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明朝西城門

平武明朝西城門

位於平武縣城西面有一座古城門,高大雄偉,氣勢恢弘,這就是原龍安府四座城門中僅存的西城門,也是涪江上游最後一道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門。

明城門
明城門明城門
位於平武縣城西面有一座古城門,高大雄偉,氣勢恢弘,這就是原龍安府四座城門中僅存的西城門,也是涪江上游最後一道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門。
明城門、城牆屬報恩寺附屬建築,早於報恩寺建設,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5·12特大地震中,城牆、城門等文物遭受不同程度損害。此次搶險加固和修繕的範圍有文物本體及附屬文物,包括復原崗亭、西城門樓、城牆箭垛,總計投入1400萬元,為有史以來平武對明城門、城牆最大規模修繕。工程結束後,西城門將恢復成600多年前的風貌,也將成為平武旅遊的新風景。
龍安府城共設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東門為迎暉門,南門為清平門,北為拱宸門,西門為通遠門,門樓叫鎮羌樓(設此城門有抵禦、鎮壓、平定氐羌之意)。城門北枕箭樓山,東南方向繞涪江沿岸龍安鎮城邊而過,城牆結構堅固,高大雄偉,為磚石壘築而成。牆體外側多為青石條加糯米漿壘砌,內側鋪青磚走道。現存西城門和五分之一城牆。城門由高4.9米,寬4.55米,深16.24米,寬0.22米,厚0.12米的青磚起拱,拱下用長1-3米條石砌牆,中填黃泥和岩石築成。城牆長600多米,城牆殘存部分最高處5.9米,底厚2.5米。
為加強軍事防禦,城牆頂部設定有垛口,城牆轉角處還各設一個戰垛。城門為圓形拱卷式門洞,洞壁全用石條壘砌,卷拱部分則用青磚拱成。外牆採用磚、石混作的方法。城門外壁設定磚雕仿古壁檐,檐下斗拱額枋,脊飾吻獸,製作精細,古樸大方。為了加強西城門的防禦,在緊靠城門的北側,又建築瓮城一座,為半圓形城圈,面積約1100多平方米,可屯兵數千人。瓮城還設有城門一道,該城可直達箭樓山頂。
經歷600多年歲月變遷,垛口、戰垛、瓮城等設施已不復存在,但城門仍然保存較為完好,這也是涪江上游保護最為完好的古城門。
在5·12特大地震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城牆、城門遭受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損失。災情發生後,平武縣文物部門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災情。國家文物局領導高度重視,安排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編制修繕報恩寺方案,同時將明城門、城牆等省級文保單位一併納入搶險方案之中,國家發改委等十一部委將之列入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規劃。
專家認為,為達到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發揮明城牆城門的社會效益和旅遊經營效益,促進平武縣城旅遊業的發展,對平武縣明城牆城門進行修建以來最大規模的搶救性維修非常必要。
平武縣文管所所長蘇洪禮介紹:平武歷史悠久,自西漢置剛氐道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地下地上文物十分豐富。明城牆、城門屬報恩寺附屬建築,早於報恩寺建設,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及旅遊價值。目前,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的《平武西城門樓修復工程方案》獲得了省文物管理局批准。據了解,工程預計於今年3月開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