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假說

平衡假說(balance hypothesis) 一種闡釋人的態度的社會心理學理論。美國心理學家海德於20世紀50年代率先提出,後經他人補充發展。他認為,個體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或事件建立各種關係,形成P 0 x的環狀封閉系統。三者的關係不同,個體的體驗即不同,出現平衡或不平衡的結果,而人總有保持平衡的傾向。

如當某人與自己喜歡的人對某一事物有共同看法時,心理體驗是平衡的;若某人與自己厭惡的人對某一事物的看法相同時,心理體驗則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是一種不愉快的體驗,人總是以此為動機驅使自己朝平衡狀態發展。該理論可解釋對人、事、職業的態度。其提出後,引起社會心理學界的關注,並引發許多有價值的社會心理學問題研究,如紐科姆的行動交往理論、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及奧斯古德等的認知一致性理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