表達人們對黃帝為功德的紀念和感戴,並出現了祭祖的文化傳統。《國語·魯語上》載“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後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禮記·祭法》里也說:“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後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從文獻記載看,西漢王朝建立,劉邦入關,曾強調祭祖的重要性。《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北巡朔方……祭黃帝冢橋山”。《漢書·王莽傳》載:“九廟,一曰黃帝太初祖廟。”魏晉南北朝時期,對黃帝祭祀雖因戰亂中斷,但總的說來是綿延不斷。《通典》載:“後魏文武成帝東巡,歷橋山,祀黃帝。”又載:“(隋)禡祭軒轅皇帝”。到了唐代宗大曆5年,於橋山西麓建廟並規定按時祭典。宋太祖開寶年間,移廟址於今址,祭祀活動相沿不斷。明、清兩代對祭黃陵十分重視,明代皇室派遣官員祭祀黃陵14次,清王朝總計29 次。清末民初,政局動亂,祭祀中斷。20世紀1935——1943年,國民政府多次派遣專官祭祀黃帝陵。特別是1936年清明節,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國共兩黨首次共祭黃帝陵,對喚起中華兒女共同抗日起到巨大作用。建國後,1955——1962年,每年都舉行祭典,但均為省級領導主祭,以後祭禮中斷,到1980年恢復。由以上可以看出,歷史上祭祀黃帝是從建立統一的封建政權開始的,除了戰亂和分裂,一般都重視祭祀黃帝。而現代史上國共兩黨在民族危難時刻共祭黃帝陵,最能顯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統一體的存在,已經超越了傳統上封建帝王家天下的狹隘意識,而具有現代民族意識覺醒的重大意義。

地圖信息

地址:平頂山市新華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