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屬於佛教藝術館。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大會通過決議,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雙林寺為其中一項。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宋代取佛經“雙林入滅”之說,改名為雙林寺。寺院內殿宇11座組成了前後三進院落。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鐘、彩塑以及古代建築都是稀世珍寶,其中尤以彩塑藝術聞名於世。現存彩塑兩千多尊,大者丈余,小者尺許,形神兼備,各具特色,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實是中國元、明彩塑的精華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 地理位置:山西省平遙縣西南橋頭村北側雙林寺
  • 氣候類型: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25元/人
  • 著名景點:唐槐、宋碑、明鐘、彩塑以及古代建築
寺院簡介,布局,雕塑特點,觀音像,千手觀音,供養人像,韋馱像,交通信息,

寺院簡介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是一家佛教藝術館。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橋頭村北側雙林寺。雙林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藝術館。
1988年,雙林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大會通過決議,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雙林寺為其中一項。
雖然雙林寺的門票只有25元/人次,可記者看到,寺內遊客只有寥寥幾人。其中大多是外國遊客。館長李純告訴記者,前些年,來雙林寺遊玩的人比較多。自2000年改制後,他們只是負責寺內建築和彩塑的保護、維修工作,旅遊門票則由平遙縣文物旅遊局管理。據平遙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主任高銘說,前些年,遊客來平遙玩,雙林寺是必去的一處。

布局

雙林寺寺院內殿宇11座,組成前後三進院落。戲台、山門、天王殿、釋迦殿、大雄寶殿和佛母殿自南而北排列在縱軸線上。各殿布滿元、明彩塑,大的丈余,小的近尺,總計 1600 余尊,大部完好。殿內圓雕、浮雕、懸塑各具特色,人物、山水、動物、花卉等,形神兼備。其中金剛、天王、羅漢觀音和供養人等,塑工尤精,是寺內彩塑的精華。此外,大雄寶殿、千佛殿和菩薩殿的明代壁畫,寺院內的唐槐、宋碑、明鐘以及古代建築等都是罕見的中國傳統藝術珍品。 雙林寺坐北朝南,廟群占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由東面的禪院和西面的寺院組成。有趣的是,西面寺院外圍竟有一堵高大的夯土包圍牆,高牆上置有箭垛,只有一座拱形山門通向外面。從外觀看,這寺院更像一座城堡。第一次看見這種城堡式的寺廟,一位山東遊客興奮得順著台階登上高牆,四處瞭望,又大聲招呼同行的人上來看。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我國古代彩塑保存下來的不多,敦煌、華嚴寺和晉祠雖有部分精品,但數量不多。如果你想看保存完整、數量眾多而雕刻技術又非常精湛的彩塑,那就來雙林寺吧。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正式成立於1987年8月。寺內現存歷代彩塑2056尊,大者丈余,小者尺許,或圓雕,或浮雕,或壁塑,色彩艷麗,形神兼備,一定會讓你大飽眼福。在這裡,冰冷的泥土在古代藝術家們的神工鬼斧之下,變成一尊尊生動傳神的人物,而那些普通的顏料,更讓這些人物鮮活起來,化作活生生的藝術形象。雙林寺也因此被中外專家稱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專家、日本京都大學教授田中淡先生曾盛讚“雙林彩塑,世界瑰寶”。
2 月20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位於平遙縣城西南六公里的橋頭村。順著馬路邊的指示牌,走幾十米就看到了雙林寺的紅牆綠瓦。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其地為中都故城所在而得名。中都寺的創建年代因記載失詳,難以確考。不過,從寺中現存最古之——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的“姑姑之碑”上可以辨認,有“重修寺於武平二年”幾個字。“武平二年”(公元571年)乃北齊年號,距今1400多年,既是重修,其初建年代必早於此。宋以後,取佛祖釋迦牟尼涅盤時“雙林入滅”之意,中都寺改名為雙林寺。
但近幾年來,隨著平遙古城名氣的越來越大,兩個景點又離得特別近,相距約6公里,於是雙林寺的遊客量大受影響。如今,雙林寺一年遊客量只有4萬多人次,門票收入僅達百萬元。不過,高銘表示,文物旅遊局對雙林寺主要以保護為主,經營占次要地位,所以雙林寺如今只要維持現狀就可以了,不會在經營方面採取什麼新的策略。

雕塑特點

遊客一進殿門,便會被大大小小的雕塑所包圍。然而這些雕塑的過人之處,普通人可能無法領會,幸虧有館長李純為大家一一講解。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李純說,雙林寺彩塑有五大特點:其一,所有彩塑都是用當地的紅黏土製成,這種黏土黏性大,塑出的像光滑細膩,質感特彆強;其二,寺內四分之三的彩塑是採用懸塑手法製作的,像在空中懸著,遊客感受到很強的立體效果;其三,許多塑像前傾10度—20度,這樣既解決了觀者的視覺差,又改變了泥塑直立的傳統雕塑方式,這也是古代匠師將力學和雕塑藝術完美結合的典型;其四,所有雕塑均注重塑眼睛,大多塑像是直接用黑色琉璃珠嵌入作為眼睛,經過千年仍是十分傳神;其五,注重個性刻畫,雙林寺有大小兩千多尊彩塑,但每一尊都各具神態,無一雷同。

觀音像

雙林寺中保存著不少觀音像,有渡海觀音、自在觀音、千手觀音等等,這些塑像沒有了神仙的正襟危坐,乍一看,卻像是調皮可愛的鄰家女孩。記者最喜歡的是千佛殿內的一尊自在觀音像。國內寺廟的觀音像大多是站立的,而這尊觀音卻是高蹺右腿,露臂赤足,衣襟半遮,面相恬靜嫵媚,姿態舒暢自然。李純告訴記者,這尊坐姿的觀音像在全國也屬罕見,雕塑她的匠師突破宗教藝術的常規陳式,讓一直“站”著的觀音“坐”下來,而且在她的坐姿設計方面大膽創新,將其右腿屈起,解決了人體重心一般會落於左側的問題,將她塑造成一副自然可愛的人間少女形象。“古代工匠真是了不起,即便是研究過人體骨骼肌肉的藝術家也難想像出來。”李純說,這尊觀音塑像他看過無數次了,但每次再看,仍會感嘆不已。

千手觀音

菩薩殿正中有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像,這尊觀音有26隻手臂,每隻手姿態不同,且持有不同的法器,有輪、傘、花,有刀、劍、戟等。關於千手千眼觀音,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妙莊國。國王膝下有三個女兒,老大老二喜歡打扮玩樂,惟有三公主勤儉樸實、品德高尚。但對於國王為三公主選定的女婿,三公主並不滿意,無奈之下出逃到舟山桃花島的白雀寺出家。國王多次派人勸說無用,便讓寺中尼姑折磨公主。寒冬臘月,三公
主出去打柴暈倒了,朦朧中,一位老翁從懷中掏出一顆明珠送入她口中,並指引她到附近一座荒山上去修行。國王不甘心,親自帶大隊人馬將荒山圍住,點起大火。回宮後,國王突患怪病,身上生出許多膿瘡,無人能醫。有仙人指點道,如要醫好病,須得親人的骨肉為藥引子。得知此事,大女兒和二女兒都趁夜偷偷溜出宮去,只有三公主願以自己的骨肉為父親治病。就在三公主將自己的手臂折下之際,她修行的洞內忽然笙管齊奏、金光燦燦,三公主的兩肋之下陡然生出無數條手臂。三公主捨身治癒了父親的病。國王為示感激之情,令工匠塑造三公主之像。國王的原話是塑造“全手全眼”之像,但卻被工匠誤聽成“千手千眼”之像。“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傳說就是這樣來的。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供養人像

主像雕塑構思精妙,令人嘆為觀止,而各殿四壁的懸塑故事,更能吸引遊客置身度外,讓心思在神話故事中自由徜徉。這些懸塑運用圓雕和深、淺浮雕的手法分層組合,人物身份不同,神態也各異。釋迦殿內,古代藝術家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從投胎降生、涅盤成佛到四方傳經、普度眾生的故事生動再現出來;武聖殿內,有關羽的“桃園結義”、“怒斬華雄”、“斬蔡陽”、“水淹七軍”等故事;閻羅殿內,有按佛經中“六道輪迴”、“三世因果”的說法構思的雕塑,每個人物雖高僅幾十厘米,卻生動傳神。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在千佛殿,記者注意到殿內窗台和門兩側有30多尊生動逼真的人物像。李純介紹說,這些塑像叫供養人像。供養人是指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以及信仰佛教的善男信女。“這些大多有真名真姓,都是附近村子裡的普通百姓。你看,這兩尊跟人一般高的塑像,是當地的一對夫妻,叫牛普林和馮妙喜。”兩尊塑像均雙手合十,默默祈禱,但兩人的神情又有所區別。牛普林臉型飽滿,神態憨厚,而馮妙喜則眉頭微皺,若有所思。古代匠師從面部神態刻畫上,將這兩人的心理表現得惟妙惟肖。這些塑像不僅成為後代的藝術品,他們的衣冠飾物也成為現代人研究明代服飾發展演變的可貴資料。

韋馱像

雙林寺內這么多彩塑,哪尊塑像最能體現古代藝術家的雕塑水平呢?館長李純指著千佛殿內的韋馱像說:“這尊塑像是全國同類題材作品中的精品,海內外專家看後沒有不稱讚的。”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李純解釋說:“你看他,剛中有柔,武中蘊文,威而不悍,身如強弓。概括起來有三個特點:雙重性格的深入刻畫,誇張變形的身軀表現力度,面部表情的高度傳神。這些因素賦予了這尊塑像以生命力。”李純的講解吸引得幾位遊客湊過來仔細聽。
據李純介紹,這尊韋馱像通過靜態表現出的運動——不動之動,是它在藝術上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韋馱被安排在一進殿門的位置,其身體重心基於左足,下肢朝前站立,從腰部開始,由頭部帶動整個上體軀幹向右側扭曲,這種扭曲程度,極大地超出了人體生理所允許的限度,很像一節麻花。但從整體氣勢來看,這種違反人體解剖結構的姿態,不僅沒有一點不舒服的感覺,相反卻令人感到一種強大的力度和動勢,這是由一條從頭到腳貫穿於韋馱全身的S形曲線所表現出來的,這條曲線極富彈力和流動感,構成了韋馱身體動態的主軸線。加之韋馱身上的飄帶縈繞飛舞,從視覺上也加強了動勢。韋馱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向外伸出,讓人感覺他的肌肉充滿了力量。韋馱整個身軀,由左手、右手肘部和足部三個點構成一個略帶傾斜的三角形,這種傾斜狀態增加了這尊塑像的活力和行動感。此外,韋馱像還體現出一種時間的節奏性和動作的連續性。韋馱腿部動作為正面站立,身體重心立於左腿,右腿放鬆微向外伸出,這種處理方式極易被塑造得呆若木雞。在此基礎上,匠師能不落俗套,打破程式限制,使韋馱上身向右扭曲,左臂抬起,似乎突然發現了妖魔鬼怪,正欲振臂擊之,形成連續性的第二動作。而最為精彩的是韋馱眼神與頭部方向的反向關係。按照常理,人的頭部向右扭轉時,眼珠也必然向右看。而韋馱眼珠的處理恰恰打破了這種常規,其頭部、身軀皆向右扭,眼睛卻偏偏望著左方。這樣,在時間上又增加了一個節奏。這樣,韋馱整個身體從下肢的稍息站立,到上肢和頭部的扭動,再到眼珠的反向轉動,在時間上形成了三個動作節奏,極大地增加了動作的連續性——韋馱像的“不動之動”感便產生了。
這一藝術真諦,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早有體會:“所謂運動,是從這一個姿態到另一個姿態的轉變,……因為在移動視線的時候,發現這座雕像的各部分就是先後連續的時間內的姿態,所以我們的眼睛好像看見它的運動。”也許這正是對韋馱塑像動感的絕好說明。

交通信息

地址: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
外部交通:
1、火車:平遙火車站在縣城的西北部。平遙縣境內有同蒲鐵路縱貫南北,向北可達太原、石家莊等地,向南可到臨汾、運城等地。
2、公路:在平遙和太原之間有公路相連,乘汽車往來大約只需2小時左右,交通方便。
最佳出遊時間:
平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乾燥,冬夏溫差大,冬季風沙較大。夏季是比較合適的旅遊季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