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消瘕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平肝消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七。具有舒肝中之郁,助脾胃之氣之功效。主治肝氣甚郁,結成氣塊,在左脅之下,左腹之上,動則痛,靜則寧,歲月既久,日漸壯大,面色黃槁,吞酸吐痰,時無休歇。

基本介紹

  • 名稱:平肝消瘕湯
  • 出處:《辨證錄》卷七
  • 功用:舒肝中之郁,助脾胃之氣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芍一兩(30g),當歸五錢(15g),白朮一兩(30g),柴胡一錢(3g),鱉甲二錢(6g),神曲一錢(3g),山楂一錢(3g),枳殼一錢(3g),半夏一錢(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舒肝中之郁,助脾胃之氣。

主治

肝氣甚郁,結成氣塊,在左脅之下,左腹之上,動則痛,靜則寧,歲月既久,日漸壯大,面色黃槁,吞酸吐痰,時無休歇。

方義

本方所治,是肝脾氣虛,水飲內停積聚之證。方中白芍養血舒肝,白朮健脾益氣,二味同用,使氣血調和,肝脾旺盛,水飲無逗留之地;當歸補血活血,鱉甲軟堅散結,二味同能消瘕;枳殼行氣,山楂、神曲消積,半夏化痰祛飲,柴胡疏肝。

加減化裁

疼痛甚者,加川棟子、桃仁、延胡索;水飲甚者,加大戟、芫花;氣滯不行者,加大腹皮、青皮、降香。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陳士鐸醫學全書》:“肝氣甚郁,結氣塊在左脅中,左腹上動痛靜寧,久漸壯大,面黃枯,吞酸、吐痰無休,此木郁成液痕也。夫肝木喜飛揚,不喜閉滯,肝鬱必克脾胃,土受木克,則氣不能暢行於臟腑,遇肝部位,必阻滯不敢行,日積月累,無形化為有形,非血積成瘕,食積為百。宜舒肝鬱,助脾胃氣,則有形化為無形。倘誤認為食,安用消導,誤認為血,輕施敗血,則脾胃氣大傷,肝鬱仍不能解,勢必其形愈大,每致死不悟,不可悲乎? 用平肝消瘕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